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氧子,一个喜欢写作的70后心理疗愈师。
你是否曾认真思考过,为何你的伴侣从来都不护着你呢?在你的身边,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人?
当你向他抱怨时,他挑的却是你的错处。当你在外面受了委屈,
他责怪你过于张扬,还教导你做人要学会忍耐,从来不会认可你。
无论何事,他都觉得是你的问题,倘若你因此而不高兴,那更是错上加错。
这样的人,就如同一个能量黑洞,总是在不断吸走你的能量。
和他在一起,你会感到无比沮丧。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他本身的人格存在缺陷。
而最为致命的一点是,当你与他的家人站在对立面时,他永远要求你屈服,从不敢在家人面前维护你。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便是婆媳关系中的隐形丈夫。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虽不至于到“大难临头”的地步,但在这种时刻,伴侣的不作为着实令人心寒。
倘若伴侣不能在关键时刻护你周全,那这份感情又有多少温度可言呢?
自卑型人格
这类人可归为自卑型人格,特点是“窝里横”。他们通常出生在精神匮乏的家庭,父母安分守己,靠付出劳动力换取他人认可和夸赞道德品质。
在外勤勉,面对孩子却变样,通过打压孩子自尊、控制情绪和剥夺价值来凸显自身权威与优越。
若有人欺负孩子,他们不但不支持,还会为合群和道德感,跟着批评嘲讽孩子,拿孩子自尊讨好他人。
只因这样能满足他们精神匮乏,赢得好名声。古人云:“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此中多误人。”这种家庭环境令人唏嘘。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易受不良影响,可能也形成自卑人格。
攻击者认同
在特定家庭长大的孩子,初期虽有反抗意识,但因父母权威强大,反抗无效后只能沉默,最终潜意识认同父母。
此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向攻击者认同”,他们将攻击内化,觉得自己弱小无价值。
这类人可怜又可恨,可怜在于父母未给予良性精神之爱,只有自我感动式付出和畸形之爱;
可恨在于会像父母般欺软怕硬。成为丈夫、父亲后,他们会对弱者如伴侣索取亏空之物。
如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可能也变成重男轻女的妈妈,重复不幸却因熟悉感而有安全感。
他们没从父母那学会维护爱人,只学会打压和掌控亲密关系。
正如古人云,可怜与可恨并存,令人感慨。这样的人往往陷入不良循环,难以给予他人健康的爱与关怀。
及时止损
与自卑之人恋爱会很疲惫。他们表面自信,实则自卑至极,情感认知停留在小时候,
如在婆媳矛盾中会为求孝顺名声而牺牲妻子。他们虽不全认同父母所为,却更爱自己。
遇到这样的人应远远避开。和他们在一起若被大道理压制,生活易成悲剧,感情会因琐事变淡,还会自我攻击。
所以要及时止损,不能向攻击者认同。双方可能都有问题,但不能混为一谈。
面对无理攻击要勇敢说“不”,维护好自己的边界才能有平等话语权。
爱一个人不难,正确爱别人却很难,不敢维护你的人也不敢真正爱你。降低对别人的期待,学会爱自己最重要。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先爱己,而后爱人,方能在感情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我是氧子,一个陪你成长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