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滕林华,张伟伟.胃息肉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术后使用金胃泰胶囊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5
[2]王菲.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
[3]李云鹏,张园,丁永年.胃泌素与胃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4
2022年,46岁的刘志刚是江苏无锡一家制造厂的工人。近期工厂效益下滑,裁员风声四起。虽然有着20年工龄,刘志刚也很难顶住压力。为了表现自己,他近期工作更加卖力了。而此前已经裁掉一批,留下来的不得不一人扛起两人的工作。无比忙碌的刘志刚连一日三餐按时吃都成了问题,不是匆忙扒拉几口盒饭,就是忙到忘记吃饭,等事后再暴饮暴食。妻子担心他肠胃出问题,总是叮嘱再忙也要记得按时吃饭,刘志刚却当耳旁风,想着等裁员潮过去就没事了。

4月18日,这天中午,刘志刚正端着一碗红烧肉盖饭坐在角落里狼吞虎咽。近来厂里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也是生怕被领导盯上,他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敢拖太久。而刚吃完,他就感觉胃里像是塞了一块发胀的生面团,撑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刘志刚佝偻着腰,伸手按了按隆起的胃部,想要将这股胀气挤压出去。结果下一秒他却打了一个饱嗝,喉咙里还随之冒上一股怪怪的酸味,咽下去又涩又难受。刘志刚连忙喝了几口水才把这股酸涩压下去,事后他感觉是吃饭太着急的缘故,并没有引起重视。
一转眼便到了5月4日,劳动节后第一天上班,事情积压起来更是忙上加忙。这天刘志刚从厂里加班回来已经快十二点,他简单冲了个凉,连饭都没吃,就倒在床上准备睡觉。可才闭眼没多久,胃里突然翻腾起来,一股热流猛地从胃底涌上喉咙,还带着一股刺鼻的腥臊。

刘志刚被呛得瞬间清醒,他连忙撑起身来半躺着靠在床上。随手摸起床头的水瓶,猛灌了几大口。然而这次却无济于事,不仅胃里的灼烧感还是在,嗓子眼更是发干,整个人都燥得难受。刘志刚开始怀疑自己的胃是不是出了问题,但一想到裁员的事,去医院根本不是个选项。他只好叹了口气,硬生生忍着躺下继续睡。
一个星期过后,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刘志刚被闹钟吵醒,胃里依旧隐隐作痛。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厕所,如厕完准备冲水时,定睛一看,马桶里一片乌黑,仿佛倒了一抔锅底灰。刘志刚整个人怔住了,心跳莫名加快,脑子里飞速回忆昨天吃的食物。可脑袋都想痛了,却仍旧没发现什么黑色的东西。不安和恐惧像胃里的灼烧感一般,在他心里迅速蔓延。刘志刚再也忍不下去了,穿好外套匆匆去了医院。
听刘志刚描述完情况后,医生给他做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刘志刚的胃窦部存在多个息肉,其中一个直径约 1.2cm,表面粗糙并充血;病理活检显示为增生性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提示胃部感染;胃蛋白酶原I/II比值低于3.0,提示胃黏膜有萎缩趋势。综合各项异常数据和症状,刘志刚被确诊为胃息肉合并萎缩性胃炎。

得知是胃炎,刘志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早上看到黑便时,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患上了胃癌。医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脸严肃地说道:“黑便是因为息肉较大,表面受到胃酸侵蚀溃疡化出血,血液在胃酸作用下变黑,随粪便排出的现象。虽然是良性息肉,但体积并不小,将来还是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听闻要做手术,刘志刚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但一想到被这胃息肉折腾了半个月,影响上班不说,还随时有恶化的可能。于是便咬咬牙,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手术十分顺利,出院时医生还特意嘱咐道:“即便是做了息肉切除手术,也不能完全杜绝息肉的复发。一定要在生活中配合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戒烟限酒。同时保持清淡养胃的饮食,并定时复查,这样才能彻底杜绝胃息肉的发生。”
刘志刚猛地点了点头,回去后,他立刻按照医生的叮嘱开始纠正习惯。不仅工作再忙也要好好吃饭,一日三餐现在带的都是妻子精心准备的养胃清淡食物。此外,刘志刚还彻底放弃了内卷,尽可能的减少加班,保证睡眠时间,甚至连烟酒都戒了。如此坚持了小半年,很快到了复查的日子。再次检查胃镜时,医生发现他的胃里干干净净,一点息肉复发的迹象也没有,连声赞其养胃有方。这也给了刘志刚很大的信心,决心将这些养胃措施一直坚持下去。

然而,意外总是比明天先到。2023年7月11日,这天刘志刚正准备吃晚饭,妻子还给他做了最喜欢的冬瓜炖排骨。可他刚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嘴里,咀嚼了两下竟觉得腻得发苦。刘志强勉强吃了几口,胃里感觉像塞了一团棉絮般翻滚着不舒服。妻子瞅了他一眼说道:“怎么,最近胃口不太好?”刘志刚苦笑着摆了摆手,说是天气太热的原因。然而,他没胃口已经有些日子了。这半个月来,刘志刚每次吃饭超不过三口就撑得慌,甚至体重也莫名其妙掉了好几斤,对此他却一直不以为然。
直到半个月后,这天深夜,熟睡中的刘志刚突然被一阵钝痛惊醒。醒来后他发现这痛感竟来自腹部,仿佛有把钝刀子在胃里不断摩擦。他下意识地起身前往厕所,结果准备冲水时,他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怔住。马桶里又是一片熟悉的黑色,但这次却像沥青一样浓稠。刘志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想要洗把脸再次确认。却无意中瞥见镜中的自己眼窝深陷,颧骨高突,瘦得肉都塌下去了。与此同时,胃里那股钝痛也更加清晰。刘志刚心跳到了嗓子眼,他再也按捺不住恐慌,再度前往了医院。
医生迅速给刘志刚安排了一系列检查。胃镜报告显示他的胃窦部有一处直径4.3cm的溃疡性病变,边缘不规则,中央伴有坏死组织,触碰时易出血;血液检查显示癌胚抗原(CEA)高达18.6ng/mL,远大于正常值5,糖链抗原CA199为75U/mL,远大于正常值37,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腹部增强CT显示胃壁局部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考虑已有淋巴结转移。随着活检结果出炉,刘志刚最终被确诊为胃癌。

得知确诊结果后,刘志刚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整个人愣在原地微微发抖。他用力地把报告单攥得变形,死死盯着医生,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问道:“这怎么可能?自从一年前做完胃息肉切除手术后,我就一直坚持清淡饮食,既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碰高盐的腌制食品。不仅一日三餐按时按点,甚至连烟酒都戒了,每天还会坚持运动。我都已经这样养胃了,怎么还是会患上胃癌?难道真就是天注定吗?”
医生听罢也是满脸疑惑,按照常理,胃息肉恶化成癌少说也要十几年的时间,更何况刘志刚还做过胃息肉切除手术,并且一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养胃习惯。难道真就是天注定?了解到刘志刚家族并没有癌症遗传史后,医生拉着他的手,仔细复盘了这一年来所有的生活点滴和养胃细节,终于发现了幕后元凶。
医生重重地拍了一下大腿,痛心疾首地说道:“简直就是瞎搞!为什么近些年这么多胃病患者都喜欢按照这3种方式来养胃?虽然你戒烟戒酒,一日三餐吃的也准时。但你生活中一种坚持的这3种养胃习惯,看似能调理肠胃,实则却是加速息肉癌变的催化剂!胃息肉和胃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了,不管如何养胃,这3个习惯千万不要效仿。否则息肉恶化是早晚的事!”

那么,刘志刚因为哪三个错误的养胃习惯,才使得自己的胃息肉恶化了呢?
第一个错误是长期吃“软烂好消化”的食物,反而让胃越来越脆弱。手术后,刘志刚害怕刺激胃黏膜,每天只吃白粥、面条、软烂的炖菜,几乎不碰任何纤维较多的食物。他以为这样能减少胃的负担,殊不知长期吃软烂食物,会导致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变慢,反而更容易引起胃酸反流、胃胀、胃炎加重,最终加速胃息肉的恶化。
胃黏膜的修复需要一定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如果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胃黏膜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丧失自我修复的能力。真正科学的养胃方式,是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红薯、糙米饭、绿叶蔬菜等,让胃保持正常的消化和代谢能力。
第二个错误是天天喝小米粥养胃,结果反而加重了胃酸分泌。刘志刚觉得小米粥温和养胃,于是每天早晚都喝上一碗,殊不知,他的胃病类型是胃息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过量的小米粥不仅不会养胃,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胃炎,增加胃息肉癌变的风险。

小米粥的确比大米粥容易消化,但它的升糖指数较高,容易促进胃酸分泌。如果本身胃酸过多、胃炎反复发作的人长期喝小米粥,反而会让胃部处于长期刺激状态,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单一依赖小米粥养胃,而是可以用温热的豆浆、藕粉、山药粥等低刺激的食物替代,避免胃酸过度分泌。
第三个错误是手术后不吃肉,以为“吃素”更养胃,结果导致营养失衡。刘志刚在手术后,几乎不再吃肉,认为肉类不易消化,吃素可以减少胃的负担。可事实上,胃黏膜的修复需要优质蛋白,而长期不吃肉,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反而加速了胃萎缩和息肉癌变。
长期吃素并不能保护胃,相反,它会让胃的免疫屏障变弱,更容易受到癌变的侵袭。真正科学的养胃方式是适量摄入低脂优质蛋白,如去皮鸡肉、深海鱼、豆制品、鸡蛋、牛奶等,这些食物能帮助胃黏膜修复,降低癌变风险。
(注:《22年,46岁工人查出胃息肉,坚持养胃2年后,情况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