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从来没有想过,青春期的儿子会变得如此叛逆!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一。从上学期开始,他就流露出不服管教的苗头,各种跟我对着干。我让他放下手机,抓紧学习,他就不耐烦的打断:
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学!你别老催催催,烦不烦啊!我让他抓紧时间写作业,别天天弄到后半夜才睡,他就粗暴的反驳: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天天后半夜睡觉?你站在我门口盯着呢?种种恶劣的言行,经常气的我浑身发抖,又无计可施。关心是错,提醒是错,总之只要我一开口,就全都是错。一开始我也没惯着他,他顶嘴,我就狠狠的骂回去,直到他不吭声为止。
02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马上就要上初二了,我意识到,不能由着儿子继续这么堕落下去了。我开始看青春期教育的文章,听心理专家的视频,在一点点的探究和反思中,逐渐意识到了孩子叛逆背后的真相。原来,儿子青春期突然叛逆的背后,隐藏着我的教育问题。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期待效应”——意思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长为父母眼中那样的人。而儿子,正是在我的“期待”中,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一直以来,我对儿子的管教缺少科学的方法,负面评价过多。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儿子之所以会像现在这样,厌学叛逆,不尊重父母,都跟我的教育方式有关。
说着说着,这些负面的评价就已经挂在嘴边,随时随地脱口而出。一张嘴,就是对孩子的数落。我总是以批评和打骂作为教育手段,并经常给孩子贴上不懂事、态度有问题、太差劲了等标签。我以为,通过指责和批评,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问题,促使他改正,变好。但却没意识到,这样做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
出言顶撞,对抗发火,都是为了表达他对我教育方式的不满。弄明白了孩子叛逆的真相,我的委屈和困惑逐渐消失了。也开始改变教育思路,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跟他沟通、互动,也终于一点点把“浑身是刺”儿子,变成了懂事、阳光、积极、上进的努力少年。下面我就具体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的,相信也一定可以给你一些借鉴和帮助。
1、做温和而坚定的家长,不再跟孩子硬碰硬,清晰明确地向孩子表明家长的需求和期待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基础。只有关系好了,你对孩子才有影响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孩子只有在感受到支持和接纳时,才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家长的指责和挑剔,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重孩子跟父母的对抗,包括辱骂家长,消极厌学等。
过去,我面对孩子,可谓“强势而不自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从为你好为出发点,强迫儿子按我的想法去做。一旦儿子考试失利,我就会出言嘲讽:一天天的不知道努力,关键时候不行了吧?儿子想要喝饮料、吃零食,我也不允许:吃这些玩意有什么用,一点都不健康!不准吃!在我心里,最关心的就是他的成绩,还有听不听话。这是这种强势和逼迫,一直在伤害孩子的感受,让他对我封闭了内心。青春期到来后,长期压抑的不满,让他对我的“报复”来的更加猛烈。所以,想要改善亲子关系,我就要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修复亲子关系。
儿子没吭声,但没有继续冲我发泄,证明我说对了。我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刚才你冲妈妈发火,妈妈心里其实也挺难受的。下次你需要妈妈做什么,有什么能帮到你,你直接跟妈妈说好吗?儿子还是没吭声。但下车时,他主动帮我拎了两大袋东西,我让他给我拿一个都不同意。我明白,这是儿子在表达歉意。运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孩子改善过激的言行,渐渐的,儿子的怒意和脾气都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日渐修复。儿子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缓和,虽然偶尔还是会顶嘴,但频率明显减少许多。
现在,我意识到,有运动细胞,也是一个孩子难得的闪光点,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如果我总拿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长处比,对孩子的优点又视而不见,孩子怎么会有信心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应对学业挑战呢?
儿子的眼睛亮了,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要是我学习也能跟运动一样好,就好了。我鼓励他: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你运动这么优秀,就足以证明你聪明,大脑灵活,只是在学习上,还没触碰到那个点而已。加油吧,不管怎样,你在妈妈心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儿子开心的笑了。通过这样不断的鼓励、认可,我一点点擦去儿子内心上的阴霾,去激发他的勇气和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感受到自己努力后的力量。来自妈妈的正面鼓励,就像一针强心剂,让儿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变得越来越主动,积极,面对学习也更加用心了。
做父母真的真的很难!也越来越理解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