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萧索能成瘾,如果宁静会传情。
如果岁月可以停留,大地不老,你亦不衰。
如果时间会变成一面镜子,可以在纯净的时空中看见自己的倒影。
那就似乎走进了天堂。
——我的新疆之旅
新疆是旅行者向往的地方,这里有美丽而热情的新疆舞,也有可口而独特的美食,这里有混血城市的经典形象,也有古都沉默的身影,触摸荒漠里的西沙,炎炎烈日之下,残留着征战的痕迹。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都、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瀚海无垠,古迹遍地,民族众多,民俗奇异。她的美不仅因为天山,她的神奇也不是因为荒漠,走进新疆,你会发现从人民的生活样貌到信仰文化从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到历史影响的沉淀,她的多姿多彩无边无际,让人们总是无法尽情地一眼望尽。
于是当我们开着长长的车队,驶往新疆之时,一种靠近梦想的感触悄然而生。我知道,这是来自万里之约,我与新疆的心灵对望。
自然的圣洁,人群的宁静
我曾一度认为自然的气息只是过眼云烟的景色但在新疆我们却见证了自然与生灵,生存的共性自然是圣洁的,人群便是宁静的。
如果说西藏有归属之感,那新疆带来的则是漂泊之态。新疆的景色属性十分全面,途经天山,你能感受到湖泊与冰山的壮丽幽静,站在圣洁的天池边,它就像上帝流下的一滴泪,静坐在湖边,仿佛是等候天女下凡的圣地。
走过伊犁,六月的薰衣草原野又会将你带到普罗旺斯的天堂,在微醒的阳光中,紫色的美美得让人窒息眩晕。要是偶遇喀纳斯,走进参天的绿林,触碰湿润的草地,躺在明净的湖水旁,你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人间。这些美显然是让人失去理性的美,仿佛穿越时空的最深处,抵达另一片天地,获得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里的景还有一种神奇感,掠过一路浮尘,碎沙沿着车轮的碾压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旅途中时常遇见一片荒芜之地,几乎没有人居与牲畜。
云层厚重层叠,日光从层叠缝隙中露出一道洁白的光,光耀的质感显著,就像落入人间的一种指引。似乎跟着它的脚步,便会有方向。
这是去往天山的途中,沥青路上潭浮着热腾腾的空气,透过这模糊的空气画面,四下张望,没有高山,也没有绿地,只有干涸土地上稀疏的杂草,微风吹着我们车上的旗帜,每一个人都不禁沉默地去聆听这四周的点滴声响,它传入心中,让人空冥。
这样的奇是来自于空旷无际的时空,而魔鬼城的奇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力量,远观魔鬼城,我深深地被那种雄传壮观所折服,它呈现的是戈整与沙漠之间的独特景象,就像常年被雨水所侵蚀而自然形成的凹凸蜿蜒地貌,但这种凹凸的表面又是光滑圆润的质地,色泽呈天然的勾黄色与红色。深入这风城之中,触碰这奇特的实体,就连呼吸都快要窒息,它的恐怖是非凡的恐怖,依附于大自然的创造,抽象却深感浓郁的意味。
另一处抵达的奇观是残缺的奇,如果你在罗布泊逗留过你就应该能感受到这种残缺的力量,它甚至可以带给人种感动,沉睡了千年的楼兰古国就是在这里神秘消失的,踏过一片黄土,你不禁会去刨土试探,想找到被淹没的痕迹。几处异石形状诡异地立在黄岩之上,破木在风中沉沦,遥望天际,不由得感慨一个繁荣国家落赛的凄凉。
时光淹没了曾经的一切欢笑与悲伤,徒留这寂静的痕迹,依偎时光的萧索。这荒芜里有种种文明的迹象,有点滴情感的气息,有人说这是死亡之地,我却能在这感到莫名的温度。
如果说印象深刻的美那就要说这自然界与民族之间的交汇,当我途经一片大草原,看见牧民与羊群,当我打开车窗,看见阳光下骑着马儿奔跑的少年,当我走过偏僻的村庄,一排排齐居的小木房外花草自由地生长,乌云将时空变得暗淡,老鹰盘旋在半空,人们开始躲进屋内,大颗大颗的雨滴敲打的地上,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而此时所感受的是透过人去看景,透过景来记忆人群。无论是在这荒郊野外,还是走在城市街角,无论是年长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他们的眼神和表情都十分淡然,而在这木讷的表情下似乎又潜藏着一颗寂静无欲的心,他们与身边的环境,形成了一种自然的渲染,彼此相融,彼此相惜。
与当地人交谈,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纯真与直白,没有过多寒喧和吵闹,走在最原始的贸易市场,他们依旧留下了这一简单的牛羊买卖,而我所看到的是这里没有商业,只有公平。
他们白天许多时刻都在凝望,他们夜里会睡在屋顶,弹着小木琴,哼着小曲,在这种生活场录里流露着天真与无忧无虑。无论是干净的街道,还是数不完的美景,又或只是目睹他们生活的世界,都会让人放下劳顿而复杂的心情,和白纸一样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繁华之夜,深邃而惊艳的疆土
一直认为经济只是城市的实体基础
而此行所感受到的城市经济样貌却有生活艺术、有精神文化,有独特的地域价值。
甚至城市经济可以成为一支画笔,画下一道别致而惊艳的人工美景。
看见她的美,你会不由得记录她的轮廓。
倾听她的繁华,你会不由得为她感慨与喝彩。
除了美景和风土人情,新疆也拥有盛世繁华的都市,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别是维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
这里平时有若干店铺,供售日杂百货。一到巴扎天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便纷纷前来“赶巴扎”,小商小贩们也抓住时机,在巴扎上占位设摊,扬声叫卖。一些农民也把自家生产的少量瓜果、蛋蓄、羊只、手工制品之类拿到巴扎上兜售。
卖小吃、冰水、酸奶的也穿插其间,一时人如潮涌,热闹非凡。假如这时有一两辆汽车慢慢地通过巴扎大道,那车鸣、驴叫、人沸,交织而成的高八度,简直就是一首“巴扎交响乐”。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集市、农贸市场,它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
新疆的经济形态比较盛名,除了我们口中尝到的甜美哈密瓜和葡萄干的出口,当然这里也是开采石油和出土宝玉的贵土,在我们途经的建设兵团之地,更是有大片绿洲崛地而起,响应南泥湾的建设口号,大片荒漠竟然被兵团建设者开垦成了一片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也让我们为之震撼。
而当地政府对资源的开发也是颇有创意路过公路旁一些巨大的风车,才发现这正是利用风能发电的基地,当然还有公路的建设、机场的建设、旅游的开发、产业的升级等,这一段旅途我们所发现的新疆确实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触。
无论是感性地去观赏风景、还是理性地去了解丰富的地域文化,甚至可能只是如同我们一样,组一个车队,悄悄走进新疆,悄悄地离开,想必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她的精彩,是由内而外的散发,所走过的每一处风景,所聆听的每一次对话,所尝到的每一个味道,所呼吸的每一个瞬间,都将刻入感官,并绽放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