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
中国历史上有个血腥的定理,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杀戮自己的功臣文种,再到汉高祖刘邦杀戮韩信、彭越、英等开国名将,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将自己的功臣集团近乎“团灭”,一幕幕血腥的案例,似乎诠释了这个血腥定理的牢不可破。但凡是也有例外,这便是李世民与他的功臣集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大唐帝国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李世民率800亲兵突袭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进而逼宫,迫使李渊提前退位,李世民成为大唐新的主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大唐进入辉煌的贞观时代。
实事求是地讲,大唐的天下一半以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身边聚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超级谋士,还有尉迟敬德、程知节(程咬金的原型)、秦琼这样的超级名将。如今李世民成为天下的主人,他的旧部自然也成为新朝的新贵,特别是这些人多年跟着他打天下,大部分还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除了原秦王府的旧部,李渊的老臣如萧瑀、李建成的旧部魏征、薛万彻以及持中立态度的李靖、李绩等能臣名将,李世民都一一量才取用,在李世民的包容政策下,大唐的朝廷得以迅速弥合,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到了贞观四年,由李靖领衔,李绩、薛万彻、苏定方等大唐名将天团组成的北伐军对宿敌东突厥汗国发起了灭国战争,短短2个多月,唐军就聚歼突厥主力,生擒东突厥汗国颉利可汗,一战底定漠北,一扫渭水之盟的耻辱。
此后大唐就像开了挂,以平均1—2年灭一国的速度,开启了万丈光芒的大唐荣耀。因为李世民18岁就开始独当一面,在决定天下归属的武德三年的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只有23岁,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30岁,因而跟随他打天下包括后来辅助他治国的能臣名将都比他年纪大,按照自然规律,他们也大多走在了李世民的前面。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有感功臣凋零,为了纪念曾经跟随和辅助自己的功臣们,李世民命令宫廷画师阎立本按照真人比例绘制二十四位主要功臣的画像,详细名单如下: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节选自《资治通鉴》

李世民将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挂着凌烟阁中,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每每想念的时候就去阁中凭吊,除了凌烟阁绘像外,李世民还非常善待功臣,每有功臣去世,李世民都会上门吊唁,终李世民一朝,未见屠戮功臣之事。而大唐的功臣也是为大唐开疆拓土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李靖70岁高龄仍远征吐谷浑,李绩在李世民死后更是成为大唐保驾护航的柱石,苏定方76岁病逝军前,真真是马革裹尸还。贞观时代的功臣,无疑是最幸运的功臣。
唐太宗登基时才三十几岁,那些功臣和勋贵最年轻的都是40好几了,战神李靖都50多了,你说他有什么可怕的,不用洗自己都老死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和谐。李世民自己就是军工最大的,他自然不怕别人功高盖主。再加上他还很年轻,一堆功臣基本都死在他前面,不用担心子孙后代镇不住场子的问题。朱元璋也是因为大儿子死的早,孙子不成器,才杀的那么狠的。要是大儿子还好好活着,他最多杀威胁最大那几个,不会搞得血流成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