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只手臂换回战友的生命,余秋里之名诗情画意,但为人坚韧勇敢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5-01-20 19:30:35

1936年3月,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乌蒙山区拉开序幕,战士们在将军的指挥下,勇敢向隐藏在山谷里的敌人发动攻击。但敌人的躲藏实在过于隐蔽,站在山头的成本新很难观察到敌人的情况,不禁站了起来,探出身子,想更近距离查看战况。

不料,远在山下的敌人一眼便发现成本新的存在,当即调整枪口,朝成本新连开几枪。

关键时刻,随着一声“小心”的高喊声,一只手臂及时拽住成本新的衣袖,将成本新飞速拽到掩体后,保住了成本新的性命。

而代价,就是那一排子弹全部打中那只胳膊!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成本新望着战友霎时间变得惨白的脸,半晌哽咽说不出一句话。

对方却满不在乎地笑笑,喊来卫生员帮他简单包扎后,又重新投入战场。

战斗结束后,那位同志被大家紧急送去后方医院,直到躺在病床上,他才恍然发现,自己的那只胳膊怕是彻底废了!整个胳膊,包括四根手指头,全部没有了知觉,只剩下一根手指头尚能小幅度动一动。

他意识到,自己的伤势比想象中更严重!

在医生的叮嘱下,没有止痛药的他只能把自己的胳膊泡在冷水中缓解疼痛。他不肯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锯掉自己的这只胳膊,即便同样在战斗中失去一条手臂的贺炳炎来探望、劝说他,和他说了很多留着伤臂的危害,他还是没有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

他拖着情况愈加糟糕的手臂,跟随队伍行军打仗,吃了一番苦头。

到了中甸后,亲身体验到保留伤臂所带来的种种不便的他,态度出现松动。只可惜,未等他真正做出决定,医疗器械就意外掉入江水里,令他失去一次最佳治疗机会!

他就这样,继续拖着伤臂,带领队伍爬上寒风刺骨、山路难行的雪山,又跌跌撞撞走出危机四伏的草地。

剧痛时刻攻击着他的大脑,伤臂更是腐烂、长蛆,令他饱受折磨。

所幸,他足够坚强,足够勇敢,硬是战胜病痛与磨难,成功带领队伍来到甘南!那个时候,他的伤臂已红肿到不成样子,身体消瘦,左手黢黑,看起来情况无比危急!

这一次,他不再抗拒医生的建议,接受现实,放弃自己的伤臂。医生为他打了麻药,做了手术。从昏睡中清醒的他,摸着厚重的包扎棉布,笑了笑,自言:“这一觉,我睡得可真香甜啊!”

从此,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臂,变成如同贺炳炎那样,依然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独臂将军”。

也曾有人问他,是否后悔用自己的手臂换回成本新的性命,他摇摇头,回说:“很值。”

他就是开国中将余秋里。

别看余秋里的名字特别诗情画意,实际上,他本人的性格相当豪爽,不拘小节,敢作敢当!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代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号。参军登记时,负责记录的同志问他的姓名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出“秋里”二字,理由是,他是秋里出生的,就叫“秋里”吧!

战争年代,余秋里骁勇善战,立下许多功绩。他并非一味埋头苦战的莽夫,相反,在遇到问题时,余秋里反而会冷静下来,用心寻找原因,耐心解决问题。

某一回,我方久攻不下榆林,余秋里没有焦急,而是召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失败的缘由,最后得出结论,是因为大家的“斗志不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解决?余秋里苦思冥想一番,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他从以前相似案例中得到启发,让所有战士们聚集在一起,鼓励大家勇敢“诉苦”,说出各自认为的队伍里的不足之处,并开展详细调查,只要有思想不坚定、斗志不坚强的同志,都会及时和他们耐心谈话,开解他们。

在余秋里的不懈努力下,队伍里的风气焕然一新,大家重燃斗志,刮起一股空前练兵高潮,更加坚定和敌人作战到底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在毛主席的安排下,转战石油事业!

某天,毛主席专门把余秋里叫到跟前,和他说了发展石油工业的重要性,令余秋里一扫往日迷茫和忐忑,信心满满开始自己的新征程!

他也曾被大家“看不起”,觉得他初来乍到,态度和蔼,是个外行,肯定不能成事,可余秋里用成绩向那些人证明,他余秋里从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

在一次大会上,坐在台下的大家听着台上的老生常谈,昏昏欲睡,很不以为然。余秋里见到,突然出声打断讲话,让大家休息15分钟。

15分钟很快过去,当大家重回会场,诧异发现,余秋里不再讲那些生产问题,而是换成了作风问题!那一天,余秋里一改曾经温和,不但当众点名让老红军顾德勒当场起立,而且令所有人重新领教了他的厉害。

此后,大家再不敢轻视这位独臂将领。

又有一回,余秋里误会了一位老同志毕振德,在一次开会现场批评了他。事后,另一位同志在毕振德的拜托下,私下找到余秋里,询问他为何要那样批评毕振德?

余秋里怔住,半晌才开口解释,自己对毕振德一事的了解,也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那位同志听完,赶忙帮毕振德澄清,道是:“二厂同志都对生产不太熟悉,因此开会时,多是毕振德负责汇报,提出下一步生产设想,再通过,方出现了二厂的人都听毕振德的传言。”

余秋里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了解了。

不久,余秋里又去抚顺视察,当地的同志特地把毕振德介绍给余秋里。余秋里看着毕振德,突然伸手拍了拍毕振德的肩膀,郑重向毕振德行了一个军礼,公开致歉:“对不起啊,老毕同志,我没有调查这件事,就胡乱批评你!”

在场众人全部愣住,毕振德也惊讶看向余秋里。

当天,余秋里在有毕振德参加的会议上,又一次向毕振德郑重道歉,归还毕振德“清白”。

经此一事,余秋里和毕振德的关系反而亲近不少。

很多年后,毕振德向来访者坦言,在他的心中,余秋里就是这样一位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敢作敢当的领导。你的任务完成得好,余秋里会设“宴”款待你;你若偷奸耍滑,余秋里也不会轻易放过你!

而私底下,余秋里则是一位非常和善的人,对工人相当体贴,但凡基层同志去他那里汇报,他都会请对方吃上一顿饭,或是简单的火锅,或是几道小菜,让人如沐春风,深受触动。

但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余秋里却相当严格认真。

他有一个侄子,报考某所军校,知道成绩过线后,这个侄子特地来北京探望余秋里,道是和伯伯打一个招呼,请伯伯替自己选择一个好一点儿的学校。

余秋里听罢,直言侄子此举完全没有必要,自己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帮他们的!

事后也确实如此,从侄子择校,到其学成转业,余秋里全程没有插手一次。

余秋里的某个侄女也想报考军校,奈何学分不够,没有过录取线,她就打电话给余秋里,希望余秋里帮帮她。余秋里还是那句话:“没有必要,能上就上,不能上就回家种田!”

正如很多年后,余秋里回到家乡,和家乡亲人所说那样,他从不允许任何亲属在他的身上谋取什么私利,哪怕身居高位,也依然满袖清风、清正廉明,从未辜负家国人民对他的信任!

这就是余秋里的故事,一位坚韧勇敢、严于律己、严管亲属的开国中将的故事,他值得每一位华夏后来者的敬佩与怀念!



参考资料:

《独臂部长余秋里》

《余秋里将军二三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