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书研。
“多事的家长”又来了教师节就要到了,家委会的家长们又开始征集“家长自愿”了。
育儿群里的一位妈妈吐槽家委会“家长的多事”,一有什么节日或者活动就开始在家长群里发起“自愿”。
如果说送礼只是送鲜花送卡片之类的有意义的小物件,自以为完全是合理的。
但看到家长们说家委会一起号召大家买项链送老师,那真是太不合事宜了吧?
还有学校里的书柜、粉笔、橡皮擦、文具、黑板擦、窗帘、扫把拖把等硬件设施都是由家长负责购买,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如果学校只出个场地,其它一切都由家长来搞定,那光想想就觉得挺可怕。
再说了,家委会难道是专门负责帮家长花钱的么?虽说是自愿,但家长们又怎么不会被裹挟其中?
同在一个班级,如果大部分家长都同意,或者有意见的也默不作声,那极少数的个别人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想要给老师送礼物代表的是孩子的心意。可孩子是天真单纯的,他们肯定想不到要送金送银钻石,这也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说实话,孩子如若能够自发地想要感谢老师,愿意花心思去制作一张美美的卡片,或者画上一幅画送给老师,这已经是孩子最真诚最美好的礼物了。
试问有什么物质的礼物可以抵得上一颗真诚的心?
但实际上,很多的孩子他们并不懂得感谢,也没有感谢的意识,很多的“感谢”都只是家长琢磨出来的。
有的家长确是想要真心的感谢老师,也有的家长感谢的动机里掺杂着各种功利得失,还有的家长随意就好。
“佛系”的家长一切好说,可动机不纯的家长自然就会主动搞事。但是,从来不会有哪位家长会“自愿”去承担那些不必要的教育花费 。
还好我家孩子的班级里没有这些糟心事。
最后,如果一个老师需要从家长们的表现中来区别对待你的孩子,那么这位老师也好不到哪里去。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想要向老师表达感谢,又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感谢,这是一件很个人的事 ,完全没必要弄得像“众筹”一样。
个人表达个人的感谢,依自己的心意和能力表达,大家都各自安好。
其二,家长牵头的送礼方式于孩子而言,没有利只有弊。
正如家长们都心知肚明的那样,大家一起买的礼物让一两个家长或孩子去送,到最后对送的人意义重大,但对一起买礼物的人却没多大作用。
孩子本来是纯真无知的,对待任何人事物也是充满好奇的,他们从来都是以平等无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所见所闻。
但家长们掺和的送礼无疑是在告诉孩子要如何去讨好老师,如何得到老师的重视,以获得老师的欢心。
这样不仅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也使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还是那句老话,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你用着大家的资源积极热情地想与老师搞好关系,让老师对你家孩子特殊一点,你的孩子何曾看不到、学不会呢?
只是,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真的对孩子有好处么?
如此家委会不仅影响老师声誉,还破坏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家校之间多有摩擦发生。
家长认为老师没有尽力教孩子,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的是小心翼翼;家长认为老师“看菜下饭碟”,老师有苦说不出。
本来,老师和家长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把孩子教育好。但当家长有意的在“争先恐后”时,情况难免不发生变化,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就变了味。
让老师回归正常的教书育人,让家长承担起教育孩子该负的责任,这比送老师任何礼物都好。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到国家,小到家校,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永远都是得人心者则得人们拥戴与长存。
家委会,如果只是一种不得人心的组织,那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
家校共育,育的是孩子。
老师做好老师该做的,家长做好家长该做的,然后互不干扰,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