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三月,巡按河南御史率人闯入彰德(今河南安阳)赵王府,抓走了长史谈道和胡永兴。巡按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虽然权力很大,但之所以敢进王府抓人,主要还是时任赵王朱祁镃得罪了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去年的十一月初六日,是明代三大法定节日之一的冬至节,分封各地的亲王按惯例要向皇帝和皇太后上一道进贺表文。但是在朝廷明文要尊称圣烈慈寿皇太后孙氏为“陛下”的前提下,赵王府的表文却依然将其称为“殿下”,引发了英宗的勃然大怒。
孙太后剧照
其实在明英宗南宫复辟之初,和赵王府还颇有一段蜜月期。结果朱祁镃不知天高地厚,亲手埋葬了这一段善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天顺年间明代赵王府的故事。
赵悼王朱祁镃朱祁镃,生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赵惠王朱瞻塙嫡长子,生母王妃王氏。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赐名,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册封为赵世子,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赵王。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蛰居南宫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发动政变,从弟弟朱祁钰手上重新夺回了皇位,随即将今年年号改为天顺元年。当年明英宗兵败土木堡之时,赵惠王朱瞻塙曾经主动请缨,要求带兵去将太上皇帝救回来。
丙戌,赵王瞻塙奏: “太上皇帝被留虏廷,臣切齿痛恨。乞敕臣领军舍死捕贼迎回,以释祖宗之恨,以谢神天之怒,以安天下之心。”帝以书慰止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一》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此举令景泰帝朱祁钰极为不悦,因此当朱祁镃袭封之后,皇帝给赵王府穿了个小鞋,将他们的岁禄从三万石降到了一万石。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岁禄就是一万石。但是当年赵简王朱高燧因为站队及时,故而自仁宗、宣宗、英宗三代皇帝以来,赵王府一直享受着三万石的超级岁禄。所以景泰帝此举,多少带了一个私人恩怨在里面。
英宗复辟以后,朱祁镃估摸着这位堂兄有可能会给自己父王一个面子,于是向朝廷上奏,请求恢复三万石的岁禄。而英宗一来因为得位不正,急于获得各地宗室的支持。二来也感念当年赵惠王的挺身而出,因此非常爽快地就同意了朱祁镃的请求。
辛卯,致书赵王祁镃曰:“得奏府中岁禄三万石,盖皇祖仁宗所定。而景泰减却二万石,致乏用度,具悉王情。重惟叔祖简王为皇祖同气至亲。功在帝室,事异诸藩,理当加厚。禄米之减,予初不知。乃今闻之,良用感恻,已敕所司拨还。特此专书驰报,王其领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六》
赵简王朱高燧剧照
皇太后的称呼
也许是皇帝态度,让赵王有些飘,竟然在孙太后的称呼问题上犯了一个大错误。
当初南宫政变之时,包括孙太后兄长会昌伯孙继宗在内,孙家人几乎倾巢而出,以实际行动支持了英宗的复辟之举。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正月,皇帝下旨为母后上尊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同时又通知各地宗藩,今后在便笺之中应该尊称太后为陛下。
然而赵王府上上下下没人把这当回事,长史官照抄之前的留底,把朝廷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在皇帝已经降敕责问的情况下,朱祁镃还要力保两位长史,并且指出总兵以及都司等衙门的表笺也有很多错误之处,何必盯着我们赵王府不放?
孙太后剧照
英宗气炸了,给你脸了是不是?所以他一面派巡按御史去王府抓人,一面再次降敕大骂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堂弟,并且威胁他再有类似情况发生: “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
壬辰,敕赵王祁镃曰: “先因尔奏为长史等官脱罪,舞弄虚文,已有敕去切责。何乃复引总兵并都司等衙门事例,务要脱免长史之罪?全无忌惮如此!且尔居亲藩,宜一心上辅朝廷。今朝廷欲正长史之罪,尔乃偏徇私情,必欲脱免,是使朝廷之法不行也!但知有长史,而不知有国法,岂藩辅之道哉!”—《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
赵悼王身后事
不知道这一道措辞严厉的敕书给赵王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九月初七日,朱祁镃去世,享年三十岁,谥曰悼。谥法“年中早夭”曰“悼”,算是一个平谥,但多少有些讽刺的味道。
安阳高阁寺赵王府遗址
十一月十一日是明英宗的生日,也就是所谓的“万寿圣节”。由于当初冬至贺表惹出的麻烦,赵王府这一次极为谨慎。由于赵王已薨,其庶长子朱见灂赶紧提前向朝廷上奏,表示自己既不是世子,又尚未袭封,表笺之内如何署名用宝,请陛下圣裁。英宗手一挥,不用进献了,等你袭爵以后再说。
丁未,赵王庶长子见灂奏: “万寿圣节、千秋令节在迩,欲进表笺称贺。缘未受封,不敢署名用宝,乞赐处分。”上命姑已之,俟受封之后如例以进。—《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二十》
按照惯例,亲王薨逝之后,其岁禄就应该住支。由于朱见灂并无爵位,英宗念其年幼,生怕赵王府“用度不给”,每年仍赐其禄米五千石,一直到袭爵为止。
汤阴王朱祁(钅芮)赵惠王共八子,长子赵悼王朱祁镃、次子临漳王朱祁鋆、第三子汤阴王朱祁(钅芮)、第四子襄邑王朱祁锃、第五子洛川王朱祁鋹、第六子朱祁鉾、第七子南乐王朱祁鉷、第八子平乡王朱祁鏓。
天顺年间赵府宗室世系图
在赵悼王早逝,长子朱见灂年仅九岁尚未袭爵的情况下,赵王府各宗室郡王个个放飞自我,在彰德府内闹得鸡犬不宁。
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十月,南乐王朱祁鉷和平乡王朱祁鏓因为乳母有疾,相约去庙里为她祈福。汤阴王朱祁(钅芮)知道消息以后喜出望外,立刻找了一帮唱戏的伶人到庙里大排筵宴,上百人一起嗨起来,史称“伶人、男妇百余人在庙戏舞酣宴”。
此事伤风败俗且有违孝道,彰德府知府李嶲也无法包庇,只能上报朝廷。英宗本来就对赵悼王不满,现在连他的几个兄弟也如此不像话,自然不假思索地降敕对汤阴王、南乐王和平乡王进行“切责”。
然而仅仅三个月以后,汤阴王就在校尉、家人李宁等人的怵诱之下,再次“违越礼法”。事情捅到御前之后,英宗决定杀鸡儆猴,好好教训一下赵府宗室的嚣张气焰。于是他让内官李广前往彰德府,将汤阴王带回京师,由皇亲内官进行三堂会审。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一通大棒下来,汤阴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认为这一次自己肯定在劫难逃。但是英宗此举还是为了震慑宗室,所以他最后关头赦免了汤阴王的罪责,将他重新放回彰德府。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皇帝给各地宗室写信,将汤阴王树立为反面典型,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
庚午,致书宗室诸王曰: “先因赵府汤阴王祁(钅芮)为非礼,特取来京戒谕。及令皇亲内官审问非礼之事,一一是实。盖由平日听信小人哄诱,不从教授谏止,以致如此。论罪当降为庶人,但念亲亲之义,特曲法宽贷。仍送回府,令其改过自新,以保名爵。今录其所为实情,封去一看。庶知朝廷所以取来戒谕之意,有不可已也。专书以达,惟王亮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四十一》
赵王宗室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六月,为赵惠王第八子赐名祁鏓。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五月,册封赵惠王第七子朱祁鉷为南乐王,第八子朱祁鏓为平乡王。朱祁镃之妃李氏由世子妃进封王妃,又赐其三子名曰见灂、见淇、见洽。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三月,封临漳王朱祁鋆生母王氏为赵惠王夫人。当年五月,英宗又特旨允许王氏住到临漳王府,由儿子对她进行赡养。
丙午,临漳王祁鋆奏: “臣生母王氏,自父赵惠王薨后仍居赵府。臣分封于外,母子异居,晨夕未得侍养。乞令出府就养,以尽人子之情。”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十二》
明代亲王府大门
结语:由于当年赵惠王结下的一段善缘,英宗在复辟之初对赵府相当不错。只可惜朱祁镃“狎近小人”,一步一步失去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一直到英宗驾崩,朱见灂都未能袭爵,他成为赵王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
不过这位第四任赵王“酗酒狂悖”,又企图废长立幼,在王府之中闹出了许多风波。而汤阴王朱祁(钅芮)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的儿子朱见准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恶程度较之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导致身死国除。不过此乃后话,我们放到以后的文章中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