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文了解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约有53万儿童存在性早熟,儿童性早熟的患病率约为0.43%,而经济发达城市可高至1%。
性早熟严重危害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长,它已成为继肥胖之后困扰儿童健康的第二大问题。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的发生率男女有明显的差异性,女性儿童的性早熟发生率占90%左右,明显高于男性儿童。
正常情况下,女孩的乳房在8岁以前处于静止状态,尚未发育,胸部平坦,只有小乳头隆起,乳头、乳晕呈粉色,与男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女孩在8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可伴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如腋毛和阴毛的生长、生殖器颜色加深、小阴唇变大等,或10岁以前出现月经来潮,被称为性早熟。
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影响身高
性早熟最明显的危害,就是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儿童提前分泌过多的性激素,让他们在短期内骨骼快速增长,身高突增,骨龄超过实际年龄,加快骨骺闭合速度,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小孩,矮大人”现象。
2影响体重
性早熟可导致体重增长加快,部分女孩出现超重或肥胖。
3严重影响心身健康
对于女孩子来说,慢慢隆起的胸部可能会面临同伴的指指点点,会给她们带来心理负担,使她们经常自卑地含着胸,长期下去就发展成了驼背,还会导致她们出现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
这种提前发育的困扰和不安,甚至会影响孩子专注于学业。
4影响生育力
女孩子性早熟,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不匹配,再加上生活阅历浅,自控能力差,可能会导致性行为提前,如果不注意避孕,还有可能引发流产,对孩子以后的生育影响很大。
5易发生某些疾病
有研究指出,性早熟会导致儿童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如乳腺癌、骨质疏松、及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
如何预防性早熟?
1合理安排饮食
研究发现,挑食、经常食用“洋”快餐、经常食用营养滋补品(如人参、冬虫夏草等)以及经常食用高脂、高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是儿童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
所以,应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拒绝或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控制每天的总热量,相应增加新鲜蔬果、粗杂粮及奶和奶制品。
另外,烹饪方式尽量避免、减少烧烤、油炸以及煎等方式,宜采取煮、蒸的方法。
2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为3%~19%,而儿童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所以,要控制体重,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必要时减肥。
3避免开灯睡觉
研究发现,开灯睡觉会导致性早熟。
这是因为夜晚是褪黑素分泌的高峰期,而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恰恰褪黑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减少了性激素的分泌。
所以,开灯睡觉会通过减少褪黑素的分泌而增加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性发育,导致性早熟的出现。
4禁用外源性激素
家长应妥善保管好避孕药和化妆品,避免儿童接触到。
避免儿童进食含有激素的食物或保健品,如蜂王浆、蜂胶、胎盘、雪蛤以及增高、益智的保健品等。
5避免接触色情信息
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语言、画面,而且可以从网络上接触到大量的黄色性信息,这些都会过早刺激到儿童心理,极易诱发性早熟。
此外,一些家长,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订娃娃亲”或“将孩子嫁给谁”一类的话题,这些话会对儿童的性萌动和性意识觉醒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6及早治疗某些疾病
如垂体肿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卵巢肿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疾病可引起性早熟,在确诊这些疾病后要尽早治疗。
作为家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要加以重视,平时要多留心孩子是否有性早熟的症状。当孩子疑似发生性早熟时,应尽早到正规的儿童内分泌门诊进行规范诊治。
参考资料:
[1]石良艳,熊丹妮,黄丽娟,阳艳,徐真,刘璐,陈德军,庞小双,段洁.女性性早熟中国诊治共识解读[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09):1-6.
[2]盘梅淑,骆峰,马海英,张驰,卢柳欢.盆腔超声联合骨龄指数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39(06):928-931.
[3]季一姝,王伟杰,张丽英,周河雷.儿童性早熟与生活方式及家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10):9-11.
[4]曾淑贞,程波,石炼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女童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3):399-400.
[5]田宇波,王祯.血清指标联合MRI诊断早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价值[J].安徽医学,2022,43(06):691-694.
[6]焦素敏,谷卉姿,袁红梅.肥胖儿童血糖、血脂代谢特征与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5):138-140.
[7]刘桂华,张晓燕,刘静,徐晓琳.江阴市学龄期儿童膳食模式与女童性早熟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04):660-663.
[8]刘丽芳,金海菊.儿童性早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03):506-508.
[9]曹晓辉,尹旭,白健,陈琦,刘星余,刘荣佳.超声联合血清性激素检查对女童性早熟的鉴别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2022,21(05):480-484.
[10]吴文萃,唐蓉,黄志才,陈光莲.超声联合骨龄指数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04):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