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十年五菱车,才懂中国车企的底气,老百姓的方向盘藏着真功夫

康俊讲车 2025-04-15 18:36:00

说起五菱,你脑海里是不是还浮现出当年那辆“哐当哐当”响的老宏光?

就那车,方向盘重得跟练臂力似的,跟现在动不动就智能驾驶的电动车,那可是天壤之别。

可就是这么个“糙汉子”,现在也玩起了科技范儿,这到底是咋回事?

别急,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2021年,五菱在印尼搞了个大动作,发布了Air EV,也就是国内的晴空。

这小车,造型那是相当的时尚,而且瞄准了印尼的市场需求。

为啥选印尼?

一来人家人口多市场大,二来印尼政府也支持新能源车。

你品你细品,这五菱,可不是光想着在国内混,人家也想在国际舞台上露一手。

要说这五菱的变化,那还得去它的老家——柳州看看。

去年,我特意跑了一趟柳州,参观了五菱的工厂。

好家伙,那场面,跟变形金刚的基地似的!

一个个“智造岛”,就像乐高积木一样,能灵活切换生产不同的车型。

机器人手臂挥舞着,精准地拧着螺丝,那力度,比老师傅还稳。

说白了,现在的五菱,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靠人工“攒车”的小作坊了,而是玩起了高科技的智能制造。

光有智能制造还不够,还得有真本事。

这不,2022年,五菱实验室的工程师们,死磕电池热管理,搞出了一套新型的液冷散热技术。

这技术牛在哪?

能更有效地控制电池温度,防止过热,降低自燃的风险。

这玩意儿,可不是花架子,那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说到安全,我媳妇那辆缤果,我可是深有体会。

有回我开着它去郊区钓鱼,路况那叫一个坑洼不平,心里直打鼓,生怕磕着电池包。

结果呢?

屁事没有!

后来我才知道,这“神炼电池”外面可是有25mm的装甲防护,还经过火烧、泡水、碰撞等各种极限测试。

你瞅瞅,这五菱,把安全都做到你看不见的地方了,这才是真功夫。

五菱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硬核”的。

想当年,五菱也帮助过不少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就说我朋友小王吧,2018年大学毕业,工作不好找,干脆自己创业。

他看中了五菱荣光S空间大、价格便宜,愣是把它改装成了一辆移动咖啡车。

每天开着这辆“咖啡战车”,穿梭在写字楼之间,生意那是相当火爆。

说白了,五菱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工具。

现在,五菱的智能化也越来越接地气了。

前阵子,我带爸妈去周边玩,体验了一把灵眸智驾和灵语座舱。

在高速上,ACC自适应巡航那叫一个稳,车道居中也让老司机父亲直呼“现在的车真聪明”。

更逗的是灵语座舱,我妈用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打开天窗”,车机居然秒懂,老爷子乐得合不拢嘴,直说比他那台进口车的语音系统好使多了。

你品,你细品,这五菱的智能化,可不是光堆配置,而是真正在研究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这才是咱们老百姓需要的。

时间拨回到2020年,疫情期间,地摊经济火了,五菱又整了个大活,推出了“地摊神车”荣光翼开启。

这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厢两侧可以向上翻起,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售卖空间。

这车一出来,那可是相当受欢迎,帮助很多小商贩重新开启了生意,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压力。

这五菱,真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要说五菱的厉害之处,那还得提到一点,就是它在芯片上的努力。

2023年,为了应对汽车芯片短缺的挑战,五菱积极与国内芯片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五菱车型的国产芯片。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五菱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也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故事还没完。

2016年,我父亲开着那辆老宏光,从河南周口往山东寿光运红薯,结果半路遇上暴雨,高速封路,只能走国道。

那路况,泥泞不堪,有的地方还被洪水淹了。

很多车都趴窝了,但我父亲硬是开着宏光趟过去了。

事后检查车辆,除了底盘有些泥污,其他一切正常。

说白了,这五菱宏光,关键时刻那是真靠得住。

有次在加油站,碰到一位开老宏光的大叔,他指着我车上的“五菱工业”标说:“现在知道这四个大字啥意思了吧?以前咱们是买国外技术回来攒车,现在五菱自己能搞电池、搞电机、搞智能系统,连芯片都在自己研发了。” 大叔的话糙理不糙,我后来特意查了资料,才知道五菱背后有个“一二五”工程,从新能源实验室到五个百亿产业集群。

从最初的“老黄牛”,到现在的智能电动车,五菱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都体现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它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它在努力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就凭五菱的这份踏实劲儿,我相信,未来它会走得更远。

0 阅读:9

康俊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