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冷欣得意地对陈毅说:当年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

历史详说员 2025-04-26 03:50:19

1937年4月,在国共双方商讨新四军改编问题时,国民党要员冷欣突然对陈毅说了一句话:“我们在鄂豫皖略施小计,你们便杀了许继慎,当时,我们还不相信呢。”1942年,陈毅到延安时,把冷欣的这句话告诉了徐向前,徐向前听后唏嘘不已。

冷欣,黄埔一期学员,和许继慎是同学,曾参加对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围剿,后出任国军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官至陆军中将。

冷欣所谓的“略施小计”是什么意思?许继慎真的是中计而死的吗?其实,冷欣也未免太高看了他们的计谋。许继慎的死,其实与中计无关,而是有人要故意借国民党之手杀掉他。

事情是这样的:1931年4月,红四方面军正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时任红12师师长的许继慎突然接到了黄埔一期同学曾扩情送来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以蒋介石的名义写的,内容大概是蒋介石作为黄埔校长,对黄埔学子感情犹如父子,“匍匐归来之子,父母唯有垂泣加怜”,既往不咎,而没有责怪的道理,希望许继慎能“迷途知返”。

许继慎收到这封信后,立刻把送信的特务抓了起来,连人带信一起送到了军部处理。当时,徐向前和曾中生一起审讯了这个特务,认定许继慎并无叛变嫌疑,并给鄂豫皖分局写了一封信,说根据许继慎的一贯表现,他不会有什么问题,敌人的信是阴谋,企图离间和破坏我们。

徐向前晚年在回忆录附录了他给上海中央的报告:“这里我们要负责,许继慎在组织上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许多社会关系不能打断这一点,我们已严重警告他。总之,这完全是敌人用各种阴谋来破坏我们。”

徐向前在向上级的汇报中,极力为许继慎辩护。他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要是真的和蒋介石有秘密勾结,还能把特务和信件交给组织上处理吗?这是一条很难反驳的理由。

冷欣、曾扩情等人的离间计是非常简陋粗劣的,以至于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能成功,所以冷欣后来才对陈毅说:听到许继慎真的被杀了,“当时,我们还不相信呢!”然而,就是这么拙劣的手法,张国焘却相信了!

张国焘这个虽然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的脑子没有问题,而且可以说是相当精明。他如果中了这么拙劣的诡计,那就只可能有一个原因:他是有意中计,借国民党的手杀掉许继慎!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过一段许继慎和张国焘的个人恩怨: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他(许继慎)怎么会成了反革命呢?难以理解。许继慎经常讲张国焘时老右倾机会主义,为这件事,张国焘很讨厌他。我劝过他,叫他不要再这样讲。我想,把他抓起来,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吧。

除了私人恩怨,当然也有意见分歧。许继慎在鄂豫皖的资历比张国焘要老,他在1930年年初就来到了鄂豫皖,负责领导当地的武装,担任红一军军长,对后来四方面军的建立可以说有奠基之功。张国焘晚年在回忆录中,也不得不承认:“师长之中,又以许继慎最为能干……许继慎的声望,有时高于党和苏维埃之上。”

而张国焘呢,他来到鄂豫皖较晚,到的时候鄂豫皖已经初具气候。更重要的是,张国焘当时作为中央代表,一到鄂豫皖,就大力推行王明路线,主张全力进攻大城市,于是很快就和许继慎、曾中生、徐向前这些原部队的将领发生了矛盾。

矛盾的爆发发生在1931年7月,当时张国焘力主红4军东进,进攻安庆,威胁南京。然而,在红四军攻下英山后,许继慎、曾中生、徐向前等人却因为反对冒进,将东进战略改为南下。这自然引起了张国焘的不满,曾中生也因此被撤去了政委职务,由陈昌浩接替。军长徐向前为此曾与陈昌浩持发生争执,后被禁止干预政治事项。

在张国焘看来,许继慎反对东进,就是反对自己,反对中央的政策。这时候,一封意外到来的策反信正好给了他处理许继慎的理由。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咬钩的鱼儿并非中计,而是自愿上钩。所以说,冷欣所谓的“我们在鄂豫皖略施小计”,实在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当时张国焘初到鄂豫皖(当时四方面军还未成立),他想直接除掉许继慎这样的高级将领无疑是有难度的。怎么办呢?好在当时上海中央的王明、博古等人对许继慎反对王明路线早有不满,也想借张国焘之手除掉许继慎。

关于这一点,徐向前在回忆录中也有透露,徐说:当时“倪志亮同志从上海开会回来,曾悄悄对我说过:中央打了招呼,说许继慎这个人关系复杂。”这是一句充满杀机的话。

张国焘的杀心顿起,加上王明、博古在上海的怂恿鼓励,这便是为什么徐向前、曾中生明确在报告里写了许继慎不是叛徒,许却仍被张国焘杀掉。许继慎之死,实在是张国焘和王明等人里应外合的结果!

徐向前说,许继慎死后,张国焘又借题发挥,宣称许继慎组织了反革命集团,要利用南下带上部队投降蒋介石,曾中生包庇许,所以才被撤职。他一手拿着上海的指示,一手抓着许继慎的所谓“证据”,谁还能说话呀!

徐向前认为:“张国焘这人不是没有能力,但品质不好,他是借口铲除异己,建立个人统治。”徐帅的这个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了许继慎案的本质。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