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名人|北陈村陈天祥:一位元代名臣的多面人生

闻宁说事儿 2024-09-04 13:08:36

陈天祥(1230-1316),字吉甫,号缑(gōu)山,元代宁晋县北陈村人。历官郢复州招讨司经历、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燕南河北道廉访使、山东东西道廉访使、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中丞、集贤殿大学士、至中书右丞议枢密院事、提调诸卫屯田使者。著《四书辩疑》,累赠推忠正义全德佐理功臣,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赵国公,谥文忠。入《元史》《赵州志》《宁晋县志》《邢台通史》等典籍。

缑山先生

陈天祥,生于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此时,金朝到了即将灭亡的时期,处在华北平原的宁晋时常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陈天祥的祖父陈忠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乡间文人。秉性笃实,志存高远。他在村中设帐教书,跟随他学习的有100多人,县志载:"莫不随才造就,各有所得"。他还是一个善于助人的人,县志载"啬自奉而喜周急,情理时势务挈(qiè)至当。于亲族乡党友朋,佐耕佐读,佐吉凶,均有以给。"也就是说,陈忠自己从不吃好的穿好的,特别省俭,但绝不是一个小气鬼。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有个大事小急的,他总会出手帮助。无论是田中耕种还是孩子上学,还是有了丧事,还是娶媳妇,只要是需要帮助,他都去帮助。因此很受人们爱戴,死后,他的学生们送他一个谥号:"茂行先生"。

陈天祥父亲陈子安,深得其父教诲。母亲张氏,是一位贤妻良母。天祥幼时,家道中落,张氏剪下自己的头发卖掉,给儿子们买书读。天祥的哥哥陈佑,学问、政绩与天祥齐名,陈佑孙陈天祥封鲁国公,都为世人瞩目。元代北陈村陈氏"一门三公"皆入国史,可称一门荣耀。

陈天祥精通骑马射箭,被确定为军籍。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登上帝位。那一年,30岁天祥的随时任河南府总管的哥哥陈佑移居河南偃师县西南40里的蒋氏邨(cūn)村。中统三年(1262)二月,山东淮南楚州行省长官李璮(tǎn

)拥兵自重,发动了武装叛乱。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队攻打李璮。天祥因战争需要,移居河南不久就被征召入伍,被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授予千户所长官,负责守卫三岔(汊)口,防备南宋趁机攻打河南。四月,忽必烈命右丞相史天泽出征。史天泽急筑长围,树林栅,以防李璮突围。李璮被围四个月,城中粮尽,被斩杀。李璮叛乱平息,陈天祥又回归偃师南山。

在那里,他耕种着一百多亩地,虽不富裕却衣食无忧。耕种之余,潜心学习,遍读诗书。当时有好多人跟着他学习,他在偃师一带声望很高。偃师南山距缑氏山不远,世人便称他"缑山先生"。

兴国平乱

陈天祥的学问人品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命令左丞相伯颜指挥元军征伐南宋,大军渡过了长江,在濒临长江的郢复州设立招讨司。45岁的陈天祥被元王朝首任监察御史王恽举荐征召。举荐文《举河南士人陈天祥事状》:

今体访得河南府士人陈天祥,沈正有为,达于从政。隐居嵩少,相近十年。读书种田,不求仕进。中统三年,大名宣慰司曾将天祥擢充新军千户勾当,镇守三汊等处,聊复效用,已有能称。今国家经略江汉,得材为急,其陈天祥久播学优之誉,适丁强仕之年,合无就令河南行中书省举用,以试所长。

陈天祥随即被授予七品从仕郎官衔,任命为郢复州招讨司经历。招讨司是处理军民事务的衙门,当然与宣抚使常有往来。当时郢州宣抚使贾居贞也是河北人,为官清廉,为人谦逊。天祥与贾居贞常常谈论军中事务。交谈中天祥的见解很精辟,贾居贞很佩服。

元代初年,唯恐刚攻打下的城镇人们反抗,元王朝曾制定法令,不许一般百姓手中有一点点兵器。至元十三年(1276),兴国刚刚归元朝的统治。战争结束了,地方上还有一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社会并不安宁,百姓手中为了自卫有些兵器。依据法令这些兵器是必须收缴的。由于收缴兵器,兴国出现了骚动。

贾居贞便委派陈天祥暂时到兴国管理军政。陈天祥只带着十来个随从。刚进入兴国地面,离兴国县城有百里之遥时,就停了下来。过了两天才进入县城。下车伊始,兴国的一些头面人物到他的任所去拜见他,他向来人说道:"保卫自己的家乡,确实不能没有自己的军队,负责收缴兵器的那些人做的有些过火了,所以这里才发生了动乱。现在就允许你们制备兵器,以便自卫。大家说,怎么样呢?"来人回去便把天祥的话转达给自己的乡邻,人心得到了初步的安慰。

陈天祥把治理兴国的想法向行省长官进行了汇报。他在报告中写到:"宁暴戢(jí)奸,辟犹伐病,先实元气,邪自索焉。初,奸人乘间连结,椎剽所过土崩,公私无一人敢与角者,内弱如此,图外诚难。今痛犹未定,若复动相疑贰,拘兵益严,将恐彼亦生心,康辑无日。惟宜徐驱缓导,拊(同抚)其所伤,则民感吾诚,兵适我用矣。"

要想平定兴国变乱,首先应该恢复当地百姓的元气,安定百姓。正当战乱之后,百姓手中没有自卫的武器,他们过得就不踏实。并且会使那些占山为王的人更加猖狂。收缴百姓手中武器,就把一般百姓推到了对立面去了,要想地方安宁,是很难凑效的。倒不如顺应民愿,慢慢引导,让百姓们看到我们的一片诚心,他们就会和我们站在一起,变乱也就不会发生了,那些土寇也就可以消灭,地方就会安宁。

贾居贞看了陈天祥的报告便答复天祥,依据兴国形势,便宜从事。批准陈天祥可以在兴国那地方实行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有了上级的批复,天祥便根据自己了解的民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凡是有利于百姓的就允许去做,凡对百姓不利的事都予以制止。进而还在兴国实行保甲制度,每十家一甲,十甲设有甲长。在兴国允许百姓自建武装,老百姓觉得生活平稳了,人心也安定了。百姓纷纷回归家园。就连附近县的百姓也纷纷迁居兴国。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也多数瓦解。李必聪带领一支人马占山为王,陈天祥带领部队攻下山寨,竟没有耗费一枪一箭,没有死伤一兵一卒。不到一年,兴国便由乱到治成为一方乐土。

就在兴国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时,下属呈报,在街里看到一个人,好像是分宁县来的密探,是否把他抓起来?天祥说,不要怕,分宁县(今江西省修水县)的官吏对财物有贪心,办事又残暴,结果激起了民怨,才发生变乱。这些密探来到我们这里,回去后就会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同伙,正好替我们做了宣传。我们找这样的人还唯恐找不到呢,怎么要抓他呢?正如陈天祥估计的,那些人做了兴国的义务宣传员。结果从分宁跑到兴国的百姓有几千人,天祥按逃亡到兴国的人口发给他们粮食,并告诫当地百姓不可欺负他们。等分宁变乱平定后,这些人才平平安安地回归自己的家园。那些曾逃难到兴国的人们无不对天祥感恩戴德。

过了一年多,元王朝将兴国改为路,并派来了路的总管,这位总管一上任就改变了陈天祥的那些做法,继续收缴民间持有的兵器,结果兴国又一次陷入变乱之中。最后还导致相邻的寿昌府以及大江南北许多城池都趁势杀掉了守将,参与变乱。

寿昌抚民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王朝将鄂州行省改为宣慰司。原来的行省参知政事贾居贞与万户郑鼎臣同为宣慰使,谁是正头,任命还没有颁布,贾居贞便称病不出。此时,一些骄将悍卒便为所欲为,骚乱四起。陈天祥劝说贾居贞:"你要不出山,民众会受到惊扰。谁是一把手这是小事,平时深获老百姓拥戴,应该出面控制当前局面。"陈天祥一番话,贾居贞觉得句句在理,于是继续处理公务。

就在这时,寿昌(今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有人作乱,宣慰使郑鼎臣带领军队去讨伐。在樊口打了败仗,郑鼎臣死在了黄州。鄂州军指挥呼图克特穆尔鉴于郑万户死于征伐,不敢出兵。陈天祥劝说贾居贞:"阳逻堡依山而建,城下江水水深流急,易于防守,乃兵家要地。贼寇要攻打是自寻死路。贼寇勇猛轻敌,本性浮躁,一旦不能取胜,便很快逃散。我们居高临下,凭借天险,不用两三天就能使对方死伤无数。当他们一旦败退,我们再乘胜追击,就可大获全胜。"贾居贞听了天祥这一番话,觉得在理,就动员呼图克特穆尔赶快出兵。呼图克特穆尔领兵出城宿于青山,第二天领兵出击,正如陈天祥所预料的那样,敌军大败,死了十分之六七。

当初鄂州城都认为贼寇要攻打阳逻堡是假,攻打鄂州是真,鄂州城内必有内应。于是城中的军队主张把鄂州城里的南方人都抓起来杀掉,以免造成后患。贾居贞极力制止,呼图克特穆尔却坚持必除内奸。这时天祥挺身而出,他说道:"咱们鄂州屯聚军队不少,那些土寇就是会飞也难以进入城中。捉拿南人恐怕不是从守卫鄂州着眼,而是有人想借捉拿南人从中能得到财物罢了。"天祥一语中的,那些坚持要捉南人的人只好把已经捉起来的全都放了。

宣慰司认为天祥是文武全才,便派他到寿昌府做知事,并派了二百多人护卫他到寿昌。当天祥向寿昌进发时,当地土寇丢弃寿昌城退到山里,借山险自保。天祥便发出布告,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申明自己的态度。将首恶遇顺周监斩于鄂州,胁从人员大部分遣散回家。将缴获的二百两黄金原物归还商人。

那位商人说:"当初这些强盗捉住了我,我觉得必死无疑了。现在你把这强盗捉住了,救了我的命,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那些财物算得了什么。这样吧,你留下一半,算作我的酬谢。"天祥那里会接受呢,最后还是把这四锭金子全部归还了那位商人。

将至冬至,天祥向宣慰司请示,将狱中犯人假释回家,处理家务。宣慰司认为天祥这种做法可以规劝那些心中还不信服的人们,于是就同意天祥的建议。天祥召集给予假释的56名犯人说:"你们也想自己的父母和家里的事吧,我已经请示了宣慰司,同意放你们回家三天,看望自己的父母妻子,安排家中的活计,但,三天后必须赶回监狱。"三天后,这些人员果然全都回到狱中,没有一人逃逸。鄂州从此没有谋反作乱的人了,百姓亦感恩天祥,在寿昌为他建生祠以纪念。

弹劾权臣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三月,陈天祥升任监察御史。期间他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弹劾权臣卢世荣。

当时元王朝刚刚入主中原,皇城是要建的,南方还没有攻打下来,南宋小皇帝还仍在南方称帝,军事上还不能马放南山,还需要征战,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为了得到必需的资金,自然需要能为自己敛财的高手,卢世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入元王朝的高级官吏行列的。

卢世荣是忽必烈朝的财政大臣,也是元代三大奸臣之一。卢世荣曾是富甲一方的商人,阿合马掌握元王朝的财政大权时,这个商人通过贿赂谋取了一个肥差:江西榷茶都转运使司的长官----江西榷茶运使。据说他给阿合马送去了贿银,阿合马认为给的不够,虽收了他的银子,却并没有给他官做。直到他又给阿合马写下一张欠课银一千锭的欠条,阿合马才委派他做了这个江西榷茶运。所谓榷茶,就是官方对茶叶实行专卖制度,卢世荣负责茶叶专卖当然会有利可图。据说当他做了榷茶运使,贪污受贿达到极其猖狂的程度。没多久,卢世荣就贪赃财物动以万计。

陈天祥在他《论卢世荣奸邪状》中写到"凡其取受于人及所盗官物,通计钞二万九千一百一十九锭,金二十五锭,银一百六十八锭,茶引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八引,马二十五匹,玉器七件,其余繁杂物件今皆不录。"因此在财政大臣阿合马倒台后,他也被免官。

元王朝除掉了阿合马,并没有解决元朝廷的财政问题。阿合马死后税收需求变得更加紧迫,由于阿合马的倒台,朝中大臣多数不敢谈增加财政收入的事,这很不是忽必烈心里意思。这时,僧格向忽必烈推荐了卢世荣。说卢世荣能整顿钞法,对纸币发行、流通、兑换有一定的办法;并能增加税收,使国库充盈,同时还会做到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卢世荣被召入宫,谈吐学识深得忽必烈赞赏。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辛丑日,召中书省官员与卢世荣当廷就增加财政收入的事进行辩论。右丞相和尔果斯,右丞敏珠尔丹、参政张雄飞、温德亨等坚持自己的观点,批驳卢世荣,结果卢世荣占了上风,他们几个被罢了官。重新起用安图任右丞相,任卢世荣为右丞,经卢世荣的推荐,任命史枢为左丞,布鲁密实哈雅、萨题勒密实为参知政事。

卢世荣的财政措施有几项对百姓有益。但升任右丞才几个月,便仗恃自己的权势肆无忌惮,甚至根本不把丞相安图放在眼里。卢世荣搜刮民财在朝权倾一时。御史中丞崔彧上奏章弹劾,元世祖忽必烈见到奏章恼怒异常,要司法机构对崔彧调查审问,差点要了崔彧(yù)的命。左司郎中周戭(yǎn)在与卢世荣议论财政政策时有一些微词,卢世荣便污蔑他阻碍推行财政政策,不但打了周戭一百廷杖,最后还杀了他。从此朝中个个噤若寒蝉,没有敢再批评卢世荣的了。

做为监察御史的陈天祥写下了一篇《论卢世荣奸邪状》,至元二十二年(1285)四月,上奏元世祖,列举了卢世荣种种罪恶:

卢世荣这个商人靠经商赚的钱贿赂阿合马,做了江西榷茶运使,任上大肆贪赃受贿。当今又委以重任,作为丞相的助手,却常僭越职权。采用搜刮民财的手段增加国库收入,这无疑是为国敛怨。"国家之与百姓,上下如同一身,民乃国之血气,国乃民之肤体。血气充实,则肤体康强;血气损伤,则肤体赢病。未有耗其血气,能使肤体丰荣者。是故,民富则国富,民贫则国贫,民安则国安,民困则国困,其理然也。"照卢世荣这样做下去,恐怕民间经济凋敝,国家空虚。老百姓生活没有了着落,国家也不会安宁。

奏章中继续写道:"今取本人所行与所言,已不相副者,昭举数事。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取于民而能自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勒令尽数包认;始言能令民皆快乐,凡今所为无非败法扰民之事。既及于民者,民已不堪其生,未及于民者,民又难为后虑。若不早为更张,须其所行自弊,蠹虽除去,木病已深。始嫌曲突移薪,终见焦头烂额。事至于此,救将何及?"

忽必烈看了奏章,觉得天祥说得有理,当日便派索多巴图尔、推勒特穆尔等回大都,让安图召集各司官吏、以及一些老臣和了解民间情况的知识分子,与卢世荣一块研究陈天祥的奏章,予以讨论。并要求卢世荣和陈天祥都到上都,忽必烈亲自审问。到上都第二天,天祥和卢世荣一块儿觐见忽必烈,在御座前,天祥不仅重复了自己奏章中的那些内容,还把奏章没有说尽的话都说了出来。忽必烈听后很是赞赏。最后,逮卢世荣入狱,于十一月处死,并将其肉喂了皇家所豢养的鹰和獭。

这一年的五月,提拔陈天祥为奉训大夫,任吏部郎中。

狱中著书

至元二十三年(1286)四月,又任命陈天祥为治书侍御史。所谓治书御史,就是为皇家办理文书的官员,要求这样的官员必须懂得法律,遇上一些疑难问题,往往让他们按律处理。五月,湖广省平章约苏穆尔向朝廷上奏:"荆湖行省阿尔哈雅有贪赃罪,请朝廷核查。"阿尔哈雅入朝后,说:"约苏穆尔在鄂州,难道没有贪赃受贿的事?我也要求对他进行考察。"于是便派参知政事托鲁罕、枢密院判李道、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一块去湖南湖北清算那里行省的财政情况。

到了鄂州,陈天祥了解到约苏穆尔在朝中有人作后台,多行凶暴不法、贪赃受贿之事。于是便写了奏章,就约苏穆尔目无朝廷、贪赃受贿十几件事上奏朝廷。奏章送到了京城,丞相僧格不但没有如实上报,还断章取义摘录了天祥奏章中的一些话,诬陷天祥对朝廷不恭,并向忽必烈要求派人到鄂州审讯陈天祥。

陈天祥被逮捕,关在了监狱。申屠致远御史到鄂州了解实情,连续上几道奏折为天祥辩护。当时朝中僧格正催促忽必烈赶快给天祥定罪,申屠致远的奏折一到,才阻止了僧格,僧格用尽多种办法威逼利诱,想使天祥撤掉奏折,但天祥全然不为所动。在监狱一住就是一年多,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正月遇到大赦,才被放了出来。

这四百多天里,天祥从没有把自己的生死祸福放在心上。在狱中,陈天祥每天与四书为伴,在仔细阅读了宋代朱熹对四书的注释和金代藁城大文人王若虚的注释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见识,写下了《四书辨疑》这部著作。

他在著作中,对《四书集注》一些注释作了一些修改,例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句有这样的注释"虑,谓处事精详。"陈天祥认为:"'处'字意差,虑是审详思虑,处是判决区处。凡事于未行之前,须是先有思虑审详,其事当作如何处置。思虑既定,然后判决区处。虑在处前,处在虑后,虑与处之次第如此。'虑'只解为'审详事宜'乃为得中。"这里陈天祥就朱熹注释的错误之处予以了批评和修改。

有些地方朱熹没予以注释,陈天祥予以了补充。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一句"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朱熹没有注释,天祥觉得不注释难以理解,便增加注释:"'改'字学者各以意说,未有定论。改,改变也。盖言田野开辟,民人生聚,与夏后殷周盛时无异。地今不改变三代盛时之开辟,民今不改变三代盛时之生聚也。"

在这些注释中,天祥将自己对理学的体认倾注入《四书辨疑》中,为元代北方四书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对元代伦理思想体系注入了新说,作了更为准确的阐释,为元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山东弭盗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陈天祥由五品的奉训大夫升为四品的朝请大夫。授官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至元三十年(1293),又授予燕南河北道廉访使。1295年,元成宗登基,改年号为元贞,这一年,陈天祥已经66岁,调任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是负责监察事务的三品大员。

当时各地骚乱群起,山东更甚。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八月初九皇帝颁令,告发一个强盗赏钱五十贯。并让各位臣子出谋划策,以平息骚乱。陈天祥向元成宗上奏:"盗贼之起,各有所因,除岁凶委之天时,姑且勿论。他如军旅不息,工役洊(同"荐")兴,厚敛繁刑,皆足致盗。中间保护滋长之者,赦令是也。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前人言之备矣。彼强梁之徒,各执兵仗,杀人取货,不顾其生。

有司尽力以擒之,朝廷加恩以释之,旦脱缧 (léi)囚,暮即行劫。复勒有司,结限追捕,贼皆视为故常,既不感恩,又不畏罪,凶残悖逆,习与性成,诚非善化能移,惟有严刑可制。"在这道奏章上,陈天祥认为如果是由于天灾人祸,惹起骚乱,那还有情可原,治理则可用慰抚的办法。一旦使他们生活有了着落,骚乱也就平息了。和平年代出现的那些杀人越货的强盗,是执迷不悟,不可轻饶。必须实行严刑,才能彻底消灭,更不可多次赦罪。并严格督促衙门予以剿灭。

此时济南一带逮捕了几个强盗,陈天祥命令将这几个人绑到集市上,让老百姓乱棒打死。有一些官员认为天祥这样做不行,这不符合朝廷规定。陈天祥说:"连年出现杀人越货的事,这都是郡守过于迁就姑息造成的。如今要消弭杀人越货的事,就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如果朝廷怪罪,说这是超越职权,要为此处死,我自己承担,绝不连累你们。"结果,按天祥说的做了后,朝廷也颁发圣旨,圣旨所要求的就与天祥所做的一样。肃清了山东地方的强盗后,继续调查已经跑到别的地方的山东土匪,选择干练的捕快弓箭手去追捕,就是跑到离山东二千里的汉江,也都被捉了回来,从此山东盗贼销声匿迹。

平阴县女子刘金莲,她自称男人忍受冤屈没有昭雪,到处控告,并借用妖术蛊惑百姓,一般百姓都跑去侍奉她,地方官员还为她建立神堂,天祥说:"此妇以神怪惑众,声势如此,若复有狡狯之人辅翼之,仿汉张角、晋孙恩之为,必成大害。"于是下令把刘金莲捉起来,在公众场合,乱杖打了她一顿,从此山东这里再没有装神弄鬼的现象了。

谏阻征战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六月,改派陈天祥为河北河南廉访使,因病没有赴任。大德四年(1300)云南行省左丞刘深向元成宗上奏,西南夷有"八百媳妇国"(在今云南孟连县南)未奉大元正朔,请允许臣为陛下征之,接到奏疏,元成宗大喜。大德五年(1301)正月,元廷发钞近十万锭,作为军费支持用兵。刘深率大兵自云南出发,"取道顺元(今贵阳),远冒烟瘴,未战,士卒死者已十之七八。"军队还没有到达"八百媳妇国",就因为疾病、路途难走死掉了十分之七八的士兵,在热带丛林里给军队运输给养民夫"死者亦数十万人"。刘深威逼土司资助,导致土司联手起兵反抗元朝,将刘深所率元军包围于深山穷谷之间,西南一片动荡。

大德六年(1302)正月,陈天祥已经73岁了,元王朝提拔他为三品大员﹣----嘉议大夫,任命他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中丞。陈天祥上书元成宗:"兵有不得已而不已者,亦有得已而不已者。惟能得已则已,可使兵力永强,以备不得已而不已之用,是之谓善用兵者也。

去岁行省右丞刘深,远征八百媳妇国,乃得已而不已之兵也。荒裔小邦,远云南之西南又数千里,其地为僻陋无用之地,人皆顽愚无知,取之不足以为利,不取不足以为害……""昔大舜退师而苗民格;充国缓战而羌众安。事载经传,为万世法。为今之计,宜且驻兵近境,使其水路远近得通,或用盐引茶引,或用实钞,多增米价和市军粮。但法令严明,官不失信,可使米舩船蔽江而上,军自足食,民亦不扰,内安根本,外固边陲。以我之镇静,御彼之猖狂。布恩以柔其心,畜威以制其力。期之以久,渐次服之。此王者之师,万全之利也。"

奏章所言,直指刘深出征荒唐,不能成功反而造成一方混乱,触动元成宗逆鳞。于是,陈天祥报告朝廷,辞官回家。大德七年(1303)四月,停止了西南战事,下诏杀掉刘深后,元成宗将陈天祥升为二品中奉大夫,授集贤殿大学士官衔,安排他参与中书省政务。

这次被朝廷再次请出为官已经将近一年了,官居二品,却没有见过元成宗一次。他觉得这是不被重用,加上自己的奏章送上去没了音信,整日郁郁寡欢,总觉得接受了朝廷的俸禄却不能为国效力,便借口有病辞官回家。

走到通州时,中书省派人追到他予以挽留,他执意回归家园。元成宗听说后,派人送来五十贯钱,还特意调派人员护送。陈天祥对着京城叩头致谢,却没有接受那五十贯钱。

武宗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登上了皇位,他派人请天祥出山,天祥又予以推辞。仁宗延佑三年(1316)四月,陈天祥病逝,87岁终。后累赠推忠正义全德佐理功臣,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赵国公,谥文忠。追赠天祥父亲资德大夫、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颖川郡公,谥文康。封天祥母亲为河南郡夫人。元王朝追赠天祥祖父陈忠为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河南郡公,谥号昭懿。

祥有三个儿子,长子孟温,是朝列大夫、泰安州尹,二子叔良,是将仕郎、登封县主簿,三的叫季恭,四十八岁就死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翟氏,二女儿嫁到了张家。天祥去世时有六个孙子,十一个孙女,五个重孙子。

其中孟温有一个儿子叫允中,是他在天祥死后第五个年头,从泰安到济南请张养浩为祖父天祥写了一篇墓志铭。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师根茂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0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