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尧台遗址考古:解读古庙历史与地方文化

闻宁说事儿 2024-09-19 14:14:31

尧台古庙位于宁晋县城东9公里尧台故址之上。

相传,上古时尧帝为传帝位给舜,集万民筑高台(今尧台)举行禅让典礼。舜感尧德,在高台建庙以示怀念。以后尧台古庙世代流传,到了秦代,改成一座坚固的石亭,供人们祭拜。到了明万历年间,万历帝在孟家庄为其母盖了一座奶奶庙,万历帝祭母时途经尧台,进尧亭祭拜,后改建成一座恢宏的尧帝庙。又不知何时,尧帝庙变成了玉皇庙。道光二十六年(1946)重修尧台玉皇庙碑文上记载:按邑治,尧台上有尧庙,今不庙尧乃庙天帝,或讹欤,或易欤,未可知也。

玉皇古庙占地九百余平方米,座北朝南,圈有围墙,整座建筑绿瓦青墙,壮观肃穆,矗立在高高的尧台之上,台下是筑台时留下的数丈深坑,芦苇茂盛,绿树成荫。高下之势,如山如岳。拾级而上正门为正阳门,两侧各有角门。正阳门上有"玉皇古庙"大匾一块,由清末私塾先生刘之翰书写。

院内有东侧房七间,西侧房五间。大殿前小石亭一座,高2米有余,玲珑精致。院中心是一座龟驮九龙碑,碑文由邑人御史孙昌龄撰写,左右各有参天古槐一棵及重修古庙石碑两通。

玉皇庙大殿东西长15米,南北跨12米,高9.6米。庙门为四折式,两侧无窗,用彩色琉璃薄砖拼成犀牛望月图,传说此图两边一明一暗,一年换一次。大殿墙内有十根石玉柱支撑,脊顶上有两条巨龙似腾云驾雾,还有飞鸟走兽盘落脊背。四面出檐,四角卷檐,悬挂铜钟,风动钟响,清脆悦耳。

殿内分三大间,两根合抱粗的八棱石雕神龙盘玉柱托着两根直径1米粗的杨木通梁,梁上有彩绘神龙图。3米多高的玉皇、紫微、长生神像高居供台之上,九条彩塑巨龙于神像头顶盘至大梁之上,威武肃穆。众天神按部就班,各居其位。每年正月初七请神,初八至初十庙会,十分热闹。

可惜这座古建筑陆续被毁于1959年和1966年的文革时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忆和叹息。

改革开放后,尧台村人便开始酝酿重修玉皇庙。在以村民王老权为首,刘小禄、刘玉民、李振义、张学礼、王福恒、李寿通等人共同组织筹备下,于1985年在原址上破土动工。当时尧台三个大队按各自能力筹措砖和木料,村民自愿参加筑建,于当年完成大殿主体。其建筑形式风格仿"玉皇古庙",长、宽、高各12米、9米、7米,略小于古庙,以后又逐年完善,现大殿内供奉的泥塑神像有33尊,殿外有戏台和山门。院内有石碑一座,为道光二十六年重修尧台玉皇古庙碑。院子东南角有县文物部门1992年所立:尧台遗址,宁晋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标志一座。庙院共占地20余亩。

选自《宁晋风物》此篇作者:张廴姮 王彦彩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4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