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台风过后,常州光华世家小区的业主们没想到,一场绿化修剪竟演变成业委会被罚19.28万元的公共危机。
更令他们无语的是,这笔罚款最终要从全体业主的公共收益中扣除。
"我们不知情、没同意,为何要为业委会的错误买单?"
也有网友评论:
“你们业主自己举报业委会被罚款,结果发现罚的钱是全体业主的又怨天尤人,你们当时为什么去举报?有些圣母就是这样自以为是,本来对这种事不举报,有关部门也不知道不会处理,但现在有了举报,变成不得不处理!”
业主的质问,揭开了一场关于小区树木所有权与业委会权责的深层矛盾。

2024年9月,台风"梅花"过境常州,光华世家小区内树木倒伏严重。
业委会随即委托绿化公司处理残枝,但业主很快发现异常:未倒伏的枇杷树被连根锯断,16棵健康树木遭砍伐,9棵树木被过度修剪至仅剩主干。
现场视频显示,业委会副主任亲自指挥工人砍树,而施工方坦言:"业委会说已报备,我们才动手。"
业主王女士痛心道:"有些树明明扶正就能活,现在只剩光秃秃的树桩。"更让业主愤怒的是,砍树目的是为加装充电棚和改善采光,但整个过程既无公示,也未召开业主大会表决。
直到执法部门介入,业委会始终未正面回应质疑。
法律红线:小区树木不是业委会的"私产"根据《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小区树木属全体业主共有,任何修剪、移植、砍伐都需向园林部门报批。
常州执法部门调查确认,光华世家业委会既未履行审批程序,也未获得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其行为已构成违法。
"业委会混淆了'服务者'和'管理者'的身份。"法律人士指出,业委会本质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重大事项必须由业主共同决定。
即便以"台风应急"为由,事后也需补办手续。
而该业委会在社区多次提醒后仍我行我素,暴露出对法律的无知与权力的滥用。

执法部门拟对业委会处以19.28万元罚款,但争议接踵而至:
业委会账户资金源于小区停车费、广告费等公共收益,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这意味着,最终买单的仍是业主。
"上届业委会给业主分红,这届却让我们倒贴罚款!"业主李先生的抱怨道出核心矛盾:业委会犯错,为何代价转嫁给业主?
法律专家解释,由于业委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法律责任确实需由业主共有财产承担。
这种"权责错位"的制度漏洞,让业主成了"沉默的受害者"。
破局之道:小区治理不能只靠"事后罚款"事件折射出三大治理难题:
业委会监管真空:当前法律对业委会决策程序缺乏刚性约束,过度依赖自律;业主参与度低:超七成小区业主大会召开困难,业委会易成"独立王国";执法成本过高:罚款治标不治本,且可能损害业主利益,形成恶性循环。对此,北京林业大学法学教授建议:
建立业委会决策"双备案"制度,重大事项需同步向社区和住建部门备案;推广电子投票系统,保障业主对公共事务的实时监督权;探索业委会责任保险,避免公共收益为个别错误"兜底"。
一棵树的命运,照见基层治理的困境。当业委会从"业主代言人"异化为"权力操盘手",受伤的不仅是小区环境,更是业主对共有家园的信任。
此案警示我们:修剪树木易,修复人心难。唯有让阳光照进业委会的决策流程,才能让小区真正成为法治与温情的共同体。
当然,如果小区出现一批自以为是的人,想要管理好小区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