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山前》: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夜空文化 2024-05-13 01:53:46

眼下,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具辨识度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最近,根据中汽协的统计,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2.3%,市场占有率达到32.4%。可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称之为“方兴未艾”确实是非常恰当。

与此同时,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却似乎出现了一种“倒退”。主要汽车制造厂家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先后表示要“推迟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而苹果公司直接表示放弃造电动车了,而奔驰公司则宣布“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技术”,而且还要在2027年推出一系列搭载全新内燃机的车型。在中国,一汽则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推出了属于燃油汽车的全新一代迈腾。

所有这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如此势不可挡,为什么国内国外目前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呢?同样是在中国,燃油汽车的“末日”真的已经到了吗?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就一定要对燃油汽车唯恐避之不及或者视如“洪水猛兽”而要非此即彼吗?

非常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那就是所谓的“新能源”汽车的说法到底准确不准确。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的解释,“新能源”是指在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之外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也叫非常规能源。可以认定,由风能、水能、光伏(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产生的电是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电,虽然在本质上一样,却一定有“新”“旧”之分。但现实情况却是,目前电大规模储存绝非易事,而家用的“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都是在晚间充电,这个时候充进去的电,在中国来说,绝大部分都是火电厂也就是燃煤电厂提供的,这样的情况下还冠之以“新能源”汽车的名号,确实难免引起议论。相比较燃油、燃气车,电动汽车确实在排放环节不怎么产生污染,但其他环节呢?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是否也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待燃煤电厂的态度有某种相似之处呢?保障能源安全,没有谁能置身事外,传统的化石能源与真正的新能源都有责任,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也势非常有必要,但因此却来污名化燃煤电厂却并不可取,既不公平更不地道。

接下来,就可以看一看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与未来到底在何处了。这一点,日本的两位作者,桑岛浩彰与川端由美在他们俩合著的《车到山前:全球产业变革与日本汽车的未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非常值得一读。俗话说,他山之石,是既可以“为错”、还可以“攻玉”的。毕竟,虽然书中是在讲日本的汽车产业发展,但难道也不是事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吗?电动汽车的发展虽然方兴未艾,但绝不应该满足于现在,而是更要着眼于未来,更好地理解“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服务化”与电动化这“四化”,否则,“狂欢”过后,焉知不会是一地鸡毛呢?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即使目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虽然热闹非凡,但电池的“未来”,比如不能再使用的电池究竟应该如何处置,也是一个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认真考虑并采取对策的一个方面,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显然都是很不应该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