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入侵日本的男人

舒汐寻史 2023-03-12 14:50:32

每当我们说起中国完成统一的朝代讨论中国版图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元朝。

在忽必烈执政期间,他率领蒙古铁骑创造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域,横扫亚欧大陆。

不仅如此,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对日本发动战争的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追溯到十三世纪初期。

屡派使者皆被拒

十三世纪初,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的蒙古族拥有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将原本屈居一隅的族群发展成了强大的蒙古帝国,这个人正是我们所熟知的成吉思汗。

崇尚武力的他,在教育自己的孙子忽必烈时,就常常对他说:“天下地面尽阔,教您各守封国。”

自此,尚在幼年的忽必烈心中就埋下了一颗征伐的种子。

1260年,忽必烈获得了权力斗争的胜利,登上了新任可汗之位。

1271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大元”,并致力于对外发动战争。作为北方新兴的强势政权,仍在南方偏安一隅的南宋就成了忽必烈最大的目标。

1276年,元军在耗时两年后终于攻破了宋都临安,南宋宣告灭亡的同时,也预示着新一个大统一朝代的到来。

其实早在统一全国前,忽必烈就开始要求周边国家及地区接受与大元的朝贡关系,并且如期缴纳贡品。

接到元国书的包括缅甸、爪哇、琉球等国,但是它们起初并不愿意臣服于大元。

为了彰显国威,忽必烈就开始派遣军队进行武力震慑,最终得偿所愿。

史籍记载:“帝欲通好日本,以高丽与日本邻国,可为乡旨。”

1266年二月,忽必烈想要收服与高丽隔海相望的日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多一个附属国,还能阻止日本与南宋联合,彻底封锁其海路,让其只能坐以待毙。

同年八月,忽必烈派遣黑的、殷弘等人出使日本。与其协商。十一月,黑的等人抵达高丽并向高丽王递交国书。

要求国王派使者陪同他们一起前往日本,高丽王便让宋君斐、高赞两位官员陪同。

不过在他们路程过半之时,海面波涛汹涌、似有风暴前兆,为了保全性命,他们只好折返回高丽。

次年,忽必烈再次派遣使臣前往高丽,要求其敦促日本向蒙古纳贡,并威胁日本国王道:难道你想看到双方兵戈相见吗?

希望你好好考虑清楚。高丽王接到国书后,就派了潘阜带着两国国书前往。

然而潘阜到了日本后,屡次求教国王都被拒绝了,将他搁置在大宰府五个多月,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1668年,忽必烈又一次派遣黑的出使日本,并且在给高丽的国书中强调务必要顺利抵达,不要再发生上次那种耽搁行程的事。

这一次为了保证能传达大元的意见,他们还专门带了两个在燕京倍受优待的日本人一同出发。

次年九月,在抵达日本后,日本开会决定以太政官的名义回复元的中枢省牒,他们以“神国”自居,断然拒绝了与蒙古通交结的要求。

忽必烈第四次派遣赵良弼出使,在国书威胁道:你们真的乐意见到动兵吗?希望你好好想清楚。

不过他到达高丽后,高丽国内正因为起义乱作一团,只得推迟前往日本的行程。

赵良弼的待遇也并没有比前面的几位使臣好太多,太宰府认为蒙古屡次威胁用兵缺乏诚意,即使他滞留在太宰府一年之久也没能成功说服日本国主,1273年五月返回燕京。

难平怒火初发兵

蒙古和高丽使臣的一次次前往以及国书中的威胁引起了日本幕府的戒备心,镰仓幕府下令要加强国家防御。

1271年9月,幕府掌权者北条时宗下令所有九州内拥有领地尚在东部居住的御家人(武士)全部都前往自己的领地,以防备“异国之敌”,同时也可以帮助当地守护维持治安。

次年春,武藏、相模等国御家人为中心的东国武士团已经全部依令抵达九州防御地。

1273年,高丽叛乱始终未能平定,于是便请求蒙古出兵。

借助这个机会,蒙古也有了在此屯兵的借口,便在耽罗岛设立了招讨司,生擒了作乱的金精通等人并将其诛杀。

此时忽必烈的耐心已经被消磨完毕了,他萌生了将高丽作为跳板进而进攻日本的想法。

随后,刚在高丽平叛有功的忻都、金方庆等人被他召集到元大都,商讨伐日计划。

恰逢此时,赵良弼自日本返回,向他如实汇报了自己在日本的见闻。赵良弼认为日本国民嗜杀好战、逞凶斗勇,且没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是个不懂礼数的国家。

并且在他看来,讨伐日本需要跨越海域,途中不知何时会遇到风浪,祸福全凭天意。如果真的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去讨伐,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忽必烈并没有听从赵良弼的建议,他想要通过征服日本切断南宋的退路。

1274年,他派遣总管前往高丽,下令在其境内征集工匠、役徒三万五千余名造战舰,并在此进行军备物资筹集、征兵役等工作。

同年四月,他任命忻都为总帅,刘富亨为左副帅,高丽洪茶都为右副帅带领东征军讨伐日本。

此次东征军乘坐大战船、小战船、轻疾舟各300艘,共计三万余人。

其中包括忻都的屯田军4500人,洪茶都所属5000余人,新征兵15000人,以及金方庆带领的6000高丽军。

由于兵力悬殊,东征军在短短一日内先后攻占了对马、壱岐、松浦等多座岛屿。随着他们不断逼近博多湾,日本武士因为不适应元军的战斗节奏损失惨重,九州武士战死大半,只得一路退守到大宰府水城。

东征军在取的硕硕战果的同时,开始在日本大肆烧杀抢掠,反而激起了当地民众誓死抵抗的决心,天皇更是征兵十万在博多与其大战。

不过连日的攻伐早已消耗了大量军备,此时在日本的誓死抵抗下攻势反被逆转。

恰巧此时突发风浪,损坏了不少战舰,东征军的箭矢已然耗尽,副帅刘复亨又受了军伤,忻都决定班师回朝,东征军折损人数高达一万三千余人。

此次没能彻底征服日本,让忽必烈如耿在怀,只是国内正处于与南宋决一胜负的关键时刻,便只好暂时搁置这一弹丸小国。

不过他觉得这次战役已经让日本体会到了大元的一些实力,又再度派使节韩世忠等人前往日本,让其乖乖纳贡。中国向来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习俗,然而日本这一不通礼节的国家却杀了韩世忠等人。

再次出兵双受创

1279年,忽必烈彻底统一全国后,将东征日本的计划再次提上了日程。

次年五月,他就和范虎商议计划,并在八月向全国征募伐日的兵卒。

1281年正月,忽必烈以使者被杀为由出兵十万讨伐日本,范文虎、忻都等人兵分两路出征。

范文虎等人带领的九千艘战舰率先抵达高丽金州,不过忻都等人因为风暴未能如约而至,将会合地转移至一歧岛。

同年五月,忻都、洪茶都带领蒙古军、高丽军、汉军等共计四万人从合浦出发,攻陷对马和一歧岛。

由于迟迟未能等到范文虎,他们便率先以火炮击败日军,占领了志贺岛、宗像洋。

不过在此之后,军中突发疫情,上至将领下至小卒感染者不胜枚举,因此接下来与日军的几场战役都以失败而告终,军中士气也开始萎靡不振。

在日本的拼死抵抗下,出征的几位元军将领在进攻还是撤退的决策上各执一词,迟迟不能做下决定。

八月一日,元军欲从五龙山(今日本鹰岛)进攻太宰府,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席卷而来的风浪掀翻了元军的战船,“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计划没了用武之地,十万将士今皆折损……

忽必烈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受到国内牵制,他最终放弃了继续对日作战。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可以强横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为何会在进攻日本时接连失败呢?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入侵日本的人,忽必烈这两次战争的失败也不难理解。

这第一点自然是缺乏天时地利。

要知道蒙古纵横亚欧大陆靠的是什么?是他们无往不利的骑兵。但是习惯了大陆生活的元军,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在海上漂泊的生活,加上他们舟车劳顿,战斗力也有所有影响。

这两次失败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海风。

海风摧毁了元军的战船,让他们无法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但元军将领缺乏对日本的重视、内部存在矛盾等诸多因素也为其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日本虽然取得了两次战争的胜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次卫国战争让国内政治和经济都遭到重创。

这也对日本的武士阶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中下级武士在破产后便组成了臭名昭著的倭寇集团。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