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发布了今年第六周的销量数据(2月3日-2月9日)。
数据一出,小鹏汽车副总裁便公开质疑榜单中的小鹏汽车交付数据不准确。
榜单数据显示,小鹏第六周交付0.34万辆,而小鹏汽车副总裁表示,上周小鹏汽车实际交付超过5500辆,还欠着用户海量的车没交。
对于榜单数据的质疑,小鹏汽车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唯一一个质疑数据的车企。
不过,从这一份不被大家认可的数据上不难发现,有的车企交付同比变化确实很大。
比如,问界。
进入2025年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51.39%。
对于问界系列的全系销量下滑,消费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较多的人认为,随着智界、尊界的上市,问界不再受华为“独宠”。
与华为亲密程度不断被稀释的同时,问界过度依赖华为营销的弊端也就显现了出来。
不过在另一份榜单上,问界依然具备恐怖的统治力。
1月20日-2月2日期间,问界M9拿下50万元级及以上豪华SUV车型销量第一,问界M7则拿下30-40万元级豪华SUV车型销量第一。
即便问界遭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销量下降,但其在市场上表现的强劲的竞争力仍不能忽视。
不过,随着华为在汽车行业上面的战略调整,问界依然面临着被稀释“关爱”的风险。
大家是否还记得余承东的一段话,“但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控制点,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制裁的原因也不会选,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这就让华为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一段话里面一共说到了三类车企,一个是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一个是B BA为代表的国际车企,另一个则是以上汽、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车企。
这几乎囊括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车企……此话一出,等于直接把华为成为中国博世的可能性给否决了。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多一点,事情的走向就发生了转变。随着问界、智界的全面成功,车企们的态度也变了。
于是又有了余承东在第16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另一番话,“有好多大的车企来找我们合作智选车,确实没有资源,人手很有限。”“我们资源有限,重点做这四个样板点。”
虽然余承东强调了重点做四个样板点,但如今看来,样板点增多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国际巨头方面,奥迪与华为合作智能驾驶的消息已经基本明确,而丰田也有可能将采用“丰田+华为+Momenta”三方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方案。
再说传统车企方面,最惊人眼球的应该是上汽,原本最不被大众看成的合作竟然有了一个重磅消息。
也就是鸿蒙智行可能要有第五界,而合作的对象就是上汽。
而在1月份期间,上汽便提交了“尚界”、“上汽尚界”等多个商标申请,这一操作被认为坐实了双方之间可能会有智选方案的合作。
最后说的就是新势力车企,也有动作。
2月12日,何小鹏晒出与任正非的合影,并写道:“今天很荣幸向任总学习交流!无私,睿智,大道至简地给了很多在科技、企业、文化、治理上的思考和建议。”
而就在晒照的当天下午,小鹏汽车副总裁的“托马斯电火车”转发何小鹏微博称:“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我也有一张和任总的合影,但环境是简陋的会议室,没这个大气。坚持做臭搞技术的,向华为学习,小鹏今年的新品和华为也有深入合作。”
另外,微博认证为小鹏汽车P/G系列车型产品负责人的“XP-Nick”也发文表示:“2025年小鹏和华为将会一起创造更多惊喜。”
至此,国际巨头、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已经与华为完成对接,原本的不可能也将变成可能。
而接下来才是华为成为“博世”的新开始。
鸿蒙智行的成功、盈利,坚定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心,与此同时那些怕被抢走“灵魂”的车企们才会彻底下顾虑……
毫无疑问,接下来选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会更多,但合作模式一定会有别于问界当下的智选模式。
此前有行业人士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鸿蒙智行的最终计划将是“八界”,不过后面“四界”的合作方式,会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的Hi PLUS模式。
不论是何种模式的合作,华为扩大合作范围的战略已经显现,这一战略也与五年前的任正非签发的文件呼应了起来。
“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 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