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聊到康维尔的XFY时,提到同时还有一款XFV,是洛克希德研制的,就是下面这个。这架飞机的设计师也是凯利·约翰逊,也就是后来“臭鼬工厂”的创始人。

洛克希德XFV
XFV和XFY,都是起源于 1948 年美国海军提出的一项要求,计划研制一种能够在安装在常规舰船甲板上、能够垂直起降的飞机,这种计划最终演变成垂直起降的舰载护航战斗机。两个公司的方案都采用了同样的发动机、一样的飞行模式,也不知道谁抄谁的。

难兄难弟
但这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上的趋同,因为需求一致,而解决这些需求,在当时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在具体设计上,两家差别也不小,相对来说,洛克希德的方案更“传统”一些,还是常规布局,只不过尾翼组是排列成X形的四片完全相同的翼面,每个翼面后缘为控制舵面,通过舵面的联动,完成飞机偏航、俯仰等控制。

理想中的准备起飞
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同,就是飞机重量,XFV比XFY空机重量和起飞重量都重了一吨多,最后的结果就是XFV从来没有完成垂直起飞。XFV原型机安装了和XFY一个系列的发动机,只是功率稍大,计划中最终要安装的发动机是艾利逊的T54-A-16发动机,最大功率7100马力,这时候还没有生产出来。

这梯子比XFY的更高
为了赶进度,在试飞时临时装了一组不可收放的四点起落架,按正常姿势在跑道上滑跑起飞,所以试飞的照片上都有起落架,只是这几个起落架支柱显得又细又长,让人十分怀疑着陆时能不能承受得住机体的冲击。

现实中的准备起飞

好歹也能飞
但最后结果还行,XFV于1954 年 6 月 16 日首飞成功,后来又进行了30多次试飞,倒是也都没出事。至于垂直起降,只在1953年底的一次试飞中在地面上蹦跶了几下,从来没有真正垂直的离开过地面。T54发动机始终无望,加上与XFY一样的原因,最后也被取消。XFV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加上一个没有完成的机身。

又为博物馆增加了一个藏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