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麦克阿瑟有多狂妄?竟将总攻时间公开告知了宋时轮

历史人戈未央 2024-03-24 13:52:05

《铁血长津湖》系列第42个!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的专机驾驶员麦克·林奇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针见血地说:“我不懂什么战略战术,但我知道,美国上下都小看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

1950年9月15日夜里,麦克阿瑟指挥美军陆战1师和美第7师实施了仁川登陆。

此举,不仅收复韩国的首都汉城,还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运输线。同时,也将人民军的主力包围在了洛东江一线,朝鲜战争的形势顿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的10月1日,麦克阿瑟在联合国军总部的日本东京发表了广播讲话:

“你(金日成)的军队和发动战争潜力终将被摧毁,为了在执行联合国决议时能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作为联合国军最高指挥,我呼吁你和你所指挥的在朝鲜境内的军队,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几个小时后的下午,金日成也在朝鲜平壤的牡丹峰,发表了与麦克阿瑟针锋相对的广播讲话:

“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我们要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如果不得已必须后退,要把一切物资和运输工具全部运走,哪怕是一台机床、一节车皮、一粒米,都不能留给敌人。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我们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金日成

10月7日上午,联合国大会以四十七票同意、五票反对和七票弃权的表决,通过了所谓的“八国提案”,一向仇视红色中国的麦克阿瑟,也得到了指挥美军越过三八线作战的特权。

当天,美骑1师率先越过了三八线,紧接着美24师、英27旅等联合国军也越过了三八线,紧急奔向了韩军久攻不下的平壤。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了朝鲜的首都平壤。消息一经公开,美国、韩国以及一些敌对的国家一片喝彩,麦克阿瑟又被奉为了美国的“神明”。

麦克阿瑟的一切军事行动都是对的,只要他出现在那里,哪里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麦克阿瑟部队的前进步伐,尤其是曾实施了仁川登陆的陆战1师和美7师。

实施了仁川登陆,夺回了汉城,攻下了平壤,又指挥部队越过了新中国的底线——三八线。这一系列的战功,让麦克阿瑟个人威望再次达到了顶峰。

麦克阿瑟飘飘然了!

10月25日,麦克阿瑟自东京乘坐麦克·林奇驾驶的专机飞到了平壤,朝即将朝北发起攻击的美军说:“我们将在感恩节的11月23日击败北朝鲜人,彻底结束战斗,然后打道回府。”

然而,这一次麦克阿瑟的遇到的对手主力,不再是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而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无论是西线 还是东线,虽然都是一场遭遇战,但都击溃了先头攻击的韩军。

尤其是东线的志愿军42军124师,在黄草岭一线先后与韩军首都师、第3师,以及美军陆战1师激战了13个昼夜后,于11月7日拂晓奉命撤离了阵地,并故意丢弃了一些重武器装备,吸引美军北上到志愿军9兵团预设的长津湖地区。

而麦克阿瑟却不知是计,于是命令东线的陆战1师和美7师自黄草岭和赴战岭分头北上长津湖东西两岸,企图攻占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同时,再给西线志愿军致命一击。

占领惠山的美军

11月21日上午,早已从朝鲜东海岸清津港登陆的美7师17团,击溃了少数人民军的阻击后,突然占领了中朝边界的惠山镇。

忘乎所以的美7师17团官兵,纷纷跳下汽车涌向鸭绿江边。得意忘形之余,效仿当年二战时巴顿在莱茵河畔撒尿的行径,竞相解开腰带朝鸭绿江撒起尿来。

消息传到东京后,联合国军司令部里一片欢腾。而情报处长威洛比却匆匆出门钻进一辆黑色轿车,直奔到麦克阿瑟设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邸。

此时的麦克阿瑟,正在收听美7师占领惠山的新闻广播,他关掉了收音机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在联合国军的冬季总攻势中,第7师中了头彩。威洛比,我仿佛听到了朝鲜战争即将结束的脚步声。”

威洛比迟疑了一会儿,将一份文件交给了麦克阿瑟:“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中朝边境集合至少45万人的中国军队。”

原来当天,威洛比接到了特工发来的情报:“北朝鲜江界以西,有5个军番号至少25万中国军队;有4个军番号至少22万中国军队。”北朝鲜江界以西,”的电报后,威洛比震惊之余,又急电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情报部门。

威洛比马上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在长津水库地区集结的中国军队,即将与西线的部队同时向南发动一场协调一致的进攻,相隔80英里空隙的东线第10军和西线第8军团将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无疑,威洛比的这一次判断,十分及时,也十分正确。

此时的威洛比也恍然大悟:东线突然消失的中国军队42军,绝不是真的败退,而引诱陆战1师北上地形更加有利的长津湖地区。

而麦克阿瑟看完了报告后,却不屑一顾地摇起了头:“我亲爱的威洛比,中共有空军吗?”

“没有,听说正在组建,将军。”

“那他们有海军吗?”

“听说也在组建。”

“那他们的陆军有坦克吗?”

“微不足道,将军。”

“那他们的陆军有口径155毫米的远程大炮嘛?”

“没有,将军。”

见威洛比想要再解析什么,麦克阿瑟轻蔑地笑出了声来:“那就得了,威洛比,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麦克阿瑟

威洛比离开后,麦克阿瑟又叫来参谋长惠特尼,命令史密斯的陆战1师11月23日离开下碣隅里北上,同时巴尔的第7师主力掩护陆战1师的右翼,一等正式发布作战命令立即攻击前进。

两天后的感恩节之夜,惠特尼又朝在官邸里同家人共进烛光晚餐的麦克阿瑟报告说:“来自各方面的情报显示,东线渡过鸭绿江的中国军队不是事前估计的3个师,而是多达12个师。”

惠特尼最后提醒麦克阿瑟:“发起总攻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而麦克阿瑟却说:“巴尔的第7师已经占领了中朝边界的惠山,此时若不继续进攻将瓦解部队的士气, 也将无疑会引起南朝鲜人的反感,以致于韩军要么垮台,要么可能调转枪口来打我们。”

惠特尼再次提醒说:“12个师的中国军队,这可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麦克阿瑟不但没有理会,反而吩咐惠特尼,自己将在24日飞往朝鲜参加第8军团发起总攻的仪式,并要求惠特尼将他已经起草好的公报分发到所有的官兵手中。

惠特尼起身告辞,将这份把自己作战计划悉数告诉对手的公告,连夜电传给了第8军团和第10军,以便麦克阿瑟抵达朝鲜半岛前线时所有官兵能人守一份。

11月24日上午,麦克阿瑟乘坐麦克·林奇驾驶的专机飞临平壤,参加了第8军团举行的总攻仪式。

麦克阿瑟对记者说:“我希望能让我的士兵们回家过圣诞节。”

此时,东京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也以新闻的形式,公开发布了麦克阿瑟致联合国和全世界的特别公报:

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对新的赤色(中国)精锐军的压缩包围现已临近关键时刻。10月25日上午,钳形攻势西段的第8军团将发动总攻,以完成包围并夹紧钳子,并消灭当面的敌人。东线的第10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并将那里的敌占区一分为二,三日之内,也将按计划发起进攻。

假如此战成功,朝鲜战争将就此结束,朝鲜半岛也将恢复和平和统一。联合国军将迅速撤离,朝鲜人民将重新全权掌握国家主权,并将成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这就是我们战斗的目标!

这份世界军事史上从没有过的作战公报,立即被报纸和电台传到了世界各地,善于制造新闻的麦克阿瑟又一次出尽了风头,顿时引起了广泛的轰动和关注。

宋时轮

当天下午的大榆洞,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和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份作战公报的中文稿。

邓华气愤地说:“这个麦克阿瑟,简直就是一个疯子!”

洪学智也骂道:“当年,日本鬼子屠城、奸淫、抢掠,无恶不作,那个嚣张,那个疯狂,可谓罄竹难书!但当她的天皇用嘶哑的公鸭嗓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鬼子们的嘴脸一下子成了冻茄子,只剩下把军刀捅进肚子里的本事了。我看麦克阿瑟,命运也不过如此。”

彭德怀敲着木板桌发狠地说:“他麦克阿瑟越狂妄越好!骄兵必败!我们一定打他个人仰马翻!”

当天深夜,宋时轮也从志司的军情通报中,看到了麦克阿瑟公开发表的特别公报:“东线的第10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并将那里的敌占区一分为二,三日之内,也将按计划发起进攻。”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宋时轮,调动所有的记忆想遍了中外战史,也没有记得哪一国哪一位指挥官,将进攻时间公开泄露给自己的对手。

宋时轮喊来性格和自己一样刚烈的副司令员陶勇。两人一番研究,一致认为,这不仅是麦克阿瑟疯子般的性格使然,也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极端蔑视。

陶勇说道:“三天之后,我们坚决将麦克阿瑟这个疯子,打得满地找牙。”

宋时轮也骂了一句湖南家乡的土话:“娘妈的,坚决打败麦克阿瑟这个哈崽!”

志愿军9兵团原定于11月25日夜里,与西线的志愿军同时发起攻击,后来两次更改时间,将总攻定在了11月27日夜里。

而此时的麦克阿瑟,也命令东线的陆战1师和美7师在同一天的拂晓发起攻击。如其说这是巧合,倒不如说,这是战争的必然。

可主力陆战1师的先头部队朝武坪里发起攻击两个小时后,便被志愿军27军赶回了柳潭里。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当机立断,下达了“停止攻击,掘壕固守”的命令。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

11月28日夜里8时,西线的第8军团司令官沃克和东线的第10军长阿尔蒙德,突然出现在了东京羽田机场。

原来,正当东西两线战斗的关键时刻,麦克阿瑟却电令沃克和阿尔蒙德来东京开会。

麦克阿瑟这一十分愚蠢的举动,遭到了护送阿尔蒙德去连浦机场的陆战1团1营A连官兵的集体唾骂。不仅如此,连同一向奢侈的阿尔蒙德,也被愤怒的官兵们骂到了十八层地狱。

沃克和阿尔蒙德乘车走进美国驻日大使馆时,麦克阿瑟虽然依旧仪表堂堂,但声音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与风采:

“中国军队可能将第军团和第10军击退到某一线,以便发动大规模春季攻势将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在继续防御的同时,我们应做好进一步后撤的准备。”

麦克阿瑟突然问沃克:“问题是,你的第8军团在何处可以站住脚?”

沃克回答说:“若在平壤城北和城东建立防御工事的话,第8军团大概能坚守一段时间。”

麦克阿瑟又问阿尔蒙德:“第10军呢?”

与垂头丧气的沃克相反,阿尔蒙德却故作镇静:“我自信,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仍可以从长津湖两侧发起进攻,直捣武坪里、江界和鸭绿江。”

走到地图前的阿尔蒙德,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让进入社仓里的美3师朝西北攻击,这样既可以掩护陆战1师的左翼,也可以攻击西线志愿军的右翼。

沃克眼前一亮,但阿尔蒙德提出了一个条件,第8军团必须提供后勤支援,而已经心焦力竭的沃克却根本做不到,阿尔蒙德唯一一次正确的方案就此搁浅。

过儿许久,麦克阿瑟突然冒出一句说:“第8军团能守住平壤那再好不过,而第10军也不应继续进攻。”

尔后,几个人却是长时间的沉默。

麦克阿瑟

11月29日凌晨3时许,一边的参谋长惠特尼小声提醒麦克阿瑟:“应该给两位战地指挥官具体的命令。”

麦克阿瑟思考了一会儿,这才朝沃克和阿尔蒙德正式下达了命令:“那么好吧,第8军团平壤能守则守,不能守就撤,不要让中国人从右翼迂回包抄;第10军,应撤离长津湖地区至兴南港,尔后再乘船到釜山港。”

11月30日,回到咸兴的阿尔蒙德,朝陆战1师和美7师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自11月27日以来,这是陆战1师收到的仅有的一个命令,而且还是突围的命令。

而此前的三天三夜,无论是近在咸兴的阿尔蒙德,还是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都没有朝陆战1师下达过一个字的命令。

这令师长史密斯十分地愤怒,他吩咐作战处长凯泽:“从今天起,陆战1师拒绝执行阿尔蒙德的任何命令,我们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打开一条血路。”

此后,史密斯直接与美国海军太平洋陆战队多伊尔少将直接联系,凭着十分强大的空中掩护和自己的指挥能力,才将四面被围的陆战1师带出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的1951年4月11日,华盛顿公布杜鲁门总统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与声明。

当天夜里,麦克阿瑟的副官波克整理文件时,发现了一份被麦克阿瑟以及整个美国高层忽视了的文件。

这份文件报告说,1950年9月30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大会上曾说:

“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国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国侵略者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软弱的表示,那就要重犯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样严重的错误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谁要是企图把中国近五万万人口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谁要是抹煞和破坏这四分之一人类的利益,而妄想独断地解决与中国有直接关系的任何东方问题,那么,谁就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波克突然意识到,自己直接服务的麦克阿瑟将军,以及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杜鲁门总统都犯了一个错误:“红色的中国没有恫吓美国,而是美国的大人物们小看了红色的中国。而且,红色的中国人,说到做到。”

波克又连夜给远在美国的妻子写了一封回信,说:

“老头子(麦克阿瑟)下台已成事实。我现在倒有些可怜起这位在1月26日刚过了71岁生日的老人了。华盛顿和我们许多人不懂,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接连三次军事失败,仅仅因为是老头子一个人的‘狂妄’或‘愚蠢’么?仅仅换掉他一个人就能挽回败局么?当然不是。我们不是不懂,而是不愿去懂,我们过于喜欢用美国的价值观念来衡量与判断亚洲抑或别的什么国家。”

五天后的4月16日,麦克阿瑟回到美国的华盛顿机场时,麦克·林奇也彻底轻松下来。

作为麦克阿瑟的专机飞行员,麦克·林奇自然比一般的人更了解联合国军加入后的朝鲜战争。

当天在与一名记者谈话时,麦克·林奇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加入朝鲜战争后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是麦克阿瑟本人所谓的东方人思维。”

麦克·林奇进一步解释说:“我们也许已经了解了马尼拉的富商,了解了蒋介石那些胆小如鼠的腐败军官,也了解了东京街头卑躬屈膝的日本人。但我们对饱经战争洗礼的朝鲜人和乐于献身的中国人,除了一无所知,还是一无所知!”

记者附和道:“这违背了一名军事家所应遵守的最基本准则——了解你的敌人。”

麦克·林奇又告诉记者:“当联合国军大步向鸭绿江挺进时,中国军队已经精心准备好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伏击战。而中国人需要的就是奉麦克阿瑟命令的部队一直向北深入,补给线拉得越来越长,直至变得不堪一击。”

记者最后问:“联合国军的东西两线,尤其是原本可以胜利的陆战1师为什么失败了?”

麦克·林奇一针见血地说:“我不懂什么战略战术,但美国上下都以为中国的军队不堪一击,他们小看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文字源自本人书稿《铁血长津湖》,媒体转载须经同意,侵权必究。)

┃戈未央:抗战流亡学生子弟,长津湖战役烈士后人,非虚构领域作家;代表作《踏不灭的薪火》,由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