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贤”?还是“尚贤”?

问道化鸣 2024-09-27 21:30:46

传世本《道德经》第三章原文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当下普遍流行的是陈鼓应先生的解说,即“不标榜贤明,使民众不起争心”。

其实这样的表述还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没有揭示出老子的思想主旨,很容易给人造成老子反对任人唯贤的错误认知。

按照老子思想,这句话应把三个关键点指出来,一个是“谁”不尚贤?第二个,这个“贤”谁来定义?第三个,“尚贤”为何能引发纷争,争的是什么?

所以,这句话应该有这样的思想:人主不向天下人推崇因个人偏好而自设的贤德标准,才能使天下人不因迎合而争宠——“争”,不是争名夺利,而是特指“争宠”。因为“宠”是权力者笼络人心,割裂天下、制造阶层对立的工具。

但是,帛书本、汉简本和楚简本面世后,人们发现,这些古本的“尚贤”却写作“不上贤”,于是,关于到底是“上”还是“尚”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力挺古本《老子》的人认为,只能是“上”而不能是“尚”,因为“上”意味着把推崇对象标榜到无以复加的高位,因此,所谓“上贤”就是把“贤德”摆放在社会治理和道德推崇的至高无上地位,被认定为“贤”的人,就会享受与至高地位相匹配的功名利禄。

大概刚接触古本的朋友,都会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为何会接受呢?因为古本就意味着反传统,意味着非常规的感受,于是欣然接受,我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浸淫老子之道久之,并没感觉“上贤”与“尚贤”有什么不同意蕴,我的不少好友在努力地规劝我,说“上”“尚”之用,是区分道家与儒家的关键,也就是说采用“上贤”的大致不离道家思想;而采用“尚贤”的则倾向于儒家。

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上”固然有上位、高位之意,但是“尚”同样有“尊崇”“矜夸”之意。而老子的“不尚贤”或者“不上贤”,所表达的并非该不该尊崇“贤”的问题,而在于如何确立“贤能”标准的问题:是人主倚仗权势,确立以个人偏好和个人需要为标准的“贤德”,还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确立“无为”标准的“贤德”?

在“有道”社会里,同样需要“立天子、置三卿”,且不说“天子”如何“立”,至少“三卿”应该是万不挑一的“贤”者,不可以因为老子提出“不尚贤”就认为老子反对任人唯贤,这是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误区。所以,所谓“不尚贤”,不是该不该“尚贤”的问题,而是如何定义玄德,以及谁来定义的问题。

由此可见,无论是“尚贤”,还是“上贤”,都不影响如何老子原意。

事实上,古代辞书均有注“尚”为“上”的训释,《说文》:“尚,上也。皆积絫加高之意。义亦相通也。”《广雅》:“尚,上也。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

如《诗经·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国语·晋语》云:尚有晋国。上贤以崇德”;

因此,习惯上,《上书》也可写作《尚书》,“上”“尚”二字在表达推崇、崇尚方面,作用等同。

而且,传本《道德经》31章“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帛书本、汉简本、楚简本《老子》均写作“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或“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上左”或“上右”与“上贤”,其“上”用法没有区别。

最关键的是:老子重点不在于该不该“尚贤”,而在于如何确立“贤能”标准。所以,不必“尚贤”还是“上贤”之争,当休矣。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10-05 04:03

    看似“解读”,实则放毒。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