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有几位茶老板吐槽,现在有一些人专门在网上、实体店里买散茶,说自己喝,自购包装盒,茶叶装好后,就直接去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因为商家出售散装茶叶,没有标明名称、生茶日期、生茶批号、保质期等,是三无产品,要求3倍赔偿,几乎都能如愿以偿。
茶店老板们很纳闷:“卖了一辈子的散茶,从来没有客人要求贴这玩意儿,怎么今天就出这么一揽子事儿?哎,这些职业骗子太可恨!”
到底是自己疏忽,还是被人钻了空子?包装好的茶叶是不是预包装食品,散装茶叶究竟需不需要在外包装上标明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呢?真被盯上了,该怎么办,带着疑问,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现行法律如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则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等信息。
根据法规,销售散装食品未标明相关生产信息、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均属违法。对销售散装食品不规范的行为,执法部门可责令商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行政罚款;预包装食品不符合法规的行为,可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并根据销售金额处以行政罚款。
所以是自己的错,缺少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不在于被人钻了空子。
现状:就这几天,我随意走进市场里的茶叶店,进门桌子上有十余只亚克力的透明展示盒,或者装在纸箱子里,里面装着各式散装茶叶,盒子外面、里面不但没有茶叶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甚至连茶叶名称和价格都未标注。
“我们这个是散装食品,都是批发的,一般都没有标签的。因为零售和批发价格差别较大,批发都是整件拿的,标了价格以为是批发价,会流失客户”茶店的张老板说。
2
被打假人盯上了该怎么办?
2010年以前的茶饼内都会附大票,有帮助消化、开胃醒酒、降脂减肥用语
买过老茶、中期茶的茶友们都知道,2010年以前的茶饼内都会附大票,有帮助消化、开胃醒酒、降脂减肥宣传用语,会被打假人告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之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出厂的合格证一定要保存好
怎么办?第一要准备好可以证明该产品是正品的资质文件,包括出厂的证明、合格证书,检验报告,食品生产许可证书、授权书等等,出具给市管局的检查;第二要请投诉者出示市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书,一般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2015年修订后再做出的具体说明,过去的茶品是在该规定之前就出品的,其真实性很关键;第三,向平台申述,打开包装,影响二次销售,拒不赔偿。
2015年以前使用QS
2016年开始使用SC
如果有的茶商,因为生产日期和生产的企业注册信息逻辑关系不对称被盯上,简单说:就是某茶叶公司还没有完成注册或者成立,茶叶都已经生产出来了;或者是SC与QS时间关系没弄明白,普洱茶SC认证是从2015年政府开始推动,2016年才有普洱茶企业开始申请认证,那么如果在2015年以前就用上了SC,这个很明显是作假的话,只能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写到最后:如果职业打假人以揭露企业违规行为为己任,通过曝光黑幕、收集证据等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索赔,是应该支持的;但是,如果职业打假人采取将销售者的产品掉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手段,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来达到敲诈勒索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目的,那么就构成欺诈。
打假人是以经济获利为目的,所以他会盯着标签不放,标签上比如生产日期过期、未标生产日期、标准号印错、生产资质没印上、保质期未列、净含量未写等,还会盯着宣传用语和生产信息不放,如果不懂法,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那只有被动赔偿。茶叶本身是食品,其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如果经营者还在没有法规意识,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也再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