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女特工赴台潜伏,遗骨32年后归国,罗青长说无愧周总理叮嘱

千秋过往 2024-11-17 16:42:45

1982年9月16日,一架由香港方向飞来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滑行过程中,飞机广播通知:“本次航班因肩负了一项特殊使命,所有旅客请暂时留在座位上等待通知。”

在所有乘客疑惑的目光中,前排一名白发苍苍的男子将自始至终一直置于双膝上的黑色皮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用黑布包裹的骨灰盒,双手平握紧抱胸前,站到舱门口。在机舱门缓缓打开,阳光洒进飞机那一瞬间,男子泪流满面,对着骨灰盒喃喃说道:“四妹,我们回家了。”

此刻的停机坪上,早有两辆军用吉普车在此等待,一行身着黑衣,胸口佩戴白花的工作人员分站两侧,庄严肃穆。队伍最前方的一名老者疾步上前,对着男子怀中的骨灰盒深深鞠躬,眼中泪花泛起,哽咽着说:“萧明华同志,欢迎回家”。

这时,飞机上的一名乘客透过机舱玻璃认出了鞠躬老者的身份,失声说道:“他是专门负责对台情报工作的罗青长部长。”

罗青长是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长期负责对台情报工作,他是周恩来生前最后召见的人。1975年12月20日晨,病危的周恩来召见罗青长,将我党在台湾的情报网络全部转交给罗青长负责,周恩来在弥留之际特意嘱咐他:“不要忘记那些身在台湾的同志,即便他们是死了,也要想办法让他们魂归故里……”

罗长青一行人簇拥着萧明华的骨灰盒坐上车子疾驰而去,到达庄严肃穆,门楣上悬挂着黑底白字的中南海怀仁堂。在这里,中共中央调查部特意为潜伏台湾的红色女特工萧明华举办了隆重的追思典礼。中共中央调查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的前身。

仪式之后,萧明华烈士的遗骨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从1948年萧明华赴台算起,如今的归来是34年的等待。萧明华的家人这才知道萧明华原来是一位中共红色情报员,她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潸然泪下,满腔思念和悲愤化为三个字,让人在萧明华的墓碑上刻下三个字——归来兮,心里的她快归来吧……

女特工萧明华的潜伏要从解放战争开始说起。

1948年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集结重兵,以集团军对战逐鹿中原,拉开辽沈战役序幕,这一战打了52天,在同年 11 月 2 日结束,国民党军被歼灭47万。实际上这一战国民党损失的47万生力军不是全部被消灭,很多国民党士兵被俘后经过忆苦思甜和积极的思想工作加入了解放军。

辽沈战役的失败不仅让国民党损失惨重,而且丢失了全国的工业重镇东北三省,此消彼长,形势已经不敢乐观。蒋介石也很务实,在震惊之余开始思考退路,计划撤退台湾,另起炉灶。

蒋介石为此颁布了四道命令:

第一,派遣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陈诚是军事人员,将台湾纳入军事化管理,为后续做好准备;

第二,转移文教方面的力量,像朱家骅、胡适等重要的学者、知识分子,全部请到南京,送到台湾去。由于战火纷飞,国民党已抽不出太多力量,在这项转移命令上以自愿为主,因此有不少人去了台湾,也有不少人留了下来,开始了迥然不同的后半生;

第三,将储存在各地的黄金、外汇、珠宝等,尽可能地全部带走,转移到台湾;

第四,把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还有中央研究院以及政府里面的重要档案,全部运到台湾去。

可以看出蒋介石是要把全国的文物、文化、教育、人才和经济打包带到台湾。如果是换个军阀或土匪可能只想到黄金,蒋介石这点比苏联人层次高多了。苏军攻克柏林后就知道抢夺机床、设备、收音机、自行车、金银往国内运,后面才知道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26岁的萧明华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这种情况下收到赴台邀请的。

萧明华那时还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读书,该校地处四川省江津县白沙镇,在抗战时内迁到四川的,鲁迅和陈独秀都曾在这所学校任教。萧明华才华横溢,那时已经发表了多篇散文、杂文、小说,被誉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明华生在国统区,长在国统区,为何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日军死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曾激励了无数青年热血澎湃,保家卫国。那时的萧明华热烈拥护国民政府,但在抗战胜利后,她的观念开始改变,因为她发现国民政府救不了中国,给不了国人公平和尊严。

蒋介石为了获得西方支持,答应西方列强重返中国,继续执行满清丧权辱国签下的不平等条约。这些已经足够让国人心痛和悲愤不已。尤其是美国大兵进入中国后,骄横跋扈,吃喝嫖赌,享受着高国人一等的待遇肆无忌惮。

要知道中国共产党在1924年11月,第三届中央发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时,就提出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两党的境界和手腕高下立分。

压垮萧明华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46年12月24日晚上,两名驻华美军士兵喝醉酒后,在北平东单操场强奸了一名北大女学生。国民政府的第一反应不是惩恶扬善,而是企图掩盖事实,通知新闻媒体封杀此消息,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维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小失大。

当时正在报社兼职的萧明华义愤填膺,说:“一个连自己国民都无法保护的政府,要之何用?”萧明华力挺《新民报》等几家报纸冲破当局的封锁,公开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参加从北大、清华校园发起的学生抗议游行,席卷全北平。

面对压力,驻华美军不得不将两名士兵开除、遣返,然而这两名美国大兵回到美国后,美方立刻以证据不足当场释放,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消息传到国内,国内媒体无不扼腕叹息。

在这种情况下,萧明华认识了重庆老乡,也是北师大教授的朱芳春。朱芳春还有一个身份是冀中军区敌工部干部,北平地下党负责人。朱芳春给萧明华送去不少进步书刊,包括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见萧明华没有反感之意,立刻趁热打铁,将她吸纳进了中共地下党。

1948年,执教过萧明华的大学者台静农邀请萧明华赴台湾任教。朱芳春郑重地对萧明华说:“潜伏工作是危险的,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意志,还有远离故土,无法侍奉双亲等。所以在你做出决定之前,你可以认真地考虑几天。”

萧明华坚定地回答:“我已经考虑好了,自古忠孝两难全,我愿意为革命事业放弃和牺牲一切,纵然是死也无愧于天地、自己和父母。”由于时间紧迫,萧明华立即动身,千里迢迢赶回家中和父母话别,义无反顾横渡怒海,对于此行的任务她未吐露半字。

萧明华赴台后顺利进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并在国语日报社兼职。如何开展工作渗透国民党政府机构获取情报?萧明华走了两步棋:

第一步棋,她依托自己任教的高校,以社会研究为课题创办了一个读书会——台新盟,全名是台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那时没有手机、电脑、电视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非常贫瘠,而且90%的人都是文盲,这样的读书会属于高档社交,非常受人欢迎和尊重,不少台湾军政、教育、文化阶层的能人异士加入。

第二步棋,经济援助。解放军的攻城拔寨速度非常快,辽沈战役52天,淮海战役60多天,平津战役40多天,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跑路时只收拾了一些细软,房产、地契等固定资产根本没时间处理,何况很多百姓家产寥寥,早已被国民党的“金圆券政策”偷梁换柱搜刮得一干二净,穷困潦倒地抵达台湾。

萧明华背靠中国共产党情报部门的财政支持,手中闲银无数,出手大方,经常对这些成员慷慨解囊、进行资助。

这一招果然奏效。面对萧明华的双管齐下,加上这些军官和行政人员对国民党高层贪污腐败的不满,在军事上一溃千里的愤慨……萧明华顺利策反了国民党要害部门不少工作人员,成功获取了国民党的《海南岛防御计划》,《舟山群岛防御计划》和《台湾兵要地志图》。

后来解放军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萧明华提供的这些情报功不可没。尤其是《台湾兵要地志图》,它是当年日本统治台湾时,日军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精准测绘的台湾地形、地貌、军事设施、港口、资源分布等关键信息的,对于台湾的军事价值不可估量。

国民党对这份《台湾兵要地志图》非常重视,保存在一个秘密房间的石墙内,设有两把锁,只有两个人共同打开才能取出地图。萧明华成功渗透进了国民党国防部三厅,并设计了一场食物中毒,让其中一人无法到场,只能委托他人使用钥匙,成功用微型相机获取了这份情报。

这些情报通过台湾和福建探亲的渔民悄悄带回大陆。萧明华领导的“台工组”连续六次送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

萧明华在台湾的情报工作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她在大陆的上级朱芳春出事了。为了配合解放军的攻势,朱芳春在北京组织学生运动,激怒了当时还未起义的傅作义,被全面追捕。

为了避免被捕,朱芳春化名为“于非”,几经辗转到达台湾与萧明华会合,并肩作战。为了避免流言蜚语,两人假扮起夫妻。然而我们忽略了朱芳春的影响力,他本来就是北大教授,还带领学生到处搞运动,整个北平的军政要员对他是非常熟悉。

傅作义起义时,对于不愿意起义的人是准备了飞机,人各有志,将他们送走。这些人中有人到了台湾,认出了化名于非潜伏在台湾的朱芳春,暴露在所难免。

1950年2月6日的晚上,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破门而入,闯入了萧明华的宿舍,朱芳春当时在外活动,恰巧不在家。萧明华镇定地说:“请容我换一身衣服。”趁机取下了搭在竹竿上的衣物,给尚未回家的朱芳春发出了报警信号:“竹竿无物,危险勿入。”

萧明华被捕后,台湾军警试图从她身上挖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的情报网络,对萧明华施以辣椒水、电椅、老虎凳、捆绑拷打。

萧明华的手臂被吊着拷打而断裂,手指被一根一根捶打骨折,指甲盖被拔下,以至于连自己的头发都梳不了,日复一日,遍体鳞伤。萧明华以惊人的毅力,扛住了这些酷刑,审讯人员见硬的不行,利用美军教官教导的逼供新招数,让萧明华连续五昼夜不睡觉,想让她心理崩溃失去自控力。这些照样被萧明华扛住了,没有透露任何机密。

萧明华软硬不吃,让台湾当局很无奈,只能将她关押在保安司令部的监狱里。在遭受了278个艰难日子后的1950年11月7日,看守给萧明华送来一碗鸡腿饭,这预示着萧明华将在第二天被处决。

狱友们抱着萧明华泪如雨下,萧明华对狱友们微笑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死后不要把我的遗骨带回家乡,就把我埋在台湾吧,我要亲眼看着它被收复。”

萧明华拿出离开家时母亲给她的黄杨木梳子,让狱友给她最后一次梳头。她的双手指骨已经被打得全部骨折、残疾,无法动弹。

梳理好头发后,萧明华脱下囚服,换上了自己的衣服,穿上了朋友探监时给她的新鞋袜。那一夜她没有睡觉,编织起一件毛衣,那是她答应送给一名狱友的,她要在走之前做完。

1950年11月8日黎明时分,黑暗的牢门打开,这是启程的音符。萧明华从容不迫地站起来,高昂着头听完军警对她的宣判,接着镇定自如地拿起笔来,给家人写遗书。

随后萧明华和她的三个战友被车子拉到台北马场町刑场。当国民党军警命令她们跪下时,萧明华拒绝了,走向沙滩,面向祖国大陆,她的家乡……萧明华慷慨就义时年仅28岁。

朱芳春接到预警后顺利躲过搜捕,通过重金贿赂台湾东部防守司令部少校参谋白静寅取得谍报人员证件,以军眷名义,冒领出境证搭沪广轮离开台湾,返回国内。

罗青长没有忘记周总理的叮嘱,没有忘记海对岸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朱芳春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在他们的努力之下,1982年9月16日在萧明华牺牲32年后,萧明华的三哥萧明柱搭乘飞机从台湾起飞,经过香港转机,将萧明华的骨灰秘密从台湾顺利带回大陆,安葬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

几乎同时,中共中央调查部公开解密部分档案,追认萧明华为“革命烈士”,至此萧明华的母亲、家人、亲戚和朋友才知道萧明华中共红色特工的身份!

萧明华的墓碑背面没有按惯例备注她的生平,只有三个字,那是她的战友朱芳春应萧母的要求手书的“归来兮”,寓意魂归故里。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