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爆火之后,用户“真香”的背后,真的就一点隐忧都没有吗?
你品你细品,最近这小米SU7,风头是真劲,发布会炸裂,订单也像雪片一样飞来。
但与此各种小道消息也没断过,一会儿说退订的多,一会儿说APP崩了,这到底咋回事?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小米汽车,到底是真金不怕火炼,还是外强中干?
先说这销量,数据这玩意儿,最不会说谎。
2025年第15周(4月7日至4月13日),新增订单没破万,跟之前比是有点下滑,但这成绩单,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圈,也算能打的。
谁家还没个高低起伏呢?
遥想今年第8到第10周,那会儿小米可是新势力里的扛把子,跟小鹏、理想、零跑,那是铁打的“前四强”,甚至一度冲到前三。
可最近呢?
看看新势力品牌周销量榜,前三名被小鹏、理想、零跑给占了,小米汽车的排名,确实是往后挪了挪。
数据嘛,就摆在那里,咱也不过度解读。
但从巅峰到略微下滑,这中间肯定有原因。
有人说,这是新鲜劲儿过了,用户回归理性了;也有人说,这是产能跟不上,交付周期太长,把一部分用户给劝退了。
Whatever,反正这订单波动是客观存在的。
说白了,买车这事儿,体验至上。
雷军也深谙此道,亲自下场交付,这可不是作秀,而是实实在在的重视用户。
2024年4月3日,小米汽车首批交付仪式上,雷军那句“用户至上”,可不是随便说说。
他老人家亲自参与交付,就是想让用户感受到小米的诚意。
除了大佬站台,售后服务也得跟上。
现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开了首批小米汽车服务中心,提供维修、保养一条龙服务。
按计划,今年内要建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服务网络。
这速度,杠杠的。
问题也来了,小米SU7的保险费用,那可真是让不少车主直呼“肉疼”。
首年保费价格高昂,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为啥这么贵?
有人说,是因为小米SU7的零部件维修成本高;也有人说,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保险定价策略就是这样。
但不管咋说,这笔钱,用户是实实在在地掏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 no no,产能才是小米汽车最大的拦路虎。
现在,想提一辆小米SU7,那可得排队等几个月。
这等待的滋味,可不好受。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小米也是下了血本。
第二工厂正在北京亦庄新城火热建设中,预计2025年年中就能竣工投产。
到时候,产能肯定能翻几番,缓解一下“一车难求”的局面。
更劲爆的消息还在后头,据汽车博主“安亭大帆”爆料,小米汽车(武汉)工厂也已经安排上了,落户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面积足足2000亩。
要是这消息是真的,那小米汽车在2026年实现100万辆的产销量目标,也不是不可能。
光有工厂还不行,还得有稳定的供应链。
汽车这玩意儿,零部件成千上万,少一个都玩不转。
芯片、电池这些关键零部件,更是重中之重。
要是供应链出了问题,那产能再高也白搭。
小米汽车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订单波动、产能瓶颈、用户体验,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小米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雷军的个人魅力、以及不断提升的产品力。
说句实在话,小米汽车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甚至成为领头羊,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但最终能不能突出重围,这就要看小米的本事了。
未来的路还很长,咱们就搬个小板凳,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