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可见,好情绪好脾气对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愿意和脾气好的人交往与共事,对脾气坏的人从来都是敬而远之。
在亲子关系中最有破坏力的也是家长糟糕的情绪。
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成效。
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无条件的进行接纳、重视、并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其中就包括对孩子情绪的接纳。
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作为孩子的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如何解决问题,怎样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错误。
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会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将来的社会中他才能够活得快乐自在。
带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家长首先要学会觉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家长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疗愈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改变孩子。家长只有具备了管理情绪的能力,才能给予孩子一个平和、安静、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
爸爸在公司被上司训斥心情不好。下班回家刚好看到儿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地玩,看得他心情烦躁。于是就对着孩子大吼一声。儿子莫名其妙的被父亲训斥,心情也不好了。于是就向外走,刚好碰到家里的猫咪在朝他叫,他就飞起一脚朝猫踢了过去。猫猫受到惊吓,快速的朝门外跑去。猫咪跑在路上的时候刚好一辆汽车开了过来。这辆汽车为了躲避飞跑中的猫咪,碰到了路边的老人,结果老人受伤倒地。
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和控制他的情绪,就会导致孩子、猫咪、汽车司机,路人等受伤。
这就是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也一样。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因为我们不会觉察这种情绪,不会正确的表达我们的情绪,不会有效的释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们常常被我们自己的情绪管控着。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这种不良情绪又伤害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慢慢地积累这种负面情绪,于是在他成长过程中,他也会如法炮制的发泄不良情绪。
这种情绪的恶性循环,伤害到的就是我们自己和孩子。
家庭治疗专家林文采在《心理营养》这本书里说过:“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遇到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父母最常见的五个错误反应:
吼回去:孩子从学校回来了,脸上挂着泪珠,还在抽噎。父亲:怎么了?孩子带着哭腔:和同学打架了。父亲:闭嘴,不许哭,打架打不过还哭。
这种方法看起来最快也最有效。似乎孩子不哭了,也不跟你诉委屈了。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强迫性的把孩子的不良情绪堵回去了。
这对孩子的神经系统是有损害的,是隐形的、是长期的。
冷暴力: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对孩子不理不睬。或者看到孩子有情绪,自己虽然也不舒服,但是就采取独自静默的状态,让孩子无所适从。
冷暴力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重要感。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一样。如果冷暴力处理问题,整个家庭气氛都很压抑。压抑的环境对人心理健康不利,孩子的性格正在形成期,会发展成为讨好型人格。
逃避:遇到孩子有情绪,家长视若无睹,假装看不到。采取逃避是最没有力量的方式。这种家长在幼年时期一定经历过情感被忽视,对情绪认知有问题,认为情绪不是好东西,不愿面对。
恐惧:这种家长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遇到孩子有情绪就很恐慌,不知道怎么处理。家长的害怕和恐惧会助长孩子的无理欲望和要求。
痛恨:看到孩子的不良情绪出现,家长就会暴跳如雷,恨不得将孩子掐死。家长这种情绪如果经常发作,就有可能是家长出现了焦虑或者抑郁的倾向。出问题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了。
所以,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学会觉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下一篇我们来探讨一下面对孩子的情绪,怎么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怎样教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
作者:优雅的春风化雨
关注我的文字,带你了解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