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85】城濮之战的背景分析,先轸的战前谋划

春秋史话 2025-04-28 03:48:58

西周的国际秩序依靠分封制来维持,分封制又依靠天子的武德来保障。

哪个诸侯或者大夫违背礼制,天子把他抓回来扔进大鼎,做成人蛋肉饼汤。

分封制的最大BUG,没有量化朝贡指标,致使天子把地分出去,却收不到相应的租金。

最终天子没钱供养六师,失去军事优势,分封制在东周就崩塌了。

礼崩乐坏,天下乱成一团,需要建立新的秩序。

最强的诸侯站出来担任霸主,召集大家开会,代替天子来维持局面。

有一点议会制的感觉,但其实一切都是霸主说了算,并不是搞民主。

民主不过是西方故事会的主角之一罢了,让没有资格参与决策的角色参与决策,以增加决策的复杂程度和表演气氛而已。

齐桓公称霸,诸侯看到了霸主的政治效益和附加效益,于是等他死后,展开激烈竞争。

宋襄公希望继承姜小白的头衔,他完全不明白成为霸主的硬性指标之一是武德充沛,结果闹了笑话。楚成王通过泓水战役,破灭了宋襄公的梦想。

宋人虽然没有称霸的条件,但是足具阻碍楚人称霸的决心。宋国绝不附楚,楚王欲霸,就必须解决这个课题。

在郑、曹、卫相继成为小弟之后,楚成王开始对宋国实施外科手术。

宋国只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的机会来了。

在晋献公时期,晋国的实力已经很强,先解决了北方戎狄的侵扰,然后整合运城盆地,继而假道伐虢,占据黄河渡口。

刚要进入中原,骊姬乱政,耽误了20年,直到重耳回国。

晋文公打算援宋。其一,晋国军事力量不输于楚国。其二,争霸的机遇来了不容错过。其三,楚人是蛮夷,攘夷属于政治正确。其四,宋襄公对晋文公有恩。

同时晋文公又有几点顾虑:其一,齐楚不能联盟,否则打不过。其二,秦国不能捣乱,否则很难受。其三,楚成王对晋文公也有恩,直接攻击楚军,不道义。

时任下军佐的名将先轸,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宋国送来的贵重礼物,咱们转手送给齐国和秦国,促使两国站在晋国一边,以保证大环境对楚国不利。不直接救援宋国,攻击曹国和卫国,迫使楚师分兵来救。楚攻晋,晋人被迫防御,避免了恩将仇报的罪名。拿下曹卫的地盘,来补偿宋国的损失,以报往日宋襄公礼遇之恩。而且,楚师一旦分兵,晋国的胜算又大大增加。

先轸的策略滴水不漏,将“伐谋”、“伐交”与“伐兵”结合起来,巧妙化解不利因素,为后世军事思想与实战,提供了经典示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