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2年前,有两个企业大佬打了一个赌,且“赌资”高达10个亿。
他们就是格力的董明珠、小米的雷军。
在当时的颁奖典礼上,董明珠对于小米的商业模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雷军则并不认同。
最后雷军表示,“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要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就赌10个亿。”
五年后,也就是2018年。
格力营业收入2000.4亿元,比小米多出250多亿元,董明珠赢了。
后来还有另一个五年赌约,不过在2024年底的一场访问中,被董明珠“否认了”。
2024年12月16日,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董明珠再次提到小米,不过这一次是“讨伐”。她表示,小米因专利侵权赔偿了格力50万元。
不过随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回应称:“今日相关新闻,经过再次核查,信息不实。第一,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为;第二,小米没有因为专利侵权赔偿50万元的情况。”
此外在此次访谈中,董明珠还表示,第一个五年的“赌约”中,雷军输了,但并未履行赔偿承诺。她还认为,尽管小米未来可能走得比别人更快,但那五年注定是错的,是失败的,应该不再继续讨论。
至于未来五年是否继续“赌约”,董明珠指出,小米与格力的成功各有其内在逻辑。她强调:“我有股民利益最大化,雷军跟我比,你给股民分了多少钱?你拿了股民那么多钱,用完了,钱去哪儿了?股民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
之所以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一遍,还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与这些有些关联。
近日,格力电器线下门店招牌与部分线上直播间更新为“董明珠健康家”。
有媒体分析,格力从手机到“玫瑰空调”,再到现在的“董明珠健康家”,都是想要将董明珠推出来,打造个人IP,将其融入品牌。
而此类老板IP最成功的案例,大抵就是雷军了。
在去年的一场测试小米SU7 Pro的真实续航和真实能耗表现直播中,雷军的热度让所有汽车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雷军在他个人微博上表示,该场直播的观看人数3900万,“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
截止2025年2月17日,雷军抖音粉丝量达到了4004.5万,微博粉丝达到了2544万。
至于董明珠能否复刻雷军的成功,以个人IP带动品牌,推动产品销量,这一切都是未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小米,要进攻了。
2月17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发文表示,小米大家电要给行业一点震撼。
有意思的一点,卢伟冰表示,空调品类会打头阵。
然而对标的是大金,而非中国市场内占有率第一的格力。
2025年1月,i传媒《暖通空调与热泵》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度,格力以超15%的占有率取得了中央空调行业主流品牌销售规模第一的成绩。
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格力中央空调连续13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不管对不对标格力,小米发力大家电行业,一定会某一个阶段遇到格力。而事实上双方在包括空调在内的多个家电领域,已经交锋已久。
虽然小米一直以来都是以手机行业为主,但其涉及家电行业的年岁也不少了。
2013年时,小米就推出了小米电视、小米盒子等产品,后来还有电风扇、洗衣机、空调。
后来,小米还专门成立了大家电事业部,包括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在内的大件都是小米侧重的点。
电视方面,小米(含红米)全年出货约 710 万台,市占率为 19.9%,仅次于海信的800 万台的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为 22.5%)。
下面不摆数据了,简单罗列一下大家电。
空调目前在国内市场仅次于格力、美的,位于第三;
洗衣机线上市场,大约位于行业第五;
油烟机也在第五名……
大家是不是也没有想到,与手机高度挂钩的小米,不仅能造车,在大家电领域也这么出彩。
这样一看,是不是小米一定就会在空调方面拿下格力了呢?
其实也未必。
与手机一样,大多数人在购买前会优先考虑传统品牌或者之前用过的品牌,这两样作为年轻的空调品牌小米都不占。
要说威胁到格力,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抢夺了格力的一部分用户,但要想进一步蚕食格力的市占率,那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小米需要重新树立在大家电领域的品牌形象,其次就是给消费者带去品质信心。
其次,就是海外市场。
像美的、格力这些传统品牌,在海外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且营收占比还不错。
美的的海外占比能够达到42%左右,且海外市场收入增速高于国内增速。
格力的海外市场经营的也很牛,产品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自主品牌占出口销售总额近70%。
反观小米,大家电也好,小家电也罢,其销量基本都在中国市场。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其实就是在考验小米智能生态的全球化。
若能克服初期打开市场,小米完全可以通过“设备互联+生态绑定”的模式,逐步在海外复制其国内的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