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号称“诗鬼”,就是说他长得像鬼吗?
是的。
咱们仔细看看他长什么样哈?
两条眉毛连成线,身材矮小,瘦得像柴禾;
体弱多病,10个手指干瘪瘪的又弯弯的,少年白发;
关键呢,从不剪指甲,老长了,就像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
确实是丑,但也好理解,无非就是营养不良,不修篇幅,外加过度用功。
用什么功?
李贺7岁就已经看了7车书,擅长“疾书”,也就是快速书写,诗还写得很溜,足以让28岁的韩愈登门造访,并为之惊叹。
也就是照着这个神童的节奏,15岁的李贺就已经在京城诗名远播了。
人家写的诗气势非常,还都是一个个系列的,好多粉丝追着他更新,要看下一集。
比如《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你去那凌烟阁上看看,那么多开国功臣的画像,有一个书生吗?
28个字,就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摆在台面上了。
经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处境就像咱们的“中年危机”,国家衰弱,百姓穷困,文人的命运就更悲惨了,难免或多或少开始变得抑郁了。
其实 ,李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唐高祖李渊的叔叔李亮,他是妥妥的皇亲, 比刘备那个刘皇叔更要货真价实。
但毕竟过了200多年,或许祖宗保佑不到那么宽了,李贺的爹李晋肃当过最大的官也就是个县令,亲戚也没有混得像样的,比如李晋肃的表兄杜甫。
拼不着爹,李贺就拼命。
有多拼?“呕心呖血”的典故就来自于他。
每天天亮的时候,李贺就骑个瘦驴,背个破篓,到处去采风。
一有灵感就写下来,放到篓子里,等天黑了才回,吃不吃饭无所谓,最要紧是把白天的记录整理成文章。
娘亲心疼得不行,问他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心血呕出来才算数:“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
18岁的李贺,顶着一头白发和一肚子的才华,去京城博取功名。
这时候其实已经流行写散文了,李贺拿着诗去拜见“国子博士”韩愈,却一点都不耽误韩博士两眼放光,点赞收藏,逢人便讲:李贺这小子是大才。
咱们来复习一下这首大名鼎鼎的《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朋友们,这可是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仅仅18岁的少年写的,感觉却像现场直播。
敌军像乌云一样压得城池都要塌了,战士们穿的铠甲被阳光一照金闪闪的;
军队的号角声惊天动地,战士们伤亡惨重,满地的鲜血在夜晚凝成了紫色;
援军半卷着红旗,踩着冰冷的水赶过来,重重的霜压得鼓都敲不响了;
为了报答国家,真是视死如归啊。
李贺被韩愈捧成了网红,信心满满准备参加科举。
哪知道他爹病逝,李贺守孝三年期间不能嫁娶,不能为官,甚至不能参加考试。
好不容易熬过了3年,李贺顺利通过河南的府试,准备去长安考进士。
正常来说,李贺考进士不就像囊中取物嘛。
但是不正常的事情发生了。
有些小人因为嫉妒李贺的才能,阻止他参赛,气得李贺头发都瘦了。
韩愈在愤怒之下,写诗抱不平:爹的名字叫“晋肃”,儿子不能考进士;爹的名字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
韩愈愤怒有用吗?没用。
通过一些关系,21岁的李贺总算当上一个9品低级小官:奉礼郎。
也就是祭祀典礼的时候当个主持人,最多就需要点演技,真用不上什么才华。
就这破工作,李贺苦苦撑了3年,老婆病逝后又加重了他的抑郁,出头无望怎么办?
文的不通,就来武的。
又还是通过一些关系,李贺参军去前线,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给“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出点主意,办些公文,搞搞行政。
可惜这支部队战斗力实在不太行,直接被遣散,郗士美告病回家,李贺是真病回家。
也许李贺自知时日不多,一回到老家就废寝忘食地整理诗作,临终时把所有作品托付给了几个好朋友,比如沈子明、陈商、杨敬之等等。
身世悲惨,仕途坎坷的韩愈,历经27个职位,他一心提拔的李贺却只活到了27岁。
多年以后,李商隐为李贺写传记的时候,编了个完美的结局。
说李贺将死的时候,看见一位红衣仙子骑着龙过来接他,说天帝建好了白玉楼,召他前去写文章。
这样的结局,应该能让很多人意稍平吧。
别人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李贺是“条条大道都不通”,不论是科举,是做官,还是从军。
虽是悲剧,但李贺身上的励志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这些千古名篇就是最好的见证。
比如:《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借马抒情,问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让我这匹马去秋天的战场立功。
对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出自于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当时,他在表达自己强烈的伤感,有家国情怀,也有壮志难酬;
他说,老天爷要是有感情也会像人一样老去。
后来,这句话慢慢演变成了形容爱情的伤感。
好了,这期“诗人鬼才”李贺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绯闻不断的:帅锅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