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岁文徵明行书《杂花诗卷》:耄耋之年力透纸背的绝代风华

天行健有懒人 2025-03-30 14:16:35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时年八十九岁的文徵明展卷挥毫,以金粟山藏经纸书就《杂花诗卷》。这幅纵26.6厘米、横390厘米的长卷,现藏上海博物馆,收录其旧作咏花诗十二首,行草笔墨酣畅淋漓,笔力遒劲如松柏傲霜,全卷无一懈笔,堪称“人书俱老”的终极注脚。卷末题款中,他自述“暇日偶阅旧稿,漫书一过”,轻描淡写间却透露出耄耋之年的从容与自信——以行云流水的笔触重书青年诗作,既是对往昔才情的回望,亦是岁月淬炼下心手双畅的明证。

高龄与艺术的交响 常人难以想象,年近九旬的文徵明仍能以行草驾驭近四米长卷。其笔锋转折处藏锋蓄势,撇捺间锋芒毕露,如《腊梅》诗中“罄口檀心灿蜜房”一句,墨色浓淡相宜,字势如虬枝横斜,暗合诗中腊梅凌寒之姿。这种“力透纸背”的功力,不仅源于数十年临池不辍,更与其“修身养气”的文人生活哲学息息相关。他晚年摒弃仕途纷扰,以诗书画为伴,将生命能量灌注于笔墨,终使肉体衰老与艺术精进形成奇妙共生。

时代缩影与文人风骨 作为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的书法承载着明代文人艺术的巅峰气象。《杂花诗卷》中“行体苍润,风神秀劲”的特质,恰是明代行书“尚意”与“法度”平衡的典范:既有《杨花》诗里“欲垂还起竟飘零”的洒脱逸气,又有《芙蓉》篇中“落日还生渺渺愁”的严谨结体。更可贵者,十二首咏花诗贯穿四季,从傲雪红梅到秋日芙蓉,看似吟咏草木,实则寄寓着文人“以物观我”的精神世界——淡泊名利、寄情笔墨,正是其跨越五百年仍撼动观者的内核。

临摹者的朝圣之旅 面对这幅“神仙不朽之作”,笔者曾苦寻高清影像未果,遂以三星S Pen逐笔勾勒。临摹时尤震撼于《水仙》诗末句“临风欲斌不能成”的枯笔飞白:89岁老人以颤抖手腕驾驭的苍劲线条,竟在电子笔尖下重现出金石般的质感。这种“与古人对话”的体验,恰印证了文徵明艺术生命的永恒性——当千年前的藏经纸化作数字墨迹,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份“热爱抵岁月漫长”的温度。 今将此临摹之作献于《今日头条》,愿与四海同好共赏:在耄耋书家的笔墨山河间,我们读到的不仅是艺术的高度,更是生命如何以淡泊之心超越时空桎梏的终极答案。

0 阅读:1

天行健有懒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