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往事:南司公园,比崇福中山公园还早21年

桐城一派 2025-04-14 19:27:47

文/桐城一派

南司公园,是浙江桐乡目前已知最早的公共园林。

崇福宁肯定不服贴,岂有此理,说,我们的“中山公园”比你们南司公园还早。今天我们就来唠叨一下,究竟谁比谁早?崇德建县比桐乡早了492年,1958年崇桐两县合并后,县城设在桐乡梧桐镇,县沿用桐乡名。虽说崇德建县比桐乡早,但建公园就不一定早。

啥叫公园,公园就是面向公众开放、允许市民进去游玩的园林。或许在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崇德建县后,一些大户人家、本地望族或者县衙里,建有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和栽树种草的休憩场所,但那不是公园,那是私家园林,或者叫官家公产。

南司公园位于梧桐镇县前街北侧,西面紧贴县衙,明、清手里属于桐乡县衙内园,园内广栽树木,地面绿草茵茵,主要是供肉食者私用,普通老百姓只能望园兴叹。

直到民国初年(1912年),县衙内园始向民众开放,并正式取名“南司公园”,因附近有南司弄得名。民国十五年(1926年),梧桐镇士绅胡春潜、张心芜、程可堂等人发起,筹募资金修缮公园,城里的头面人物、士绅、商贾以及普通居民纷纷慷慨解囊。栽树百余棵,挖池堆土山,筑亭建起游乐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司公园修缮完工,初具规模。

而这个时候,崇德中山公园影子花还没有。

直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崇德县一把手、江山人毛皋坤联络地方土绅,以明代蓟州太守钟起凤的息凯园遗址和孔庙学宫旧景为基础建造公园,取名中山公园,并对外开放。

所以,从时间上来看,中山公园比南司公园晚了21年。

但崇福人也不必沮丧,晚点就晚点,又不会怀孕,至少中山公园有三点值得吹一辈子。

1、中山公园尚健在,南司公园已作古;

2、全国(含湾湾)一度有多达267座中山公园,其中浙江省5座,只有两个县建有中山公园,一处在奉化,另一处就在崇德。

3、开园之日,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吕苾筹前来庆贺。这待遇,桐乡就没有。

1928年,南司公园曾一度更名中山公园,就这名称,也比崇德早4年。1946年改称梧桐公园,但当地民众仍习惯地称其为“南司里”。解放后又更名人民公园。

旧时的南司公园,荷花池四周种植有柳树和桃树,间或有香樟和棕榈。池面筑有一座木桥。人站桥上,清明时节可观桃红柳绿,夏天可望荷花和金鱼。

南司公园全园面积约5亩。进得大门,但见一条灰沙小道直抵深处。东壁是南北向的土山,高约6尺,长约6丈,两条小径可通上下,土山顶部南端筑有茅亭一座,四根碗口粗木柱撑起塔顶般的茅草亭顶。

亭内置有石桌、石凳。桌面凿有象棋盘,亭之南首高悬由本邑书法家张一鸣先生手书的“南亭夜月”木匾。土山北端建有12边形水泥凉亭,亭无顶,周边置有石座11座,留出一边为出入口,游人上土山可观赏公园全景。

在上土山路边,还耸立一方形水泥平台,平台靠山而建,东壁照墙上雕刻有“伸张正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为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刻。

西北角有平屋三间,为民众教育馆。正中梁上挂有张一鸣先生手书的“梧桐乡是凤凰家”木匾一块。

1957年,梧桐镇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南司公园,新建八角亭,清理荷花池,翻盖茅草亭,又从外地引进名贵树种两棵,使公园旧貌换新颜。

1958年起,公园内陆续盖起农业展览馆、举重训练房等等,公园面积逐步缩小。1985年,桐乡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发文,批复同意梧桐镇政府《关于建造梧桐儿童公园的请求》,规划面积3300平方米,投资15万元,建造儿童公园。

1986年的儿童节,修建一新的儿童公园正式开放。

十年后的1995年12月,南司公园一部分划入老干部活动中心,一部分为梧桐幼儿园的活动场所。

至此,南司公园的历史宣告结束。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个“儿童公园”的情结。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小火车、儿童电动车……虽然儿童公园只存在短短的10年,但作为当时镇上唯一的公园,却是孩子们嬉戏玩乐的天堂,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

(部分文字素材、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桐城一派

简介:一本正经的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