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随着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正式拉开帷幕,AMD方面也在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包括台式机CPU、掌机平台、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全新独显在内的多种新品。
在AMD此次的一众新品里,有一些是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就已多次预告、堪称备受瞩目的性能王者,也有一些更偏向主流市场,有望为注重性价比的玩家带来惊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AMD在今年CES推出的这批庞大的新品阵容。
锐龙9000系添新品,“X3D”旗舰亮相
首先登场的,是锐龙9000系处理器中的顶级型号锐龙9 9950X3D。
它拥有16颗“Zen5”架构大核,并配备了第二代AMD V-Cache缓存技术。也就是说,它的缓存也是被封装在CPU晶圆的下方(而不像此前5800X3D、7800X3D那样覆盖在CPU核心上),通过硅穿孔技术与CPU进行互联。
从结果来说,这就使得锐龙9 9950X3D具备144MB的总缓存容量(16MB L2+64MB L3+64MB V-Cache),同时拥有与锐龙9 9950X相同的5.7GHz默认峰值主频。
根据AMD方面的说法,在高主频和超大缓存的加持下,锐龙9 9950X3D在多达40款游戏的性能测试中,平均可以实现比前代7950X3D提高8%的帧率水平。
与竞争对手的酷睿Ultra9 285K相比,锐龙9 9950X3D的游戏平均帧率优势更是扩大到了平均20%的水平。
而且因为新的3D V-Cache缓存不再会有阻碍CPU散热的缺陷,再加上Zen5架构本身就大幅改善了超线程和AVX-512性能。所以哪怕是在原本X3D CPU“不太擅长”的生产力场景,锐龙9 9950X3D也能比9950X和285K分别领先平均13%和10%。
当然,除了最顶级的9950X3D,AMD也按惯例同时发布了采用12核设计、具备5.5GHz峰值主频的9900X3D。值得一提的是,它的TDP仅为120W,或许会比170W TDP的旗舰产品更适合用在一些紧凑级游戏主机或工作站内部。
与此同时,AMD方面也预告了将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登场、代号“Fire Range”的HX系列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产品线。目前已经公布的有三款型号,分别是16核、5.4GHz的锐龙9 9955HX3D,不带V-Cache的锐龙9 9955HX,以及12核的锐龙9 9850HX。
这三款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明显都使用了与桌面版Zen5锐龙9相同的核心设计,只是通过特挑和电压控制,将TDP限制在了仅有54W的典型值上。很显然,它们全都主打16英寸以上的全尺寸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产品形态。在这里唯一的“槽点”,可能就只在产品命名方面了,毕竟锐龙9 9850HX很明显是桌面版锐龙9 9900X的变体,但它的命名却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八核心的锐龙7 9800X系列。
锐龙AI 300系补完,超高端和主流级都有了
相比于命名清晰的桌面版锐龙,AMD此前在笔记本平台的产品线的确有点让人容易混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他们的Zen5架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只发布了面向高端的锐龙AI9系列少数几款型号。由此也就造成了之前市面上锐龙7000HX(标压)、锐龙8000H、HS(低压),以及锐龙AI 9 300(新架构)“三代同堂”的局面。
好在在此次CES期间,AMD总算是大规模发布了锐龙AI 300系的大量新型号,其中就囊括了从主流级别到新概念旗舰的更广阔产品定位。
首先是锐龙AI5 340和锐龙AI7 350两款新品,它们分别具备6核12线程、8核16线程的CPU规格,均带有50TOPs算力的XDNA2架构NPU,TDP可以在15W到54W的范围内配置。不过AMD目前暂未公布这两款CPU的具体核心构成和它们所集成的GPU方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必然包含了Zen5c小核,不可能全都是Zen5大核。
其次,AMD也终于公布了此前传言许久的“Strix Halo”超大型移动APU产品线,它被划归到锐龙AI MAX和锐龙AI MAX+两个序列里。
以其中最高端的锐龙AI MAX+ 395为例,其包含16颗全大核的Zen5 CPU核心,峰值主频为5.1GHz。与此同时,它还集成了50TOPs的XDNA2架构NPU,以及规格堪称恐怖的40核RDNA3.5集成GPU。
根据此前曝光的信息显示,这颗大概率会被称为“Radeon 8060S”的GPU拥有2560个ALUs、160TMUs和64ROPs的核心配置,其在2800MHz下的浮点算力可达28TFlops以上。为了“喂饱”如此巨大的核显,AMD也给锐龙AI MAX+ 395配备了惊人的256bit LPDDR5X-8000内存规格,最大内存带宽高达256GB/s,并通过“动态内存”机制,实现了CPU、GPU和NPU之间的内存带宽自动分配。
那么如此惊人的核心规模,会带来怎样的性能水准呢?根据AMD方面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与竞争对手的酷睿Ultra 9 288V相比,锐龙AI MAX+ 395的平均专业渲染性能高出2.6倍,最高可达4倍以上的惊人优势。
而在更偏“游戏向”的测试场景中,锐龙AI MAX+ 395的成绩也会比竞争对手高出2倍以上。
甚至得益于本身自带的超大规模核显、超大带宽内存,锐龙AI MAX+ 395还成为了业内首款能够运行700亿级别离线大模型的PC处理器方案。在使用为其优化的开发环境时,锐龙AI MAX+ 395能够发挥出比桌面版RTX4090 2.2倍以上的生成速度,同时TDP比后者低了多达87%。
不难看出,锐龙AI MAX+以及定位略低一点的锐龙AI MAX系列处理器,都堪称是整个x86处理器领域有史以来在“超大核显、超大型SoC”领域的惊人力作。
从目前AMD公布的首发产品阵容来看,它们既可以定位于超小型高性能工作站,也能用于“无独显”、但性能胜似独显的超便携游戏本。只是不知道锐龙AI MAX+和锐龙AI MAX系列未来是否也会有能够搭配高性能独显的产品形态,而它那颗巨大的内置核显又是否可以与AMD自家的移动独显有额外的“联动”效果?对于这一点,我们三易生活后续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Radeon RX 9070系列,新架构这次更亲民
除了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的新款CPU,AMD在此次CES期间还正式公开了他们的新一代独显产品线,也就是全新的Radeon RX 9070和RX 9070 XT。
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显示,Radeon RX 9070系列基于新的RDNA 4架构而来,是AMD首款基于4nm制程的独立显卡设计。按照官方说法,新架构“优化”了计算单元,“改善”了每个计算单元的光追性能,大幅加强了AI加速能力,并拥有更好的媒体编码质量。
从目前已知的具体架构信息来看,RDNA 4主要的改变点似乎也的确集中在AI加速器、光追加速器,以及显示引擎方面。因应这些改变,RDNA 4架构也会具有“专属”的FSR 4超分功能。其很可能会是AMD旗下第一款真正基于机器学习的游戏超分算法,最高可以支持到4K分辨率的超分处理,再加上它依然兼容与AMD帧生成和低延迟功能“同开”,最终的画质表现相当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似乎是得益于新GPU架构引入了更强大的AI性能,AMD也将伴随着Radeon RX 9070系列推出名为“Adrenalin AI”的新驱动程序,并且这一驱动将会引入图像生成、本地文档总结、自然语言问答等一系列端侧AI功能。如此一来,消费者再也无需去折腾那些或麻烦、或需要付费的第三方PC AI应用,相当于变相将“AI PC”的门槛大幅拉低。
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AMD方面透露的信息显示,基于RDNA 4架构的Radeon RX 9060和RX 9070系列,这次的产品定位将会高于上代的“60系”甜品卡(比如RTX 4060、RX 7600 XT),但最高不会超过RTX 4070Ti、 RX 7900 XT。
换句话说,在引入了新制程、新技术后,即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登场的RX 9000系显卡,至少一开始将会表现出非常亲民的定位。
x86游戏掌机,2025年的新方案也愈发合理
自从2022年Steam Deck诞生以来,“x86掌机”这个品类就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来自AMD的一系列低压移动平台因为在功耗和图形性能方面的优势,很明显的在x86掌机市场占据了主流地位。
此前在2023年春季,AMD发布了专用于x86掌机的锐龙Z1、锐龙Z1 Extreme两款CPU产品。在这之后,可以看到一些一线大牌基于这两个平台推出了颇有影响力的掌机产品,但同时也有很多其他品牌依然选择“传统的”锐龙低压笔记本电脑方案来打造它们的掌机。
为什么会这样?纵观此前的锐龙Z1、Z1 Extreme就不难发现,与同期的锐龙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相比,它们尽管功耗更低、但在峰值性能上确实也没有明显优势。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AMD明显在2025年的锐龙Z2系列产品线上做出了针对性的改进。
可以看到,锐龙Z2系列这次包含三个型号,是锐龙Z2 Extreme、锐龙Z2、锐龙Z2 Go。其中Z2和Z2 Extreme均提供8核心16线程CPU配置,并且全部锐龙Z2系列集成的GPU均从12核起步,最多可以达到16核的配置。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它们的GPU最差也是Radeon 880M这个级别的规格,最高甚至可以达到Radeon 890M水准。如此一来,相比同期的锐龙AI系列笔记本CPU,这次的锐龙Z2系列才算真正实现了在更低的总功耗水准上提供了合理的CPU规格,以及更为强大的图形性能,真正实现了应对不同产品形态的差异化设计。
结语:全方位进击,最重要的是依旧心系玩家
总的来说,AMD在今年CES上的这波新品发布无论在产品数量、还是“份量”上,都堪称是近几年来最重磅的一次。
很显然,我们可以说这反映了AMD最近几年在消费级市场的高歌猛进。让他们如今确实更有“底气”去同时研发和推出多个不同领域的新产品。
但另一方面纵观这些新品大家不难发现,它们几乎都在强调着针对游戏玩家、针对主流用户在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积极意义。看起来,即便是到了“顺风盘”的局面下,AMD也并没有在基本的产品理念上背弃传统的游戏玩家群体。稍显讽刺的是,这一点似乎恰恰是AMD的竞争对手在最近这几年里做得相对不足的地方。
所以,这似乎也可以推翻某些人关于“普通玩家不再重要”的言论。而AMD的成功,是否能促进整个消费级PC市场在“风气”上重回曾经重视游戏玩家、重视DIYer的盛况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