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率部痛歼英国皇家军队,授少将任中组部长,可惜晚节不保被撤职

村人说史实 2025-03-21 07:31:42

纳兰性德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往今来,不少人忘却开始时的美好愿景,时光荏苒,特别是身居一定的位置之后,没有守住这份坚守本心的信条,或者被一时的眼前的利益迷住双眼,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结果承担了严重的后果,今天我们要提及的一位主人公,他大半生投身革命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凭借过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经受过残酷的考验,并立下了赫赫战功,令人遗憾的是到了晚年的时候,迷失了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晚节没有保住,导致从顶峰重重的跌落了下来,他名叫郭玉峰。

郭玉峰,河北海兴县郭家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那时正是学徒工的他才19岁,像全国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满怀热血毫不犹豫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他来到完县的时候遇到一支八路军的队伍,随即入伍。由于他人很机灵,做事勤快,作战勇敢,在部队里很快脱颖而出,先后担任晋察冀根据地三分区二团连指导员、组织干事、支队副政委、组织科长、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参加了百团大战、曲(阳)阜(平)战役、五郎桥战役、河赛大战、王林口战斗。

郭玉峰虽然不是直接一线作战指挥人员,由于他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部队英勇杀敌,又积极参与作战指挥,表现突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因多次立功受奖,已经晋升为师级干部,抗美援朝时期,担任64军191师政治部主任的郭玉峰入朝参战,其中,他的军事生涯中打得最出彩的一仗,那便是率部在马良山防御反击战役。

马良山,位于朝鲜半岛三八线临津江北边九化里东北、涟川西北,东距临津江4公里,主峰海拔317米,地势十分险恶、战略位置重要,是朔宁以南锁钥之地,是高栈下里新村、金尺洞、回山洞一带制高点,也是临津江西岸制高点。担负马良山地区防御任务的正是郭玉峰所部191师。

此时,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处于打打停停状态,与志愿军打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人提出谈判,谈判的地点在三八线南侧,靠近西海岸的开城近郊来凤庄一所具有东方建筑风格的古朴典雅的庭院,此地原是朝鲜高丽王朝的古都。谈判开始,美国人以武力相威胁,拒绝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理由是:海空军优势必须在地面得到补偿,所以要求中朝军队在现有防御位置后撤1.2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我方代表的严正拒绝。

此时,美方认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可以用武力获得,于是派出重兵,突然袭击我马良山阵地,于是,围绕这个重要的军事阵地,展开了多轮攻防战。抗美援朝中著名的马良山反击、防御战役就此打响。

在马良山与志愿军对垒的,是英军第28旅苏格兰皇家边防团,这支部队是英军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团,更重要是一支老牌的部队,于1689年由利文伯爵招募组建的部队,这支有数百年历史的英军部队,善于打阵地防御战,作战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硬仗和恶仗,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打过仗,当然,一些军官也参加一百多年前1840年的鸦片战争,手上也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用船坚炮利对清朝的“降维打击”,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百年时间里,各国列强强迫与中国签订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推进一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正如一些侵略者的名言“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志愿军191师5与英军进行了二个阶段拉锯式激烈战斗。第一是我方坚守,敌军争夺。美英联军按照惯例对216.8高地进行炮火覆盖,弹丸之地被整整轰炸了3个小时后,美英联军开始在坦克飞机掩护下向阵地攻击。我军便使用了整个守备的部队和配属的工兵,逐步地修筑起各种坑道式的工事——隧道、避弹室、弹药库、带掩盖的交通沟等。白天抗击敌人的反攻,晚上勇士们就用自己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经过许多个异常艰苦的日夜,硬是把一个偌大的马良山一分为二:地面上的和地底下的。从外表上看来,它似乎只是什么也不存在的几座秃山头,然而,千军万马却在它底下神出鬼没。依托这座“地下长城”,我们能大量地杀伤敌人,长期地坚守阵地,能攻能防,可以训练也可以休息。它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增加了我们坚持持久作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条件和信心。

敌人不断地组织反攻,但都被我们一一坚决地击退了。经过半个月的攻防战,马良山的主峰317高地已经被炮弹、炸弹削低了2、3米,面对敌人的无数次的进攻,我军依靠地下坑道工事,避开了敌人的狂轰滥炸,不时地冒出来给敌人致命的打击。守备280以西高地的某部九连,半个月来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大量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一次大规模的敌方炮击空袭中,阵地落炮弹3万余发,重磅炸弹80余枚,轻型炸弹难以计数,但我全连无一伤亡。在敌人疯狂的进攻面前,我马良山阵地岿然不动。

第二是敌方防守,我军抢夺。敌军占领马良山部阵地后,加固工事,很快形成以地堡群为骨干,交通壕、散兵坑相连接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修筑了密密麻麻的碉堡上百个(不包含暗堡数量),阵地前沿设有10米宽的屋脊形铁丝网,还专门布设了雷场。此时,敌军以为这样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固若金汤。居高临下的敌军天天无故向周边志愿军阵地甚至村居发射炮弹发泄仇恨。

此时,我军为了麻痹敌人,给敌人造成不准备攻占马良山阵地的假象,让他自我感觉良好,误以为志愿军缺少重武器,已无力争夺马良山了,渐渐丧失了警觉,然而,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这表面的平静下,191师在师领导郭玉峰等领导下,正全力为大反击做准备。一部隐蔽地从峰火山分别向前挖掘了15里长的战壕、火炮掩体和隐蔽洞,各攻击分队在敌前沿200~500米距离的进攻出发地上,利用夜暗秘密构筑了5个步兵连的屯兵洞和相应的指挥所。

这天下午时分,马良山阵地的英军下认为平安无事的时候,我军发动突然袭击,此时英国大吃一惊:志愿军不是在晚上进攻吗?居然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气定神闲地对据守马良山的英军发起了攻击。志愿军首先进行炮火准备,以山炮、坦克炮进行破坏射击,只见一发发炮弹从志愿军炮兵阵地上腾空而起,拖着欢快的叫声,像长了眼睛一样,扑向英军阵地上的一个个目标。

自以为熟悉志愿军战斗规律的英国军官,认为接下来志愿军肯定是大部队冲锋了,于是,立即命令所有士气各就各位,进入阵地展开队形,架好枪,做好迎击志愿军步兵冲锋的战斗准备。当炮火烟消云散的时候,却发现阵地前面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正当英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时,只听空中传来了令人窒息的炮弹撕裂空气的声音,这时除了大口径火炮炮弹的声音,还有喀秋莎火箭炮火箭弹刺耳的爆炸声。

原来,我军正是设计好用来引诱他们走出掩体的。然后集中火力全面攻击这些敌人,这一轮打得英军晕头转向,一名英军俘虏说:在第一次猛烈炮火停顿后,听到步机枪的射击,我们以为是步兵冲上来了,不料刚探出头来,更厉害的炮火又打过来,大出我们预料,我们不少人被炸死。我赶忙逃回坑道,吓得浑身发抖,没有想到你们的步兵就冲了上来,我连举手缴枪都来不及了。”

我军针对英军固守阵地不出,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引蛇出动战略,一举消灭英军王牌军队“皇家苏格兰团”,是狂妄傲慢的所谓日不落帝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人民军队交手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极大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信心,自此,他们终于领会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威风扫地。马良山也因此成为英军的“伤心岭”,和美军的“伤心岭”上甘岭一样,在朝鲜战争发出耀眼的光芒。

整个马良山战役中,志愿军191师击落敌机14架,击毁敌军坦克6辆,毙伤俘敌4340人,取得大胜。由于马良山战役的胜利,稳定了我军西部战线,也让我方在谈判桌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更为重要的是著名的英国皇家功勋部队,覆灭志愿军手里。对英国的震动是十分巨大的。要知道,在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国人在中国还是“横着走”,没想到短短的一个世纪过去,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后来,有记者采访英国一位重要人物时,他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人了”。

这次马良山战役的全面胜利,当时上级发了捷报,还在解放军报上刊登英雄照片,郭玉峰等指挥此役的领导更是载誉而归: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他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国后,郭玉峰晋升为军政委,在之后的1964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两年之后,他被誉为“全军优秀的军政委”选拔进了中组部工作,随后担任了中组部部长一职,成为一名高级干部。

然而,在他担任中组部部长四年之后,由于他对一些“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平反、还有协助他人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等系列问题,接受组织调查,随后认定犯了严重错误,认为是晚节不保,后被撤销职务,回到老家生活,鉴于他在战争年代期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上级批准每月发给150元的生活费。直到2000年因病去世,终年81岁。

0 阅读:19

村人说史实

简介: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