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拳整治电商"仅退款"乱象:公平的天平终于回归?
一、从"消费者福音"到"商家噩梦"的仅退款时代落幕
2024年4月22日,一则消息震动电商圈: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主流平台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功能。
这项曾被奉为"消费者权益里程碑"的政策,在争议中走过了三年,最终在国家监管的重锤下退出历史舞台。
这项制度诞生于2021年,拼多多率先在生鲜领域试水,初衷是为解决商品破损、货不对板等消费痛点。
消费者无需退回商品即可获得退款,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掀起蝴蝶效应——淘宝、京东等平台在2023年纷纷跟进,将"仅退款"升级为行业标配。
数据显示,仅2023年双11期间,"仅退款"引发的商家投诉占比超六成,部分农产品商家因恶意退款损失高达销售额的10%。

二、变味的规则:羊毛党狂欢下的电商生态畸变
在山东寿光,辣椒卖家段路向记者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数据:100个订单中总有5-8单"仅退款",理由从"颜色发红"到"不会吃"五花八门。
5斤18元的辣椒本就利润微薄,频繁的恶意退款让他不得不关闭了13家店铺中的10家。
这种现象绝非个案。北京鸿盟律师事务所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因"仅退款"引发的诉讼超1400件,有商家为追讨9.9元货款跨越1300公里维权。
更令人咋舌的是,社交平台上竟出现"19.9元包教仅退款"的灰色产业链,职业羊毛党利用平台算法漏洞疯狂套利。
三、国家出手:平衡之道的艰难探索
今年两会释放明确信号后,监管风暴席卷电商领域。
淘宝天猫率先松绑规则,1688平台3月起取消仅退款;京东推出"售后分级制",对高信用商家减少干预;拼多多则引入"异常行为识别系统"。
新规核心在于"还权于商":
责任划分清晰化:生鲜损耗按比例赔偿,高价值商品引入人工审核信用体系升级:淘天对体验分4.8以上的优质店铺取消强制介入惩戒机制完善:电诉宝数据显示,2024年Q1恶意退款投诉量环比下降37%四、阵痛与新生:电商生态重构进行时
政策调整带来连锁反应。
义乌小商品商家王女士坦言:"现在每单都要录制打包视频,成本增加但纠纷减少了。"北京消费者黄女士则发现,近期申请退货时需上传更详细的凭证,"流程变麻烦,但遇到真问题时处理更快了"。
法律界人士指出,新规实施后商家维权成本依然高企。
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统计显示,商家诉讼全胜率不足25%,多数只能追回货款。
这倒逼平台创新解决方案——淘宝推出"商家互助会",实现跨地域纠纷本地化处理;京东试点"纠纷调解基金",对争议订单先行垫付。
五、未来电商:在博弈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上海财经大学崔丽丽教授指出:"健康的市场需要动态平衡,既要防范劣币驱逐良币,也要避免过度保护扼杀创新。"当前各平台正探索精细化运营:
数据透明化:公开退款判定标准,结束"算法黑箱"分级管理体系:对生鲜、数码等不同品类制定差异规则信用联动机制:将消费者退款记录纳入征信评价这场涉及9亿网购人群的规则变革,本质是数字经济治理能力的升级考试。
平台从"流量至上"转向"生态治理",当消费者从"过度维权"回归理性判断,中国电商才能真正走出"低价内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结语
仅退款时代的终结,不是消费者权益的倒退,而是市场规则的成熟。
正如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期判决书所言:"任何权利都有边界,公平交易需要买卖双方的共同守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电商革命中,我们期待看到更智慧的监管、更负责任的企业,以及更成熟的市场参与者。
唯有如此,我们的商业才有未来,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
仅退款实际上是一个好的选项,只要把山东开除中国国籍就解决了。仅退款百分之80都是山东人
买双鞋半年后,质量问题,平台AI妙退
会从其他方面找补的 ,狗多多平台的消费者负向体验罚款涨价了 原先罚3块5块的,前天罚了8块[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