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死前提出三个要求,留下七字遗言,死后两年丈夫抑郁而终

田畴谈社会 2023-06-04 14:42:01

1907年7月15日凌晨,女中豪杰、一代鉴湖女侠秋瑾在浙江绍兴古轩亭口刑场慷慨赴死,年仅32岁!

行刑前秋瑾提出三个要求,监斩官答应前面两个要求,却在她死后百日,羞愧难当,在家中自缢身亡!这是为何?

秋瑾生前留下七字遗言,让人泪目,她以死来唤醒沉睡的国人。但在她死后却无人敢为她收尸,还是在好友的帮助之下,才得以安葬!

鲁迅写的一部小说《药》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揭露腐朽的封建统治及麻木不仁的国人。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秋瑾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国人逐渐清醒,一些革命志士站起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秋瑾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祖父秋嘉禾在福建厦门做官,她的父母跟随祖父陪侍左右,她于1875年出生在福建厦门,祖籍是浙江绍兴。她的父亲秋寿南时任湖南郴州知州,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一带的名门望族。

良好的家世背景,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且自由快乐地成长。父母的思想也比较开明,秋瑾可以像哥哥那样进家塾读书学习,而不是拘泥于那些“女红”教育。

她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11岁就能作诗,思想开放,喜欢看有关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英雄人物的书籍,深受其中思想的影响,很小就为秦良玉、沈方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立志当个伸张女权、除暴安良、卫国救世的巾帼英雄。

秋瑾也希望将来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英雄,心中从此埋藏着这样一个“英雄梦”。

由于祖父辞官归隐,在1890年,15岁的秋瑾跟随父母回到老家浙江绍兴居住。在这期间听说表哥在学习骑马射箭,秋瑾跃跃欲试,感到非常兴奋,拉着母亲去外婆家跟随表哥学习骑马射箭,离她的“英雄梦”又更近一步,为她将来闹革命打下基础。

然而,正当她痴迷于练武时,她的父亲因工作调动派往湖南湘潭任职,担任湘潭厘金局(税务局)总办,她一起跟随前往湖南。父亲就职这岗位,少不了与湘潭当地富商交往,其中与有位叫王黻(fu)臣的商人交往甚密,他家底丰厚,有茶庄、药铺、当铺等产业,并且他祖上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

在交往过程中,父亲秋寿南得知王黻臣有个儿子尚未婚娶,而自己的女儿秋瑾也待字闺中,欲结为儿女亲家。王黻臣也曾见过秋瑾,相貌端正,面容清秀,有股侠者风范,正符合他意。

就这样,在秋瑾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父母做主许配给王家少爷王廷钧。1896年,21岁的秋瑾嫁给17岁的王廷钧,刚开始她还是很抗拒的,尽管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庭,但也没能逃跑封建思想的束缚。

她不断问父亲:“我为什么要嫁给他?我与他素未谋面!”

“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父亲不厌其烦说道。

奈何在当时女子的婚姻不能自己做主,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瑾只好认命,选择嫁给王廷钧。

好在两人婚后日久生情,过得比较幸福,为人妻的秋瑾只好将自己的“英雄梦”暂时封存,在家过起相夫教子的生活。而丈夫王廷钧帮助其打理家族生意,婚后第二年,秋瑾为王家诞生一个男婴,取名为王沅德。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年代,秋瑾生下儿子在王家的地位水涨船高,一切事务都由佣人打理。她就可以多出很多时间读书写字、吟诗作赋,好不惬意!

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日子久了她觉得很压抑、内心空虚,她的丈夫胸无大志,没有那么大的理想,与他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在婆家,她结识邻居唐群英、葛健豪,她们志同道合,成为闺中密友,在一起谈论时事,追求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三人后来被人并称为“潇湘三女杰”。我们都知道葛健豪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为追求真理,三人同时留学海外,在当地传为佳话,葛健豪被称为“革命者的母亲”。

在其影响下,秋瑾内心的“英雄梦”蠢蠢欲动。

王廷钧在打理家族生意的同时,苦读诗书,以考取功名,但都未中第,后来家里捐钱给他买了一个官当,任户部主事。

1900年,王廷钧携妻儿赴北京上任,一路上看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让秋瑾感到忧心忡忡,又激起她心中的那个梦。刚到北京时,恰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烧杀抢掠,山河破碎,而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时局动荡,全家不得不回到家乡荷叶。秋瑾目睹生民涂炭,时局艰危,忧心如焚,遂写下《杞人忧》,抒发她悲愤的心情: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

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

1903年,王廷钧再次上京赴职,秋瑾携儿女一同前往。这一去,直接改变她的命运。

王廷钧赴京后,昔日的温情不再有,性情大变,只知道寻花问柳,与一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喝花酒,逛戏园子,作为朝廷命官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快活,整个清王朝腐朽透顶,大厦将倾。

这年的中秋节,王廷钧在家中宴请几个同僚,需秋瑾帮忙张罗一下,她忙上忙下,而丈夫却被人拉走喝花酒去,且彻夜未归。

她苦等了一夜,不断叩问自己:为什么男人可以出去喝花酒、逛戏园子,而我们女人不行?为什么女人要依附男人而存活?

她决定活出自我,她身穿男装,手持佩剑,坐上马车大摇大摆走进戏园子,这种种举动轰动京城,被视为“大逆不道”。

她的丈夫王廷钧更是气得暴跳如雷,还动手打了秋瑾一巴掌,秋瑾愤然离家出走,住进客栈,最后以丈夫赔礼道歉而告终,但两人的婚姻就此破裂。

悲愤之余,写下这首《满江红》,以寄托她内心的苦闷彷徨与雄心壮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在这期间,秋瑾结识好朋友吴芝瑛,吴芝瑛是具有新思想的大才女,两人相见恨晚,秋瑾或许在吴芝瑛的身上能得到共情。在她的影响下,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欲发觉得要逃离这个家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04年,秋瑾决定东渡日本自费留学,她“抛夫弃子”来到日本,在这里,她认识许多的革命人士,如鲁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陶成章、陈天华等人。

她来到日本后,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日语,以便学会国外先进的思想理论。她常常与革命人士在一起畅谈理想,讨论时事,大家一致认为清廷已无药可救,必须进行革命推翻它。

在此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在日本她认识了徐锡麟,结识了《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他们常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交流新思想,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对酒》诗: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由于他们在日本频繁参加革命活动,引起日本当局的不满,驱逐他们出境,秋瑾愤然回国。

回国后,秋瑾向丈夫王廷钧提出离婚,顺道看望子女及母亲,还加入光复会。秋瑾与夫家断绝关系,实则是在保护他们,不想连累他们,因为她知道参加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革命要流血才成功。从她参加革命那刻起,就将生死置之度外,立志像谭嗣同那样成为流血闹革命第一人!

但王廷钧始终不同意离婚,他还不能明白妻子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她也不再阻拦,任由她去,全力支持秋瑾再次出国。

1905年7月,秋瑾再次赴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1906年,秋瑾学成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与“中国公学”,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一直在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创办教育启迪民智,唤醒沉睡的国人。

1907年2月,秋瑾成为浙江大通学堂的督学,暗中训练新军,培养军事方面的人才。秋瑾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号召人们站起来反抗,还身体力行实践着,准备发动起义。

她与徐锡麟分头行动,联系各地会党,准备在浙江、安徽起义。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失败,以身殉国。

不料徐锡麟的弟弟徐伟供出秋瑾,秋瑾在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后,遣散大通学堂众人,拒绝逃跑,静静等待清军的抓捕。

她大义凛然,不惧生死。1907年7月14日,秋瑾被捕。

在狱中面对酷刑,秋瑾宁死不屈,她说“怕死就不会革命,革命需要流血才能成功!”

监斩官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她仰天长叹,大笔一挥,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慷慨就义!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以“谋反”罪被清廷残忍杀害。在她遇害前,曾向监斩官李钟岳提出三个要求:

一、死后勿剥衣:说明她很注重名节。

二、不枭首示众,备薄棺:死后应入土为安。

三、写封家书:虽然她“抛夫弃子”献身革命,但还是对家人有深深的愧疚之情,希望以此来表达。

监斩官李钟岳非常欣赏秋瑾的气魄与才华,同意其中2个要求,但对她的死感到深深自责。

李钟岳是位有良知的清廷官员,可奈何官微言轻,不能救她。他感叹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由我而死……”

李钟岳因此背上“包庇罪”而被革职,在秋瑾死后百天,他羞愧难当,在家中自缢身亡。而审理秋瑾的那些官员也不得善终,贵福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被乱棍打死,张曾扬被革职,抑郁而终!

秋瑾遇害后,李钟岳依照承诺与好朋友吴芝瑛将她的遗体收殓下葬,后来几经周转,多次迁墓,她的遗骸最终被迁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在秋瑾去世后,丈夫王廷钧被革职回到湖南老家,两年后抑郁而亡,年仅30岁!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一双儿女被好心人收养,皆已成材。王沅德成为当地首富,晚年将全部财产捐给国家,女儿王灿芝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都秉承母亲为国为民的遗志。

秋瑾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大胆活出自我,冲出封建束缚,为追求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而献身革命。郭沫若评价秋瑾: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如她所写的诗: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致敬秋瑾烈士,秋瑾的精神将永远长存!

1 阅读:162

田畴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