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许多人热爱着文学艺术,真是一个奇迹。特别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尤其是退休后,继续追寻着年轻时的文学梦,心里无限的感慨。
近些年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这一代人,年轻时正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时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表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可以出名,得一个文艺类的奖项就可天下知,让人崇拜敬仰,成为青年的偶像。文艺青年层出不穷,文艺创作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但毕竟梦想成真、真正成功的人还是少数。

后来,许许多多的人因为要养家糊口,或者工作繁杂,就把这梦想藏在了心中。现在他们已经退休,即使不退休也退到二线,实现了时间自由,年轻时的那个梦想和爱好就一下冒了出来,许多人就继续去追寻。
可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那种全民读小说、吟诗歌的氛围早已经不再,也没有谁再去找穿红裙子的女孩,再去找时代的回答。文艺许多时候成了某种圈子,有的杂志版面成了交换的筹码,给陌生作者投稿回复的编辑已凤毛麟角,采用自然投稿的无名作者的作品的杂志已成稀世珍宝。多的只是变作各种法子经营的活动与平台。
退休一年,看了许多征文和评奖的消息,偶尔也参加了一些,观察到有这样几种征文或评奖活动没必要参加。参与了无非就是一个冤大头而已。
第一种,是没有稿费或用打赏的比例作报酬的平台。这种平台不但不发稿酬,还要求作品是原创,并且要作者转发朋友圈或各种群,有的承诺打赏费超过多少,将打赏费按一定的比例作为稿酬发给作者。这里面有这样几种猫腻:
一是要求原创。这样是可以根据阅读量,平台的主人可获得平台给予的奖励。非原创是没有这奖励的。二是要求转发朋友圈。目的就是给平台当义务宣传员,免费为平台在朋友间宣传推广。三是打赏费。许多人的作品愿意打赏的人多半是至亲好友。这就是帮平台拉了一次赞助。
第二种,是没有稿费的杂志。原来,报刊用了你的稿子后,都有稿酬和样刊样报。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刊物,有刊号,但征稿启事里明说是没有稿费的。有的人想,没稿费能发表也好。但你把辛苦创作的文艺作品投过去,接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里会有一句,至少要购两本以上的杂志才能刊发。每本杂志50元。许多作者不在乎这百把块钱,就买了。寄回来的刊物确不像正规杂志,有的把作者姓名或省份都搞错。才发现,是编辑部用你的稿子赚了你的钱了。

第三种,是名目张胆的收版面费,或变着花样收费。前久网上曝出一些杂志发一篇多长的诗文按所占的页码去收钱,这真是报刊界的一大丑闻。随后,许多报刊都僻谣没有些事。有的报刊征稿启事里不说,但你的稿子投过去后,回复的信里却说,稿子可用,但要订一年的刊物才可以发一千五百字左右的散文和一首二十行左右的小诗。一年的订费四百左右,不贵,但让人有上当的感觉。碰上我这样的人,也就作罢了。
第四种,是搞什么杯征文评奖活动。名字取得很响亮,原因说得冠冕堂皇。当作者把作品按要求投过去后,先在某平台上发,要求作者转发。等时间到了,再给作者发一个获奖通知,通知作者到某地参加颁奖典礼,获奖等次现场通知,不参会就视为自动放弃。但参会要交二三千元不等的会务费,会议还安排了风景名胜的游览。交这点钱,有吃有住有玩,也不为过,即使组办主赚点也是应该的。但就是有一种给人被骗的感觉。
出名要趁早。老都老了,出名干什么?何况现在你发几篇东西,获得过什么奖,已经不能名利双收,反而是蚀本生意了。你要名,别人要利,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文艺圈。
凡是要交一分钱才能发作品的刊物或评奖的活动我都是不参加的。报刊瞧得上我的诗文就发,我敬佩你,评奖也不奢望。现在网络发达,想发东西,自己注删一个帐号也就发了。花钱评奖获得的名誉,粪土不如。
朋友们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