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诩为全球秩序的维护者,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优势,频繁在全球范围内挑起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往往拉拢一些盟友共同参与,既试图营造一种代表国际社会正义的形象,又凸显其作为领导者的地位。这种策略不仅让美国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还强化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角色。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联合了15个国家组建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到了海湾战争时,这一数字增加到38个国家,形成了“多国部队”。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直接通过北约组织,带领众多盟友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这些行动明显展示了美国利用其强大势力,对相对弱小的国家进行压迫的霸权行为。
这张照片记录了科索沃战争的历史瞬间。
越南战争也让美国人印象深刻,当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等亚太地区的盟友也纷纷出兵支持美军。不过,这些国家派出的军队规模都不大,通常只有团级或营级的兵力参与作战。
然而,在众多美国盟友中,韩国显得与众不同。从1964年至1973年,韩国持续十年派遣超过30万士兵参与越南战争。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持续时间,韩国在美国组建的“侵越联军”中都仅次于美国本土部队。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与越南之间并无历史恩怨,地理上更是相隔遥远,位于不同的大陆。
韩国为何愿意投入大量兵力协助美国参与一场表面上与其无关的战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韩国士兵为美国和越南的官员展示跆拳道技艺。
美国在冷战期间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越南战争中。因此,美国看中了韩国相对充足的兵源和较强的战斗力,计划将其用于越南战场。当时,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如英国和法国,虽然实力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军事力量。然而,在亚洲,美国的盟友大多实力较弱,只有韩国勉强符合要求。尽管日本实力远超韩国,但由于其二战战败国的身份,以及美国对其军国主义复辟的警惕,日本并不适合被派往越南战场。因此,韩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选择。
韩国一直维持着超过50万人的正规军,主要因为北方邻国的军事力量更强大,国防压力巨大。韩国实行的是“全民兵役制”,即所有成年男性除非有特殊原因,都必须服兵役,这一点与我国台湾地区相同,确保了有足够的后备兵力。此外,韩国军队还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考验,在美国看来,这是一支有实战经验的队伍,尽管其战绩并不理想。因此,在美国急需增援的越南战争中,出现大量韩国军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图中展示的是越南战争期间韩国军队的防御工事。
韩国的军事指挥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受到美国的统一指挥。尽管韩国人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不惜歪曲历史,但他们始终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从古至今,韩国始终依附于大国。在古代,韩国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到了近代,它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朝鲜战争结束后,又成了美国的“保护国”。美国在韩国驻扎了大量军队,并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虽然位于韩国领土上,但韩国人却被禁止进入,俨然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的局面。
更令人不齿的是,韩国至今仍未能掌握本国军队的实际指挥权,所有军事行动都由美国主导的“韩美联合军司令部”统一指挥。虽然1994年美国为了给韩国留点面子,将韩军的“平时指挥权”移交给了韩国政府,但这只是表面功夫,仅限于日常管理。至于真正的军事核心,比如部队调动、演习和作战等关键事务的“作战指挥权”,依然被美国牢牢把控。在这种完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韩国又怎么敢违背美国要求其出兵越南的命令?
在越南战争期间,韩国军队正在战场上发射炮弹。
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掌握韩国政权后,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并争取美国的支持,决定参与越南战争。1961年,他带领亲信发动了“5·16政变”,成功夺取总统职位。作为陆军少将出身的他,一直执政到1979年被刺杀,在位时间长达18年,成为韩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
朴正熙领导的军政府虽然掌控了军队,但却是通过一场非法的暴力政变上台的。这种做法不仅激起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也让一直推崇民主的美国感到不满。美国虽然出于自身利益暂时接受了朴正熙的统治,但军人独裁显然不符合美国对其盟友的期望。因此,在朴正熙执政的后期,美国一直在寻找新的代理人来取代他。有传言称,朴正熙最终遇刺的背后,也和美国脱不了干系。
图中显示,韩国总统朴正熙正在向前往越南的士兵们表示慰问。
朴正熙刚上台时,政权基础还不稳固。越南战争的爆发正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通过派兵参战,他不仅能积累军功,提升自己的声望,还能借此巩固统治。同时,他积极向美国示好,表现出愿意充当其忠实盟友的姿态,以此换取美国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双重策略不仅增强了他在国内的地位,也为韩国争取到了美国的援助。
1961年11月,朴正熙在刚掌权不久就前往美国访问,向肯尼迪总统提出韩国愿意派兵参与越南战争。他声称“共产主义对越南的侵略严重威胁到韩国的安全”,试图以此作为出兵的理由。然而,考虑到韩国与越南之间相隔甚远,且中间还有广阔的海洋,这种威胁论显得牵强附会。朴正熙的这一说法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更像是为了迎合美国而找的借口。
这张照片展示了朴正熙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会面场景。两人在镜头前显得严肃而专注,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些随行人员和安保人员。朴正熙身着深色西装,表情凝重,而肯尼迪则穿着浅色西装,面带微笑。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两位领导人在正式场合下的互动,反映了当时韩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照片的构图和光线处理得当,突出了两位主角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国际政治的氛围。
韩国在朝鲜战争后,尽管有美军驻守,但自身军力不足一直是个大问题。朴正熙掌权后,加强军队建设成了当务之急。越战给了韩国一个绝佳的机会,根据美韩协议,美国全额资助了韩军的参战费用和装备,这让韩国能够负担起大规模海外作战。在美国的援助下,韩国军队不仅实现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还开始仿制美式装备,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
韩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的参与,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实战的历练,还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美军的前沿战术和作战理念。这种在真实战场上的学习体验,远非平时军事演习所能比拟。尽管学习效果如何还有待商榷,但这段经历无疑对韩军的作战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军士兵在釜山港登上美国军舰,准备前往越南。
朝鲜战争的爆发为韩国带来了大量军事订单,这些订单直接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汉江奇迹"得以实现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通过积极参与越南战争,韩国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实现了其长期以来追求的军事强国和经济富强的双重目标。
韩军在越南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失望,尽管投入了大量兵力,打了整整十年,却未能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胜利,始终只能扮演美军的辅助角色。与其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相比,几乎没有丝毫进步。这种局面让人不禁质疑其战斗力与战略水平。
图中展示的是被韩国部队俘虏的女性越南共产党战士。
在战场上表现平平的韩国军队,转而将暴力施加于越南无辜民众,他们不仅残害百姓,还喊出了与日军相似的极端口号——“彻底消灭、焚烧、摧毁一切”。这些行为导致了一系列血腥屠杀事件的发生。
1966年,韩国军队中被称为“猛虎部队”的“首都师”在越南平定省的太平村制造了一场惨案。这支部队曾在朝鲜战争中多次败给中国志愿军,其下属的“白虎团”更是因为被突袭而名声大噪。然而,在越南,这些所谓的“王牌师”士兵却展现出了极端残忍的一面。据报道,他们在太平村屠杀了65名无辜村民,受害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一事件彻底揭露了这些韩军“精锐”部队的凶残和懦弱本质。
图中显示,韩国军队正在焚烧村庄,执行“三光”政策。
如今,韩国人热衷于通过《太阳的后裔》这类影视剧来大肆宣扬其军队在海外的所谓“辉煌战绩”(。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些不光彩的行为早已被历史牢牢记录,成为无法抹去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