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女儿在初中厌学、躺平,我发现:极度缺乏“价值感”,是所有孩子厌学的根源!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4-12-16 14:51:33

01

我的女儿今年13岁,读初中一年级。她聪明好学,懂事贴心,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的骄傲。从上学开始,她就是优秀学生,成绩优异。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被请教“这么好的孩子是怎么培养的”。小学毕业,女儿顺利进入重点初中。我本以为,女儿会保持过去的名列前茅。但开学摸底测试中,女儿只考了班级15名,成绩普通。

我意识到,重点初中的学苗优质,竞争激烈,女儿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保持领先。于是,从没鸡过娃的我,开始督促女儿,抓紧时间,提高强度,一定要在开始阶段就下苦功,迎头赶上。否则到了初二再努力,就什么都来不及了。一开始,女儿还很顺从,也知道着急上火。我给她报的辅导班,即使占用了她大量的休息时间,也从不抱怨。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女儿的成绩不进反退,排到了班级20多名!

我很着急,忍不住冲女儿发火:怎么还越考越差了,这几个月你都学了什么?不行周末再加点课吧,再这么下去就被人甩到后面了!女儿情绪崩溃,哭着抗拒:我已经够累了,你还要给我加课,我同学没有一个像我学这么久的!而且我不是没努力,我努力了啊!

最后,我妥协了,但我也告诉女儿,如果期末考试成绩还上不来,那么暑假就哪儿也别去了,全部用来补课。本以为,这样的安排,能让她有紧迫感,知道抓紧用功。但女儿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更加消极颓废了。她开始频繁的要求请假,理由是头疼,肚子疼,胃疼。我一质疑,她就又哭又闹,说我不在意她的感受,只关心她的名次。

气愤之余,我也疾言厉色的训斥过她,指责她堕落了,不上进。但女儿身体上的疼痛,又不像装的。我带她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症状。可动不动就以这些理由不去上学,我很难不怀疑她厌学装病。看着从小品学兼优的女儿,变得成绩退步,厌学,甚至不肯去上学,我焦虑到睡不好觉。再这样下去,先不说她的成绩会下滑成什么样,我更担心的,是她有一天会彻底休学!

02

为了弄清楚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在看了大量青春期孩子厌学,休学的案例后,一位心理专家的分析视频提醒了我:女儿不是无故厌学,有意装病,而是情绪出了问题。她的头疼胃疼等等不舒服,都是真实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躯体化,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一方面,她认同外界灌输的理念,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应该不断学习,快速追赶上去。但另一方面,努力过后达不到目标,她又想自我放弃,彻底摆烂。上了初中后,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考试失利等打击,女儿内心备感挫败。她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也并不优秀,无法胜任初中的学习难度。每天从早到晚的学习强度,已经让她非常疲惫。但放学后和周末,又被补习班占满,让她没有放松和喘息的时间。

生活里,除了上课,作业,就是不间断的测试。密不透风的时间表,巨大的学习压力,来自父母的期待,激烈的竞争......汇聚到一起,让女儿时刻承受着压力和痛苦。情绪不堪重负,真实的反应到身体上,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最终,她产生了逃避的心理,开始抵触学校,无法面对上学这件事。而我,作为孩子最亲的人,本应该看到她内心的需求,给与回应和支持。但我却只盯着问题,没看到痛苦的孩子,跟着问题一起,把孩子给击垮了!弄清了女儿前后变化的真相,我意识到,想要把她从厌学和痛苦的漩涡中拉出来,就要放下过高的期待和标准,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不断被要求、被否定的打击里解脱出来,卸下压力,轻装上阵。具体做法如下。

03

1、家长调整认知,看见孩子的痛苦,给与理解和支持,真正跟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作为成年人,我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认为读书学习是人生中最轻松的阶段,不应该有什么痛苦。不用挣钱养家,也不需要考虑生活压力,物质条件也很丰厚。面对孩子的情绪和消极,我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孩子没事找事,“就是现在日子过的太好了”。所以,厌学就是懒,不上进,不可能有什么心理问题。但实际上,现在的孩子,跟我们读书的年代不一样了。

从上学开始,他们就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每天早出晚归。不间断的大小考,名不副实的课间十分钟,赶场一样的周末,还有各科大量的作业、打卡......这样的生活,其实很辛苦。作为成年人,我们下班后还可以放松,周末还可以休息。但如今的孩子,却需要高强度的过每一天,从早到晚,就是学习。而这样的辛苦,在女儿没出现问题时,我其实是视而不见的。面对孩子,我习惯了命令和要求,很少提供理解和支持。直到她用生病来为自己呐喊,我才猛然惊醒,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通过学习,我调整了教育思路,学会理解孩子的处境,真正看见她的痛苦,让她慢慢感受到,原来妈妈是可以理解她的。当孩子意识到,即使自己情绪崩溃,甚至抗拒上学,妈妈都愿意跟她站在一起,为她托底时,亲子关系才会重新流畅融洽。她才能在这份接纳和托举里,汲取能量,找回积极进取的心气。

2. 接纳孩子的努力和消极,进步和退步,用“爱与关怀”帮她找回信心进入竞争激烈的环境后,女儿在学习上备受打击。她的内心开始否定自己,变得消极,敏感。而我一直传递给她的信息,就是要求她必须努力,必须尽快追赶上去。这让她感觉到,成绩不好的自己,是不被接纳,也不配被爱的。人一旦有了不配得感,就很容易自暴自弃。

现在,我开始抓住各种机会,给女儿提供积极的反馈,让她重新感受到自己的“多元价值”。女儿请假在家,我会有意示弱,请她帮忙。帮我调整下电脑的格式,查一部电影在哪里看,解决一些手机小问题等等。然后给她积极的认可:多亏有你,你真帮了妈妈大忙了,有你真好!女儿的日间测试没考好,我也会略过对结果的关注,而是肯定她的付出:这周虽然因为身体不舒服,请了几个半天,但妈妈看到你晚上看书那么认真,真是觉得好辛苦呀!不舒服就跟妈妈说,老师那面妈妈来搞定。

一个在学业上备受挫折的孩子,本身遭受的打击已经很多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女儿明白,自己的价值不是只靠分数来评判的。努力的过程,也能被看到。学习之外,还有其他闪光点。卸下了心理上的包袱,没了外界的批评和压力,女儿反而能静下心来,好好整理自己的学习了。在学习中更专注,体会到学习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她的情绪问题也明显改善。身体上的不适也减轻了,很少让我给她请假了。

3、 看见孩子的个性特质和天赋优势,帮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减少焦虑内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有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孩子只不过替我的执念生了病,为我的教育思路买了单。女儿小学时期的优异,让我产生了执念,认为她就应该保持领先。但在鸡娃的时代,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重点中学,做到出类拔萃,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以及幸运的加持。

普通平凡,才是正常。与其逼迫孩子当分数的奴隶,不如放下执念,去发掘她的特质和优势。放下过度的焦虑,不用过高的期待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才能有所侧重,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通过沟通和分析,我和女儿一致得出结论,她其实不是天赋型选手。而且,她的理科思维确实偏弱,用女儿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理科脑袋“。比如英语,语文,她可以轻轻松松,就考出高分,写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但数学,就总是学不透,也不感兴趣。

所以,对于女儿合理的学习路线,就是按部就班的跟上理科的学习进度,不追求优秀,不花大量的时间逼迫自己拿高分,不在理科方面内耗自己,消耗自己。对于文科,则保持兴趣和热爱,并把这个方向当成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女儿兴奋的告诉我,这样一想,觉得未来都有盼头了:我可以当作家,可以当英语博主,还可以写小说养活自己!其实家长鸡娃和焦虑的根源,都是对孩子未知人生的担忧和恐惧。与其卷成绩卷分数,不如针对孩子的特质和优势,尽早鼓励他们点亮”技能树“。这样,也能让孩子有目标,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改变,女儿的问题消失了。

她又变回了小学时,那个积极快乐的小女孩。每天踏踏实实上学,不再强迫自己一定考出好名次。回到家,也能坦然告诉我分数,因为她知道,妈妈也不会因为成绩的不理想而指责自己。神奇的是,当我放下了高期待和高标准,穿过名次,成绩,去接纳女儿真实的一切——她的压力和恐惧,痛苦和无助。女儿反而告别了情绪问题,轻装上阵,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越来越专注。

陪伴女儿走过这段焦灼之路,我意识到,厌学情绪,不去上学,其实不全是孩子的错。问题的背后,也站着“问题”家长。作为父母,当我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只有要求和成绩时,我们才会愿意审视、反思过去的教育思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成长路上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