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儿子从“躁郁休学”到“静心学习”,我总结了2个有效的关键点,你也可以试试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4-09-08 18:22:31

01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到大,都在严厉的管教中成长。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今我们也算事业有成,都非常感谢父母当年对我们的严格教导。儿子出生后,我们也沿袭了自己当年受过的教育模式。

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不懂事?站墙角挨训,狠狠的批评一顿。再不行,打一巴掌就好了。

在我们严格管教下,儿子一直内向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发现儿子变得严重叛逆,是在他上初中之后,特别是到了初二,他开始不服管,对我和他爸说的任何话,都充满抵抗情绪。我们只是正常叮嘱、催促两声,让他少看会儿手机,好好学习,他就大发脾气,叮叮当当,把书摔的一地,甚至与我们对骂。老公看不过去,训斥他几句,儿子就出言不逊吗,暴躁的大喊“你少管我!”冲突严重的时候,甚至和他爸推推搡搡,看的我心惊肉跳。早就听说过青春期叛逆的威力,但我没想到,儿子的叛逆会来得如此猛烈,连百试不爽的体罚都对他没用了!再后来,发展到一受强迫,就扇自己耳光,甚至用头去撞墙。几次对抗下来,我开始害怕了!

眼看着儿子逆反心理严重,情绪焦躁,甚至连学校也不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常常通宵不眠,玩手机,发呆。整天情绪都非常低落,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人生都没有意义,还上什么学?”看他这个样子,我心疼又内疚,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带着他去医院,结果诊断为“躁郁”。看到结果,那段日子,我的泪都流在了心里。白天勉强正常上班,晚上回家一看到儿子就紧张,发怵。孩子的排斥、敌视以及糟糕的情绪状态,就像一把刀,扎在我们心上。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和老公开始去学习,去调整,我们逐渐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照亮同路人,更懂得了如何带领孩子一起成长,改变!02学习中,我把所有的痛苦、困惑,都抛给了老师,一边倾诉,一边忍不住流泪:“这哪里像儿子和父母啊,简直就像看仇人一样。他说话非常狠,我真的很痛苦!我知道,儿子变成这样,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也不敢刺激他,只要他能好受点,我就忍着。”老师告诉我,有很多父母,都有跟我一样的痛苦。暴躁易怒的孩子,对家长总是充满指责、埋怨,情绪爆发时,更加仇视父母,有些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动手打父母,砸东西。这些家长也有着同样的委屈和困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为什么那么恨我?为什么把我当做仇人?”老师告诉我,现在教育环境中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时代的孩子已经变了,但我们家长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却没跟上,这就造成了青春期阶段孩子和父母之间爆发亲子冲突!比如,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批评、否定,要求过分严厉,甚至对孩子训斥、打骂,等等。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们小时候经受的教育方式,但现在却完全不适用了!

老师的解释,让我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孩子“性情大变”,不全是因为得病。在我们家,父母的话就是权威,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定要听父母的话”,我们两人对儿子非常严厉,繁重的课业本就让他疲于应付,但我们连他交朋友都要管,这个原本乖巧的小孩渐渐到了心里有话、无人可说的地步。儿子也曾质问我们:“我和谁要好,你们要问我,同学成绩怎么样,家里是干什么的,你们怎么什么都要管,能不能给我一点空间啊?”我们对他的不断干涉,让儿子满心躁郁,心里面像有一团火,不断积累的不满情绪,就是不断扔进火里的爆竹,时不时要炸一下。到了最后,他开始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因为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了!

在和我一起探索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后,老师痛惜地说:“他太压抑了!就像鱼缸里的金鱼,只能在那一小块地方游,它看得见外面,可就是出不去。”最后,老师和我说:“每个人出现情绪人格障碍,都是有诱因的,所以我们要溯源,寻找诱因,人格障碍与青春期有诱因,你家孩子明显的诱因就是家庭关系。”根源在家庭,就要从源头进行“治理”,老师首先和我们约法三章,做出一些小的调整:

一,家长脾气要改,相互礼貌,遇事商量,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二,家长要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疗愈”,多陪他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让他不孤独;三,和孩子一起保持锻炼,暂不考虑学习的事情。

同时,我也按照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去调整,去改变,也终于帮助自己和孩子走出了困境。031、家长深入反省,探索、了解孩子的“问题”来源,才能针对施策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愤怒、躁郁的心理根源,这样在面对孩子的埋怨、指责,甚至仇视时,才能更理性。这就需要家长先做努力,回想自己在哪些方面,哪些事情上对孩子造成过伤害。比如小时候,我经常不关注他,性格急躁,考试没考好就劈头盖脸一顿训,逼迫他学习,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等等。前思后想,我决定用写信的方式,打开突破口。我把能回忆起来的那些,儿子提过的不满都记录下来,然后有针对性的去道歉,弥补。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机会这样安静的坐下来总结过去,反思自我了。而当自己真正停下来思考才发现,出于惯性,我对儿子做过那么多不经思考的批评责骂。在持续的反省中,我也不知不觉踏上了自我疗愈的旅程。我想到了自己原生家庭、成长背景,对我的影响,也体会到时代变迁所造成的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几天一封的信中,我很真诚的跟孩子道歉,反思自己过去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也坦言说明,自己正在学习改进。“虽然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如果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居高临下,不尊重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好心办坏事,结果就是不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把自己的行为和导致的结果合理化。”写好一封,我就放在儿子的书桌上。才一周多时间,我发现儿子看我的眼神变了。不再那么冷漠,敌视,而是温和了许多,也会主动开口跟我说句话了。我的努力,让孩子冰封的心逐渐松动。他发现,原来自己过去的那些抱怨,那些委屈,妈妈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不可思议地问:“你真的是我妈吗?我是疯了吧......”听他这样说,我既心疼又感动,更多的是有了更充足的动力去调整、去改变。

2、直面孩子的挑战,用爱去陪伴孩子,让孩子倾诉内心压抑的情绪最开始,面对儿子的挑战,我一味忍让。但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加深了我和孩子的痛苦。我当时只想怎么让他不再叛逆,总想着怎么“搞定”他,难以真正跟孩子共情。经过学习,我慢慢意识到简单粗暴的陈旧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我立刻做了改变。

在语言方式上,从边界不清的指导,强势建议,到温和的陪伴,无条件的接纳。在心理层面,放下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把自主权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就这样践行了一段时间,儿子的情绪渐渐松弛下来,怒气也逐渐消散。他后来对我说,其实很多道理自己都懂,比如要好好跟父母说话,好好学习,克服困难。但糟糕的情绪让他有心无力,不知道如何发泄,自己也很绝望。我和老公越说教,他越烦,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现在,当我们做出调整,更多去关注儿子的内心,去看到他的内心渴望,才发现儿子是多么善良,多么接纳我们。我们的沟通一开始是艰涩的,显得磕磕碰碰,庆幸的是儿子愿意交谈,多日的封闭并没有湮没他倾诉的欲望。儿子聊到自己以前看过的,被我们定义为“杂书”与“不好的电影”,他说我们对他寄予的无限期望,压力太大!他说:“我经常觉得很孤独,大家都不理解我,我也觉得你们太庸俗。”他问了我一些非常深奥的问题:“人一出生,是先有恶,还是先有善?”“我看到花开,我不看花也会开,但是在我这里,就有看到花开或者没看到花开的两个世界,那会不会有两个我呢?”“唯物主义认为,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也湮没了,没有轮回,但是为什么有时候我去到一个地方,明明没有去过,却好像去过一样,又譬如我做一件事,忽然会觉得这个场景我很熟悉呢?”我和老公无可奈何地说,“很多事情我们也不懂的,随便解释是误导你。你问的很多问题在哲学范畴啊,要不找点哲学类的书来看吧。”“我有看。”孩子小声说。我试探地问,“要不,你复学?我们考个大学学哲学。”“好啊。”儿子轻声说。新的学期,儿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一路走来,我自己想了很多,不仅要感恩孩子的成长,更要感恩对我自己的帮助。我现在才明白,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多么难以相处的人,是一个多么挑剔、严厉的人,“想不到人到中年,我才开始学会与家人相处,如何做好一个妈妈。”如今,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儿子已经走出了叛逆的泥沼,变成了一个开朗,阳光的少年。

3 阅读: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