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88】城濮之战(下)——晋楚联军大决战

春秋史话 2025-05-01 05:00:26

楚国阵营的主帅成得臣被彻底激怒,带着情绪打仗,这对于战役总指挥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忌讳。

楚师带着联合部队北上去找晋军决战,看似主动,其实是因为肚子里憋着火,被对手调动的结果。

晋师以逸待劳,多数将领都认为楚军疲敝,应该直接开战。

晋文公坚持恪守当初的承诺,对敌人退避三舍,后退90里。

晋军很多的将士想不通。他们认为,国君避让臣子,是一种耻辱。对方军队疲惫,正是我方的机会,为什么要退?

晋文公让狐偃去做基层的思想工作。狐偃说:军队的士气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理直的人,士气饱满,理曲的人,士气低落。因为当初楚国对晋国有恩惠,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理直,士气饱满,尽管远道而来,却不疲惫。现在我们国君的军队,为了报答楚人的恩情选择退让,如果他们依然决定进攻,那么情况就反转了,他们理曲,我们理直,士气此长彼消,则能获胜。

决战前夕,晋文公心中不安,一来担心万一输了怎么办,二来依然纠结于楚成王的恩情。

狐偃以为:必须打,赢了会得到诸侯拥护,一战而霸。输了也不怕,晋国有大山大河,敌人攻不进来,本土不受影响。

栾贞子以为:楚国对晋国的恩情是小恩,他们灭了汉阳诸姬,又要染指中原,这是我们整个宗族的大仇,是华夏圈子的大仇。不能因为小恩就忽略大仇。

在诸臣的劝说下,晋文公坚定决心,在城濮与楚师决战。

晋楚双方军力数据:

楚阵营由楚、郑、蔡、陈组成联军,战车1500辆,参战人数4.2万人。

晋阵营由晋、齐、秦、宋组成联军,晋国战车700辆,参战人数2万人,其余联军数量不详,估计加起来在5万左右。

从总兵力上看,两边的实力不相上下,但是战斗力嘛,陈国和蔡国永远是菜鸟。成得臣是不读书还是记性不好,春秋前期的历次战斗,陈蔡哪一次赢过,哪一次不是软肋?

尽管开打前,成得臣叫嚣着:今日必无晋矣!然而他的美好愿景并未实现。

晋国下军胥臣把马蒙上虎皮,当先冲击陈、蔡军队。陈、蔡军队逃跑,楚右军溃散。

狐毛、栾枝用战车拖着柴草假装不敌,吸引楚军追击。先轸、郤溱带领中军拦腰袭击。狐毛、狐偃带领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军溃散。

楚军大败。成得臣赶紧收兵,他所领中军得以保存。

战后,晋文公晋级霸主,被周天子策命为侯伯。

成得臣羞愧自杀,楚国北进的节奏严重受挫,势力范围大面积萎缩,王室与若敖氏的矛盾加剧。

中原诸侯重新团结凝聚,华夏文明圈得到巩固和维持。

自此,晋楚进入130年的两强争霸阶段,先后大决战13次,小战役几乎年年发生,直到吴越崛起,弭兵会盟才消停下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