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同仁堂

极简说商业 2025-01-22 12:48:46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34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同仁堂概述 北京市同仁堂的创始人是乐显扬,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名字取自《易经》“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的“同仁”二字,立匾于同仁堂药室,相当于“同仁堂”字号成立了,1723年成为清宫御供药,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1926年,政治中心南迁,乐氏家族后人乐笃周,受命开设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当时,同仁堂南京分号的资金、药品配方和工艺等与北京同仁堂保持一致。1956年公私合营后,南北同仁堂分开经营。 除了北京和南京同仁堂外,还有天津同仁堂。天津同仁堂的创始人名叫张益堂,做药材生意,后在天津另立门户“张家老药铺”,同时是北京同仁堂在天津的代理商。1852年,张家老药铺更名为天津同仁堂。对于此等“牵强附会”,两边为了同仁堂这个名号还打过官司。 目前,北京同仁堂集团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1997年,同仁堂股份(SH600085)在上交所上市;2000年,同仁堂科技(HK01666)在港交所上市;2013,同仁堂国药(HK03613)在港交所上市。 另外,集团第四个IPO——同仁堂医养,也可能在近期上市。 其中,同仁堂股份(SH600085)和同仁堂科技(HK01666)专注于中成药制造,同仁堂国药(HK03613)是同仁堂集团的海外销售平台,本次冲击上市的同仁堂医养,则是重点布局医养大健康领域。 对于本文的主人公同仁堂股份(SH600085),主营中成药的生产制造(62%)、商品零售(58%),公司旗下拥有大单品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 按照公司自己的说法,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先进、年产量最大的传统中成药生产企业。 二、同仁堂的投资逻辑 同仁堂是一家“制造+药店”双轮驱动模式的公司,营收各占一半。 对于“制造”,公司拥有五款大单品——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除此之外,还有超过400个其他中成药,还有五子衍宗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国公酒、坤宝丸、锁阳固精丸新五大储备单品。 其中,目前市场上能够生产安宫牛黄丸的厂家只有五个,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广誉远、达仁堂和片仔癀,而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是国家级保密配方,市占率超过60%。 对于“药店”,公司的销售渠道以“名医、名药、名店”为特色,有近千家终端门店,其中超过一半配备医疗诊所,因而,单店收入遥遥领先于其他药房,这部分的毛利率竟然高达32%。 综合来看,同仁堂拥有品牌优势、产品优势、渠道优势、股权优势,公司下限很高,至于上限,则充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迷信。 当然也存在问题,包括:原材料的供应瓶颈、中医药的药效确定性、食品安全问题、三费较高。 谈到同仁堂,不得不拔高谈一下对中医药的认识,这里分享一下个人对于中医中药的看法……@!%%……@#……¥%……&**#@(……)……关键时候,还得是现代医学。 中医中药,类似于古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虽然相比于海运是十分不经济的运输方式,但是因为这里牵扯了太多的利益关系,所以只能听之任之。可能只有在医保实在绷不住的时候,才会向中医药开刀。 无论如何,公司从财务角度是十分健康的——营收&净利多年来大体持续增长;盈利能力很好,23年,毛利率47%,净利率14%;资产负债结构很好,资产负债率33%;现金流充沛;经营现金流净额很好,大多数时候比净利润高一截。 在根本逻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公司还是值得一看。 三、同仁堂的估值 公司23净利润16.7亿,取10%年化增长率,24年=18.4亿,25年=20.2亿。 过去10年,公司PE高值=63,PE低值=25,PE中值=44,截止25年1月21日,公司静态PE=30,动态PE=28,处于历史中下位置。 取40倍PE,公司25年市值=808亿。 目前公司市值=508亿,盈利空间55%,价格回归价值后,年化增长率约10%,直到根本逻辑发生变化。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0 阅读:10

极简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