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等了一千多年,终于等来了孟浩然的回赠诗

桐城一派 2025-04-10 07:34:46

文/桐城一派

李白一生爱游玩,喜饮酒,广交友,照现在的说法,老李就像一只白脚花猫,坐不住,到处跑,结交广泛,而且酒肉朋友不少。

扳扳手指头,老李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大咖、流量担当,杜甫就不说了,第一好基友;汪伦,他的铁杆粉丝;贺知章,李白的忘年交,“谪仙人”这个雅号就是拜老贺封的;另外的至交好友还有王昌龄、高适、郭子仪等。

酒肉朋友也不少,最著名的有元丹丘和岑勋。元丹丘与李白交往长达22年,两人不仅是酒友,李白进体制走上仕途还是老元牵线搭桥的。岑勋则被李白写进了作品里,《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即指岑勋。

好友相聚,总有一别。老李古道热肠,很客气,送别的时候总要赋诗一首,著名的有《赠汪伦》、《送贺宾客归越》、《送友人》、《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送杨山人归嵩山》、《金陵歌送别范宣》等。

除了千年绝唱、脍炙人口的《赠汪伦》外,老李还有一首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被公认为老李一生中最好的一首送别诗,地位绝不亚于《赠汪伦》。

两首诗名气都很响,从点赞、转发次数以及流量来看应该不相上下,但从专业角度尤其是诗歌的意境来说,后者绝对高出前者更多。

来看看老李是怎么送老孟离开黄鹤楼,乘船沿江而下前往广陵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李白极为崇拜的诗人,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两人相识于湖北安陆,并很快成为挚友。公元730年阳春三月,孟浩然启程去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写下了这首千年佳作。

李白的诗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长江等意象都很突出。老孟动身要东去广陵,在西面的黄鹤楼与老李辞行。正值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老孟乘船顺流而下,去往扬州。

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下,帆船渐行渐远,逐渐变得模糊,缓缓消失在视线之外。一望无际的江面之上,只看见滚滚长江流向天的尽头。

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意境开阔,飘逸灵动,诗中只字不提离愁别绪,又字字都是离愁别绪,充分展现了李白的浪漫情怀。

光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技惊四座,亮瞎狗眼,骗足了一千多年的流量。

但遗憾的是,李白的送别诗虽写了不少,但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一个人与他积极互动,有送有回的。

汪伦不回也就算了,毕竟他不会写诗,但老孟却不厚道,明明能作一手好诗,却无动于衷,让老李遗憾千年。

好在现在有了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让它站在孟浩然的角度,以老孟的口吻,写了一首《酬李白黄鹤楼相送》,估计李白读后也会大受感动。

酬李白黄鹤楼相送唐·孟浩然

君别高楼我别秋,烟波江上两沙鸥。知音已共浮云散,唯有清辉照客舟。

注:步太白原玉韵,拟孟襄阳答赠之作。首句以“君别”回应“故人西辞”,时空交织。次句化“孤帆”为双影,以沙鸥喻飘零。后二句转结,知音如云散而明月犹照,暗合“唯见长江”之空阔,结于“客舟”既应“天际流”又添羁旅苍茫。全诗含蓄清远,契合孟诗淡泊超逸之风。

对比两诗,老李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eepSeek替老孟回赠李白的《酬李白黄鹤楼相送》,请你评判一下高低。

0 阅读:18

桐城一派

简介:一本正经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