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获散文奖:潇洒一生的子恺先生,会不会气得长须飞扬?

桐城一派 2025-04-03 13:52:31

文/桐城一派

《消息》,是贾平凹创作的第23部长篇小说。

为创作《消息》,老贾花了两年时间,多次前往陕西南部、北部多地及黄河沿线、秦岭腹地采风,收获了大量写作素材,有了很多感悟。

《消息》全书分四部分,由93个短篇组成。峡谷、集市、村落、渡口、商道、古塔、树木、河流、山川、古建以及人物,在老贾的笔下呈现。《消息》,首发于大型文学期刊《十月》2025年第2期。

单行本《消息》,将于今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老贾的《消息》前脚刊发在《十月》,后脚喜事就上门来了,在3月31日公布的第五届丰子恺散文奖终评名单中,老贾的《消息》成功入围第五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终评名单,而且是唯一的入围者。

也就是说,没有人跟老贾抢这个5万元的奖金,老贾获奖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奖项是专门为老贾量身定做的。

需要说明的是,特别奖不是第一次设立,在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首次出现“特别奖”,获奖的是梁衡的《常州城里觅渡缘》。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是冯骥才的《我的一个奇迹》。

为毛说这个奖是为老贾量身定做的呢?这要从首届丰子恺散文奖说起。2014年5月,首届丰子恺散文奖正式启动,那个时候的名称还叫全球丰子恺散文奖,是由桐乡市人民政府和《美文》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纪念桐乡籍散文家丰子恺的文学评选大赛。

注意,《美文》杂志是老贾于1992年9月创办的散文月刊。丰子恺是桐乡石门人,是一张文化名片,需要推广宣传扩大知名度,而老贾的《美文》杂志,也急需从纸刊生存艰难的困境中突围而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个丰子恺散文奖。

老贾是第一届、第二届的终审评委,从第三届开始,《美文》退出主办单位,而老贾也急流勇退,不再担任终审评委。但丰子恺散文奖的创办,老贾功不可没,而这个奖始终打着老贾的烙印,这一点无法否认。

既有功劳也有苦劳,老贾,也该获一次“丰奖”了。老贾获奖其实一点没问题,凭他的资历和水平也是够得上这个奖项的,但问题出在了他的《消息》是部长篇小说,小说跟散文是两种体裁,小说获得散文奖,这岂不是咄咄怪事是什么。

老贾入围特别奖的消息一出,引起公众哗然,尤其是在码字届,更是一脸懵逼,无所适从。小说散文傻傻分不清,特么小说也能获得散文奖,以后让我怎么码字?

如今文坛太疯狂,小说当作散文奖。

贾平凹的《消息》,《十月》杂志明确标注为“长篇小说”,而丰子恺散文奖的征文体裁要求为“散文”,且字数限制在“一万字以内,未公开发表”。两者在体裁和发表状态上存在明显冲突。

征文启事特别强调“未公开发表”和“字数1万字以内”,老贾已公开发表、字数当以几十万计的长篇小说《消息》打破这个硬性规定,依然能够入围特别奖,老贾的能量之大可见一斑。

特别奖的设置,也许是别出心裁,更可能是无奈之举,但这个特别奖特别到这种地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反正,师傅在风中凌乱,师娘已经目瞪狗呆。

贾平凹的《消息》无论最终是否获奖,其引发的讨论已触及文学形式创新、评奖机制透明性等深层议题。这个时候,散文奖组委会千万不能装聋作哑,应该出来走几步,给公众一个回应。

我是丰子恺的小老乡,我为丰子恺散文奖办到第五届而自豪,但同时真替丰先生以及散文奖的褒誉担忧和惋惜。倘若先生地下有知,得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散文奖特别奖,授予一部已公开发表、字数几十万计的长篇小说,不知作何感想?

老贾作假,浅浅一笑。

潇洒一生的子恺先生,会不会气得须发怒张、长须飞扬?

(完)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5-04-06 12:19

    小说的散文化写作,由来已久,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老贾的长篇小说《消息》就是由93篇散文组成的系列散文。老贾的长篇小说《商州》《秦岭记》也是散文,老贾的中篇小说《太白山记》就被一些编辑收到散文集里。作家孙犁的一些作品,小说集也收,散文集也收(比如《山地笔记》《琴与瑟》等)。

桐城一派

简介:一本正经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