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围攻邺城,守将审配誓死坚守。当时审配为了激励军士,便称幽州刺史袁熙的救兵马上就到。然而审配苦守邺城数月才失城,可袁熙的援军始终未到。当时袁熙的母亲刘氏和妻子甄宓就在邺城,那袁熙为何对邺城见死不救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从冀州牧韩馥手中夺取冀州而成为冀州牧,自此冀州治所邺城就成为袁家的大本营。由于冀州对袁绍十分重要,所以他为了拉拢当地世族而巩固统治,就让第二子袁熙娶了中山郡无极县的无极甄氏之女甄宓为妻。
太祖之入邺也,帝为五官中郎将,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太祖为之聘焉,生子睿。(资治通鉴·卷六十九)
二,主掌幽州
随后袁绍派三子一甥出镇四州,而袁熙就成为幽州刺史并出镇幽州。此后袁熙就一直待在幽州,而妻子甄宓则一直留在邺城照顾婆母刘氏,所以袁熙此次与甄宓一别就是永别,夫妻二人再也没见过面。
三,对抗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长子袁谭与次子袁尚争位。而袁熙作为第三子,在两位兄弟的内讧中保持中立。一方面是袁熙不像三弟袁熙那么得宠而被立为后嗣,另一方面是他不像大哥袁谭那样是嫡长子而有较高的合法性。
太祖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攻尚于中山。尚走故安从熙,谭悉收其众。(三国志·袁绍传)
此前邺城守将审配忠于袁氏,誓死抵抗曹操,每天都在等待袁熙的援军前来。然而袁熙就像两位兄弟此前内讧那样,始终待在幽州隔岸观火,没有派兵前去救援。这可能是因为公孙度当时威震幽东,野心很大,时常图谋西进。因此袁熙为了保住幽州不失,只得一直坐镇幽州防止公孙度趁火打劫。
康亦心计曰:“今不取熙、尚,无以为说于国家。”乃先置其精勇于厩中,然后请熙、尚。熙、尚入,康伏兵出,皆缚之,坐于冻地。尚寒,求席,熙曰:“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遂斩首。(典略)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获胜,打得乌桓一蹶不振。袁熙与袁尚只得继续东逃,投靠了辽东太守公孙康。
当时辽东气候寒冷,所以跪坐在地上的袁尚被冻得不行,就求公孙康能给张草席垫在地上。而袁熙自知命不久矣,就自嘲说脑袋要远行万里,还要草席说什么。随后公孙康将二袁杀死,把首级献给曹操。
袁熙算是运气不错了,他还有后裔[笑着哭]袁老板最幸运的儿子就是袁熙,好歹自己袁氏能传承。袁术那不谈了,女儿给孙十万纳了,儿子后来有善终就不错了。袁老板嘛,除了老二,另外俩都下场不好啊。就是老二争气,有后裔生活在东光,叫东光袁氏[笑着哭]后来在李唐还出过宰相袁恕己[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