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寺之战:瓦岗寨的封神一战,大隋帝国灭亡的“导火索”

易云聊历史 2023-03-16 23:22:04

大隋大业九年(613年)六月,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趁隋炀帝杨广亲征高句丽,隋军主力皆在辽东前线之际,在自己的根据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发动叛乱,是为杨玄感之乱。黎阳位在中原腹心之地,靠近隋朝东都洛阳,杨玄感本身又是世家大族,在天下很有号召力。

杨玄感帐下还有一位很牛逼的谋士,名曰李密,李密战略眼光独到,为杨玄感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率军袭取征高句丽大军的后方粮草基地渔阳(今北京),切断杨广归路,如此可以一战而定天下;中策是率军西进长安,占据关中,号令天下;下策是攻打洛阳,以洛阳为基地,经营中原。最终杨玄感选择了李密的下策,结果久攻洛阳不下,杨广趁机回军,平定了杨玄感叛乱,跟随杨玄感造反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其中李密就逃到了瓦岗寨,落草为寇,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

因为杨玄感叛乱导致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功亏一篑,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再次启动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连年的战争,再加上又是开凿运河、又是营建东都,极大地透支了隋朝的国力,国内民变蜂起。但毕竟大隋的体量摆在那里,好歹人家也是灭了南陈统一天下,结束300年南北朝乱世的主,况且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敢大规模明目张胆的跟大隋对着干不是,总的来说,局势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也许上天也看不下去杨广的“瞎折腾了”,于是在三征高句丽结束后的大业十二年(616年),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落草的李密开始“搞事情了,李密建议当时的瓦岗寨领袖翟让攻打中原重镇荥阳,再以荥阳为根据经略天下的战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翟让听从了李密的建议,并以李密和自己各率一支部队进攻荥阳,这也是李密独当一面领兵作战的开始。

因为荥阳是中原重镇,是东都洛阳的门户,境内又有天下第一粮仓洛口仓,洛口仓储存着巨量的粮食,是争雄天下的根本。杨广也很重视荥阳的守备,特意安排悍将张须陀驻防。张须陀曾在与起义军和高句丽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可见杨广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根据李密的制定的计划,翟让亲自率兵攻下了荥阳的门户金堤关(荥阳东北),进逼荥阳城,但在攻打荥阳时受挫。张须陀还组织隋军展开反击,翟让面有惧色,乃萌生退意。关键时刻,李密再次建议翟让要坚持,并说道“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于是,翟让率瓦岗军主力与张须陀在荥阳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展开决战。同时,李密率1000余瓦岗军精锐埋伏在大海寺以北的树林中,等待时机给张须陀以致命一击。

一开始,张须陀率军打败了翟让的部队,翟让不敌,遂退至大海寺。张须陀率军紧追不舍,渐渐地就落入了李密的埋伏圈,李密率军突然杀出,将张须陀与隋军主力断开,张须陀组织四次突围,皆未能奏效,最终全军覆没,力战而亡,是为大海寺之战。之后,翟让和李密率领瓦岗军攻破荥阳,夺取洛口仓,并大开粮仓赈济民众,中原各地归附者日众,瓦岗寨的实力为之一振。

大海寺之战是隋末起义军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巨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各地反隋武装的信心,2年后隋朝灭亡,不得不说大海寺之战有大功劳。大海寺之战也是李密的成名之战,之后李密开始了纵横天下的步伐,直到李唐王朝崛起,李密是当时最红的“造反明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