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看着猛?实则被"三座大山"压着,还想学中国腾飞?

桐桐看趣事 2025-01-02 01:24:51

近年来,全球经济整体萎靡不振,印度经济却逆势上扬,势头迅猛,甚至超越英国,一举跃居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加之其人口数量刚刚超过中国,愈发引人瞩目。

印度不仅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结构更是年轻,人口中位数仅 27.6 岁,意味着半数国民都在 28 岁以下。

相较之下,中国、美国人口中位数约 38 岁,法国 42 岁,韩国 43 岁,日本更是高达 48.4 岁。如此显著的人口红利,本应是巨大优势,然而,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未鼓励生育,还推行计划生育,劝民众少生晚生,着实令人费解。

这背后的缘由,在于印度虽人口众多,但就业岗位严重匮乏。

新增人口无法转化为劳动力与生产力,仅仅意味着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印度的千人洗衣场便是例证,即便洗衣机普及,人力成本过低使得雇人洗衣比购置洗衣机更为划算,侧面反映出众多民众找不到更好工作,只能接受低薪劳务。

那么,印度经济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致使就业岗位如此稀缺?深入探究后,不难发现三大关键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体大致可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印度早年被英国殖民,以农业为主,独立后,政府有心大力发展工业,却走向歧途,将核心产业垄断,设置繁杂许可证制度,既缺失市场竞争,发展成果也差强人意,工业始终萎靡不振。

1991 年经济改革后,印度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电话中心、IT 服务业强国,服务业占比飙升至 56% 。表面风光无限,实则跳过工业稳健发展阶段,根基不稳。

2014 年,印度政府推出 “印度制造” 计划,祭出补贴与政策扶持大招,试图凭借低成本人力吸引企业入驻,通用、起亚等汽车巨头,以及苹果、华为、三星等电子企业纷纷响应。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制造业占 GDP 比例不升反降,从 17% 下滑至 14%,效果不尽人意。

腐败滋生的官僚主义,是印度的第二大顽疾。

印度的腐败并非局限于政府部门,而是渗透整个经济体。民众日常办事,从孩子上学、看病,到项目审批,无一不需要疏通关系、打点贿赂,考驾照交钱免试的现象屡见不鲜,超 60% 的人未经正规考试就获取驾照。

规章制度与法律沦为一纸空文,按章办事难如登天,正规注册公司更是繁琐复杂。正因如此,印度仅 10% 的人就职于正规公司,其余 90% 游离于劳动法、税务监管之外,地下经济规模庞大。2016 年,印度政府为打击地下黑钱与偷税漏税,使出 “废钞令” 这一狠招,宣布 500 和 1000 卢比纸币几小时内作废,预留一个月兑换期。

民众蜂拥至银行排队换钱,银行新钞供应不足,全国经济秩序大乱,黑钱没抓到,仅成功回收 99.3% 的纸币,却意外推动电子支付普及。

种姓制度这一社会习俗,是影响印度发展的第三大因素。

印度传统文化将人群分为四大种姓,另有 “贱民” 阶层处于最底层,各有对应职业,不同种姓间原则上不通婚,教育机会也不均等。英国殖民时期,种姓制度甚至入宪,方便管理。

虽印度独立后明文废除,但其影响根深蒂固,高收入岗位存在隐形筛选,跨种姓婚姻寥寥无几,当下仅有 5% 的婚姻跨越种姓界限。政府虽在招生、招聘时设置低种姓人员比例指标,种姓间教育水平与贫富差距依旧显著。

上述三大问题致使印度难以提供充足岗位,应对快速增长的人口,贫富差距愈发悬殊。

直观来看,印度人均 GDP 低迷,却盛产亚洲首富,城市中高楼大厦与贫民窟仅一街之隔。数据显示,印度最富有的 10% 人口坐拥全国 65% 的财富,底层 50% 人口仅占 5.9%,虽与美国、智利等国相比,数据差距不算突出,但印度底层民众极度贫困,联合国标准下,2019 年仍有 45% 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每年约 250 万人饿死。

不过,印度在减贫方面也有成绩,2004 年极度贫困人口占比 40%,到 2019 年已降至 10%,超 3 亿人成功脱贫。

总体而言,1991 年经济改革后,印度凭借底子薄、发展空间大,以及外包业务优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跻身世界前列。

但早期许可证制度遗留下工业落后、腐败严重的弊病,加上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得印度经济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整体蓬勃向上,底层民众却深陷生活困境。

文本内容源自@小Lin说

0 阅读:35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