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的宰相晏殊:人生三大境界得先过我这一关

猫咪新娘 2023-10-02 13:58:35

写唐诗宋词的大才子们,有几个过得好的?

屈指可数啊。

比如:贺知章,高适,王维,韩愈。

今天咱们来讲一位人生赢家:“晏殊”。

对,就是他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要想成为一个神童,七岁作诗成文,那只是标配的能力。

人家晏殊是神童中的神童,14岁的时候,被一个大官粉丝,也就是后来当上宰相的张知白,推荐他到了朝廷。

晏殊和1千多个大人一起参加殿试,嗯,就是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的考试。

这位小小少年半点不带怂的,神神气气地很快就完成答卷,原地被封“进士”,15岁就当官了。

你以为晏殊从此就一帆风顺了吗?

每天上班下班,安安静静端着铁饭碗,稳稳当当拿退休金。

不不不,那样就太便宜晏殊了。

他是“没有风浪有巅峰”的人,硬是一步步干到了宰相之位。

晏殊是一个有大格局也注重小细节的人。

咱们就举2个例子吧。

比如,老板宋真宗每次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写个小纸条问晏殊:爱卿,可咋整?

晏殊每次都认认真真写好答案,再连同那张小纸条,悄摸摸地递给老板。

这也就是老板经常公开夸赞他“谨慎严密”的原因。

既帮老板排忧解难,又给老板留足了面子。

再比如,老板去世后,13岁的新老板宋仁宗上位,由刘太后听政当家,宰相丁谓伙同几个跟帮的大臣不服气,想独揽大权。

朝堂上议论纷纷,乌烟瘴气的,刘太后只会干着急,毕竟她又不是武则天。

还是晏殊 ,先悄摸摸地跟刘太后沟通,要不你就“垂帘听政”吧,反正还是你当家,在幕后不显眼,也比在台前更有操作空间。

接着,找几个对朝廷忠诚的官儿当个“托儿”。

在上朝的时候,晏殊假装向刘太后申请:你放手吧,让小皇帝独立,反正他迟早都要当家。

那些托儿赶紧上前说三个字:臣附议。

然后,刘太后和小皇帝都点头了,宰相和那几个跟帮的,不得不点头,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瞧瞧,这智商,这情商,这性格,是不是666?

当然了,晏殊在晋升之路上也有过一些小小沙石,但是都没入过他的眼。

咱也就略过不提了。

什么?你就喜欢听插曲,那好吧。

满足你。

“狸猫换太子”、“包青天”的电影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 说刘太后是如何阴险,残害忠良,创作素材就是从这里来的。

刘太后,原名刘娥,是老皇帝的德妃,并不是小皇帝赵桢的亲妈;

他的亲妈姓李,是刘娥的侍女,被老皇帝宠幸,生下了赵桢和妹妹。

老皇帝考虑到心爱的妃子刘娥一直没有生娃,就对外面说,刘娥生了赵桢,其实是收养赵桢。

老皇帝前面的5个儿子都夭折了,太子位就只能给9岁的老六赵桢了,刘娥顺理成章就是皇后了。

赵桢登基,刘娥自然也就是刘太后了。

咱们为什么要说这一段呢?貌似跟晏殊没有关系啊!

朋友,不要担心我跑题哈,我是很敬业滴。

刘太后去世的时候,23岁的赵桢也就是宋仁宗,真正当家作主了。

不知道宋仁宗从哪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查到晏殊曾经被指派给宋仁宗亲妈写过墓碑文,说她只生过一个早早夭折的女儿。

老板宋仁宗因此追究晏殊的责任,把他贬到江苏、安徽、江西、河南这些地方,上班加旅游差不多5年。

晏殊真的很冤啊,心想明明是你老子的责任,他才知道谁是你亲妈,我哪知道我写错了嘛?

但是,晏殊毕竟是晏殊,老板宋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给他当过老师,知道老板的脾气,也知道给老板台阶下,无非是想给亲妈夺回些面子而已。

所以呢,后来老板召晏殊回朝廷,依然重用,从大官到副相,再到正式的宰相。

哪怕是被任何大官嫉妒污蔑,哪怕是晏殊以“养病”为借口不上班,老板都是以宰相的规格待他。

65岁那年正月,晏殊病重起不了床,老板马上就让“公公”安排第二天陪同探望。

晏殊考虑朝政事务繁忙,立马找人带信给老板说:陛下,我这是老毛病了,现在也差不多缓过来了,不要担心,等我好了,马上去找你喝茶。

结果正月底,宰相晏殊去世了。

宋仁宗第一时间跑去祭奠,仍然因为没有见到晏殊的最后一面感到遗憾,甚至专门为了哀悼晏殊停朝2天,给百官放假。

世人都说晏殊是“太平宰相、富贵词人”。

因为,他一生太平,在盛世当了50年官,生活非常富足,最关键是他思想上的富贵。

当时的大宋好不容易统一了,全国上下都在忙着搞经济,搞不了经济的就在考科举,教育这一块实打实地给疏忽了。

衣食简朴的晏殊,就把自己的积蓄工资啥的,全部用来投资办“天府书院”,这个书院与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宋代初期的四大书院”。

晏殊大搞教育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识人有术又不论出身贵贱,咱们知道的很多大人物都得益于他的教育或者栽培、引荐。

比如王安石、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韩琦、富弼、杨察等人,这里面就有好几位宰相呢。

咱们上历史课被考过一道填空题,你还记得吗?

“庆历兴学”,这个文化运动就是晏殊带着范仲淹起的头。

咱们再来看,晏殊写的诗有多富贵?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是一首能证明他对时间、对生命都有深刻认识的小词。

几个意思呢?

晏殊说,我喝着酒唱着歌,这天气和去年相同,这亭台和昨天一样,只是不知道这夕阳啥时候回来。

眼看着花儿凋落,令人无可奈何啊;小燕子倒是飞回来了,是去年的那一只吗?

我独自在有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感受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

如果换做现在咱们发朋友圈的说法,大概就是: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别人偷不走,你也留不住;你拥有它,却不能改变它,无可奈何呀。

但是,晏殊就能写得那么清新优雅有高级感。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单理解就是成长的三个阶段吧,立志,追梦和顿悟。

晏殊之前的词人,大多是为酒宴和歌妓舞女写的“伶人之词”,从晏殊这里开始慢慢转变为写人生感悟和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之词”。

晏殊整天出入于奢华的社交圈,却毫无半点沉迷,始终保持清醒与节制。

所以,才能有这样深远的感慨: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也是“太平宰相富贵词人”的高级之处吧。

好了,这期“善始善终”的晏殊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2 阅读:73
评论列表

猫咪新娘

简介:只关注热点,只产冷鸡汤,冷静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