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从“神坛”回归普通饮品的思考

慕慕茶 2024-12-27 21:16:39

(一)

懂普洱茶的都喝到坑里了

在普洱茶的漫长岁月中,其兴衰历程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知名茶人邓时海先生曾言:“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 从历史的脉络探寻,曾经的它在马背上走向辉煌,成为贡茶享誉四方,又在时代的变迁中历经起伏。

近日与一位有着 20 年茶龄的资深茶客张老板促膝长谈,他感慨道:“我觉得越来越喝不懂普洱茶。” 我不禁追问其缘由,他长叹一声说:“15 年前追逐品牌之茶,10 年前痴迷纯料之香,5 年前热衷于订制之味,而如今呢?好似在喝他人的‘口水’,主播的夸夸其谈、大师的玄虚之论,现在的普洱茶都是那些会吹嘘的泡沫,不就是口水吗?”

当我问及他对不同时期茶品的见解时,他,缓缓说道:“诚如我先前所言,起初是品牌茶与老茶备受青睐,而后纯料与山头茶成为焦点,再后来便是追求口感的独特个性,实则难以论断哪个时期的茶就是绝对的好,不过是适口为珍罢了。” 至于为何如今会有不会喝茶之感,他苦笑着说:“当下这茶界,各种说法、玩法层出不穷,工艺、拼配纷繁复杂,价格混乱无序,微产区概念泛滥,这一切让我们这些爱茶之人渐感疲惫与困惑。讲究越多,内心的满足感却越少,除了让荷包渐瘪,实在难以感受到茶的本真之美,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一步步陷入了喝茶的‘陷阱’之中。”

我很同意张老板的观点,这个坑其实是喝茶的人给自己挖的。我想从以下4个方面,找找问题分析下原因,试着把这个坑填平。

普洱茶行业乱象

(一)近几年普洱茶市场乱象频现

普洱茶市场乱象丛生,成为众多茶友心中的痛点。从原料造假到价格虚高,从过度炒作到产能过剩,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普洱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央视曾曝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采用各种手段造假。如用普通茶叶冒充名贵的普洱茶品种,或是将新茶做旧,伪装成陈年老茶高价售卖。这些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让真正的优质普洱茶受到了牵连,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价格虚高也是普洱茶市场的一大顽疾。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普洱茶的喜爱和追捧,恶意抬高价格,使一些普通品质的普洱茶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同时,市场上还存在大量价格低廉但品质堪忧的普洱茶,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难以辨别,容易上当受骗。

此外,普洱茶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火热,各地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产量急剧增加。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未跟上产能的扩张步伐,大量的普洱茶积压在仓库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茶农和茶企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些乱象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市场陷入了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亟待整治和规范。

三 普洱茶行业乱象成因

(一)市场需求旺盛与供给失衡

近年来,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普洱茶独特风味与养生功效备受青睐,市场需求水涨船高,尤其是陈年老茶,更是供不应求。据《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2023)》显示,过去五年,普洱茶市场规模年增速超 15%,老茶价格涨幅超 50%。

巨大利益诱惑下,不法商家频出歪招。2022 年,云南警方破获一起大型普洱茶造假案,犯罪团伙用渥堆、湿仓法,将新茶快速 “催老”,伪装成高价老茶售卖。这些做旧茶不仅口感苦涩、香气不纯,还可能因微生物超标、农残等问题,威胁消费者健康。

虚报年份、以次充好等乱象也层出不穷。像 2021 年市场抽检中,近 30% 的所谓 “古树茶” 实则为台地茶冒充,一些商家还将低等级茶叶贴上高等级标签哄抬价格。这些欺诈行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极大损害了其利益,亟需加强监管整治,还普洱茶市场一片净土。

(二)监管不力

近几年,普洱茶市场的监管短板逐渐暴露,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例如,在某些地区,地方监管部门虽有心整治,但在执法实操中,常常陷入手段匮乏、惩处乏力的困境,难以构建起全方位且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从市场准入维度审视,其门槛设置得过低,使得不少既无专业资质又缺精湛技术的企业与个人鱼贯而入。就像 2023 年被曝光的某些小型茶坊,它们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简陋工坊中粗制滥造,毫无质量管控机制,炮制出的劣质普洱茶大量涌入市场,极大地拉低了整体市场的产品质量,严重损害了普洱茶的市场口碑。

再聚焦监管环节,无论是生产源头的把控、加工流程的监督,还是销售终端的管理,都存在着明显的疏漏。对于造假、售假等恶劣行径的打击绵软无力。以 2022 年查处的一起普洱茶造假大案为例,涉事不法商家制假售假金额高达数百万元,但最终仅被处以不痛不痒的罚款,相关责任人也未受到严厉的法律惩处,这种轻微处罚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威慑,致使他们毫无忌惮地继续从事违法活动,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

普洱茶的鉴别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准确判断茶叶的真伪和品质。普洱茶的品种繁多,不同产地、年份、等级的茶叶在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此外,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得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商家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茶叶信息,而消费者只能通过商家的宣传和介绍来了解产品,容易受到误导。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不了解,夸大其词地宣传产品的功效和品质,诱导消费者购买。

因此,加强普洱茶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是解决市场乱象的重要一环。通过开展茶文化讲座、品鉴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更加了解普洱茶的特点和鉴别方法,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行业准入门槛低

普洱茶产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基础研究严重滞后,行业标准极不明晰。这使得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他们只要租几块茶山、插几块牌子,就可以宣称自己做的是古树纯料,从而在市场上鱼目混珠。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良莠混杂、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横行,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的优劣。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的原料和不规范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茶叶品质低下,却以高价出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不同企业生产的普洱茶在品质、口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在购买时缺乏明确的参考依据,只能凭借商家的宣传和个人经验来选择,增加了购买到劣质产品的风险。

四 普洱茶就是普通饮品,但是如何选怎样存很重要(一)原料工艺仓储品牌的重要性

一款普洱茶是否具有存储价值,与原料、工艺和仓储紧密相关。从原料来看,台地茶由于种植较新、树龄较短,其内含物质不如古树茶丰富,以台地茶晒青茶制成的普洱茶成品存储价值较低;而古树茶因其树龄久,独特环境造就了其独到的品饮价值,内含物质丰富,茶叶品质更好,存储价值更高。大叶种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滋味浓厚、强烈,耐泡度高,且茶多酚是普洱茶后期转化的基础物质,具有更充沛的后期转化空间,更利于存储;小叶种相较内含物质较少,存储价值基础不足。

在工艺方面,采摘、摊晾、杀青、晒干等环节都至关重要。目前普洱茶制品多按 “一芽二叶” 标准采茶,若采摘手法不科学,会导致品质下降,影响存储价值,甚至造成茶树衰竭。摊晾是保证存储价值的关键,其过程使鲜叶部分水分散失,产生酶促氧化反应,但摊晾过度会使内含物质变化,影响酶活性,导致茶叶品质受损而失去存储价值。杀青环节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氧化酶活性,抑制茶多酚酶促氧化,蒸发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杀青好坏在口感中表现明显,也是衡量存储价值的关键点。晒干则能最大程度保留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晒干不足会使茶性变化,影响酶活性,导致品质受损失去存储价值。

仓储对普洱茶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好的仓储能使普洱茶滋味越来越醇厚,如昆明仓普洱茶在保持茶叶本质特征的同时,能让茶叶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化;而不好的仓储则会毁坏好茶品。不同的仓储方式,如干仓、湿仓、广东仓、港仓等,会让普洱茶呈现出不同的地域仓储风味。

(二)靠讲故事编理论的危害

这几年,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抬高普洱茶的价格,不惜编造各种故事和理论,将其吹嘘成具有神奇功效的特殊饮品,这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他们声称普洱茶能治百病、具有收藏价值,甚至编造出一些虚假的山头、年份等概念,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无从辨别真假。

然而,普洱茶本质上就是一种普通的饮品,其价值应该基于其品质和口感,而不是靠这些虚假的宣传来支撑。这种靠讲故事编理论来抬高价格的行为,只会让普洱茶市场更加混乱,让真正喜爱普洱茶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普洱茶,注重其品质和口感,而不是被这些虚假的宣传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让普洱茶市场回归理性,健康发展。

五 结论

普洱茶本就是一种普通饮品,却在市场的浪潮中被过度炒作和神化,陷入了种种乱象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普洱茶的价值应源于其本身的品质,而非虚无缥缈的故事和理论。

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时,应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盲目追求高端和昂贵的产品,而是要注重茶叶的原料、工艺和仓储等实际因素。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业标准,打击造假和欺诈行为,为普洱茶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普洱茶回归其作为普通饮品的本质,以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使普洱茶市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成为广大茶友们能够安心享受的茶饮领域。

1 阅读:62

慕慕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