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从来没想到,一直优秀听话的女儿,有一天居然会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整个小学阶段,她都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学期的表彰栏上,都有她的名字。更是邻居、亲友口中的好孩子,我也以她为傲。但一切都在她升入初中后,起了变化。可能是换了新的环境,学习压力增大,女儿的学习状态下滑。学习的样子,也越来越让我看不惯。
就拿写作业来说,磨磨蹭蹭写得很慢,等所有作业全部写完,都快到10点了。一开始我还叮嘱她,“你写作业到这么晚,晚上睡不好,白天怎么有精神上课呢?你以后回家就开始写,动作搞快一点,好吗?”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她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开始不停的数落她,要求她专心,提速。说多了,就难免控制不住情绪的吼她,弄得母女关系每况愈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女儿开始沉迷手机。
02
我的内心满是困惑:“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为了找到方法,我在网络上查了好多资料,也学习了心理学、家庭教育,慢慢弄懂了这背后的原由,也开始明白:不能任由女儿这么堕落下去,只有我们家长自己才能救自己的孩子。我也开始了“自我修行”,我也逐渐明白:“孩子变成这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只是手机的原因。”“现在使用手机的孩子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从一个听话的优秀学生,变成网瘾少年,其中的原因很多,往往跟家长的教育方式失当,以及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关。”
我开始一点点去探究,去反思,逐渐意识到孩子变化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
一旦拖拉磨蹭,写的太慢,或者不用心写,我就劈头盖脸的指责,打压。我的本意是希望纠正她的行为,要求她做到最好。但没想到,这种负面的管教方式却适得其反,加重了女儿的厌学情绪。
在无人倾诉、理解的情况下,她自然会把所有的情绪都寄托在网络上。跟平台上新认识的朋友一起聊天,沉浸在小说编织的梦幻世界。此时,只有手机里的世界才是她渴望的世界,女儿作为青少年的全部社会属性和情感需要,都寄托在网络世界中。因此,沉迷手机是非常正常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试图让女儿放下手机时,她会产生那么大的抵触情绪!
03
我开始从过去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入手,给孩子补充底层的心理营养。1、停止指责,蹲下身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用心去陪伴孩子女儿小学时,因为自主性强,完全不需要我担心,于是,我渐渐开始不太“管”她。每天下班,就抱着手机看,只有周末时,才抽点时间陪她,带她出去走走。孩子上初一以后,因为学习打卡需要,我直接给她买了手机。
当女儿没能顺利适应初中环境,成绩下滑时,我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教训。一开始,女儿还跟我诉苦::“老师讲的太快了,作业太难了,同学都很陌生。”我却充耳不闻,一味的指责她找接口,找理由,不努力。当在现实世界中,女儿无法获取归属感时,她会在虚拟世界中逃避这个让她不愉快的现实。现在,我通过学习和反思,开始有意识的去站在女儿的角度,共情她的感受,考虑她的处境。
我告诉她:“以后只要她想,我随时可以带你来,就像闺蜜那样。”我还跟她分享了这段时间,我的学习和心态转变,也认真的跟她道了歉:“过去妈妈做的不好,总是把问题归咎到你身上,其实错的是妈妈呀。希望你能原谅我,咱们一起改变,成长好吗?”女儿听着听着,表情从吃惊,感动,到蒙着脸,嚎啕大哭起来。她像个孩子一样扎进我怀里,哭声里都是压抑和委屈。我也忍不住流泪了。从那天开始,女儿对我的戒备状态解除了一大半。我的陪伴,我的改变,也让她逐渐意识到,妈妈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妈妈,是值得自己信赖的倾诉对象。亲子关系修复了,沟通和交流也变得顺畅起来,我的话她才会真正听进去。
女儿被我逗得哈哈大笑,聊聊天后,她再写作业,更认真了。
在这种调整下,女儿对待学习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的畏难心理减弱,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重拾了学习信心,积极努力。而这种行为转变又很快得到了正面反馈,她的各科成绩齐头并进,显著提升。接女儿放学时,好几个家长都来问我,给女儿报了哪个名师补习,进步这么飞速!实际上,我只是纠正了自己的教育认知,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跟女儿互动。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家长,苦于不知道该怎么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意识采用简单粗暴的互动模式,最后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还造成孩子愈加叛逆,甚至变得厌学,成绩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