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内蒙古的天津女知青:她说现在生活得很好,不比别人差

草根知青 2024-02-07 07:31:48

(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

马吉爱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到内蒙古下乡插队时嫁给了当地农民,至今她还生活在第二故乡巴彦淖尔地区的五原县,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留守知青。去年国庆节过后,当年一起下乡的同学们专程去五原县看望了马吉爱。对于大家的来访,马吉爱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拉着同学们的手泣不成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有关马吉爱女士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是天津知青杨朝旭老师讲述,根据杨老师的讲述,我编写成文字,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杨朝旭和马吉爱是同班同学,他们也是一起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的五原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据杨朝旭回忆,他们是1968年夏天乘坐列车离开的天津。

经过三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满载天津知青的列车停靠在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的刘召车站,杨朝旭他们在车站集合,又乘坐前来接站的汽车,在傍晚时分来到了五原县城。

图片来源网络

在五原县住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杨朝旭他们乘车来到了新丰大队,他们十一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新丰六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住在了村口的三间土坯房子里。赵队长赵喜成亲自为知青们挑水,安排他媳妇和几名妇女帮着知青们打扫房子,烧火做饭。乡亲们的淳朴和热情,令知青们非常感动。

当时的天气很炎热,知青们居住的那三间房子可能是长时间无人居住的原因,房间里又潮又闷,还有一股子霉味。到了晚上,蚊子和小咬肆虐,害得大家无法入睡,拍打蚊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第二天起床后,大家发现马吉爱脸上多处红肿的痘痘连成了片,手上胳膊上也是一片一片的红肿。马吉爱说特别痒,痒得难受,总想用手挠。赵大婶(赵队长媳妇)来帮知青们做饭的时候,看到马吉爱的脸上肿了起来,她心疼地说:“咋弄的嘛?又红又肿,会不会是蚊子咬的呀?这个季节,蚊子也不多呀。”

吃过早饭,赵队长赶着马车要去公社供销社为知青们买农具,赵大婶说:“要不去公社卫生院让医生看一下,看看到底是咋回事。”同学们也都担心马吉爱,大家都劝她坐着队里的马车去公社卫生院,让医生给看看。

马吉爱听了赵大婶和同学们的劝说,她就让一位要好的女同学陪她一起乘坐队里的马车,去了公社卫生院。

到了公社卫生院,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看了看马吉爱脸上红肿的痘痘,又看了看她手上红肿的地方,初步怀疑是被蚊虫叮咬的,没给她开药,让她去供销社买一盒万金油(清凉油)涂抹一下看看。

在公社供销社买了两盒万金油,那位女同学当场就帮马吉爱涂抹在了脸上和手上,马吉爱说凉丝丝的,挺舒服,感觉不那么痒了。等赵队长买好镰刀和其他农具,马吉爱她俩就坐着马车回到了村里。

因为马吉爱被蚊子叮咬了,赵大婶还给马吉爱送来了几个鸡蛋,说她毕竟去医院看病了,就算是病号,就得补养补养。这事虽然弄的马吉爱怪不好意思的,可她心里感到很温暖。

第二晚还是被蚊子叮咬的无法入睡,知青们就买了社员家的布票,然后到供销社买了蚊帐布,让赵大婶帮忙做了蚊帐,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蚊子肆虐了。

一切都安顿好了,也就要开始收割麦子了。

第一天去割麦子,马吉爱就累哭了。当时割麦子是有分工的,女社员一次割三垄麦子,男社员一次割四垄麦子,谁先割到地头谁先歇(休息)。马吉爱虽然也十七岁了,可她长得矮小,没有力气,别人都割到地头坐下来休息了,马吉爱连一半还没割完。天气越来越热,汗水顺着脸颊淌,实在坚持不住了,马吉爱坐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走过来,笑着说:“哭啥哩,你去地头歇着,我来替你割麦。”那个小伙子说着,就挥舞镰刀,唰唰唰地割起麦子来。

从那天起,割麦子的时候,那个小伙子都会第一个割到地头,然后回头就来帮助马吉爱割麦子。后来马吉爱才知道,那个小伙子叫赵明来,是赵队长家的二小子,当年十八岁。

之后的日子里,不论干什么农活,赵明来都会帮助马吉爱,割麦子的时候帮她磨镰刀,帮她割麦子,帮她挑担子。锄地的时候,他也帮马吉爱锄地。女知青都提醒马吉爱,说赵明来应该是看上了马吉爱,让她小心一点。马吉爱却说:赵明来是个好小伙,淳朴善良又有爱心,对这样的人有啥可小心的呀。”

第二年秋天,队里为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点,知青们搬到了宽敞的新房子里居住了,居住条件有了挺大的改善,蚊子少了,也不担心老鼠祸害东西了。

图片来源网络

1970年冬季,知青们回天津过春节,赵明来赶着队里的马车把他们送到了公社汽车站。刚到汽车站,马吉爱突然发现,她那个挎包落下了。离开车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往返十四里路,时间有点不赶趟了。可她的钱和茶缸都在那个挎包里,没有钱咋买车票啊。

第一时间,赵明来调转马车,快马加鞭,在发车之前正好赶了回来。抱着自己的挎包,看着那匹气喘吁吁的枣红马,马吉爱心里很温暖也很感动,她发自内心地感激赵明来。

转眼就到了1972年秋天,经过了四年多的朝夕相处,马吉爱说她喜欢上了赵明来。同学们都劝她慎重考虑婚姻大事,毕竟那时的城乡差别很大,知青们都盼望着回城的那一天,因为当时已经听到了厂矿企业要在插队知青中招工招干的消息。

那年秋后,队里有人给赵明来介绍对象,马吉爱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就去赵队长家打探消息。听说赵明来看不上那个姑娘,马吉爱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了。可她是个女生,在感情方面还是有些矜持,赵明来不向她求婚,她也不好意思主动说这事啊。

没几天,马吉爱得了一场重感冒,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还喘息困难。赵队长让他儿子套上马车,让两名女知青陪着马吉爱一起去了公社卫生院。医生诊断为肺炎,要住院治疗。办理好住院手续,等马吉爱打上了吊瓶,赵明来才赶着马车回村。

在公社卫生院住院的那几天,赵明来几乎天天都去卫生院看望马吉爱,给她送饭送好吃的。那次病愈后,马吉爱就拿定了主意,这辈子非赵明来不嫁。

1973年秋后,马吉爱顶着父母反对的巨大压力,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赵明来,做了赵队长的儿媳妇。当年到内蒙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马吉爱应该是最早结婚的,也应该是第一个嫁给农民的下乡知青。

结婚后,马吉爱再也没下地干过农活,一年后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一周岁时,马吉爱又生下了一个白胖儿子。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马吉爱感到很幸福很快乐。嫁给了农民,她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就到了1979年春天,在新丰大队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就马吉爱一个人了,其他人都招工进城了,还有一人到县里当了干部。马吉爱因为和农民结婚,她也就失去了招工进城的待遇。紧接着知青大返城,马吉爱也想回天津,可到了公社知青办一打听,工作人员告诉她说,和农民结婚的知青,没有回城政策,要想回城,除非离婚。

那一段时间,马吉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突然就想回天津,好像回不了天津,她就不能活了。

赵明来看马吉爱天天半夜坐在院子里不睡觉,就安慰她,要是想家,就回天津看看。马吉爱却说她想离婚,她想回天津当工人,她不想当农民了。她婆婆就来劝她,说工人农民都是为了吃饱穿暖,新丰大队的耕地平坦,粮食收成好,生活没困难。还说也不用她下地干活,这多好的日子啊。

谁说啥马吉爱也听不进去,就是一门心事要回天津。那年麦收结束后,马吉爱突然喝下了半瓶子灯油(煤油,那时叫洋油)。赵明来第一时间把马吉爱送到了公社卫生院,灌胃洗胃,马吉爱保住了性命。担心马吉爱再做出傻事来,赵明来只好和马吉爱办理了离婚手续,马吉爱顺利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不到两个月,马吉爱又回到了内蒙古,回到了赵明来的身边,她说想孩子,她说再也不离开丈夫和孩子了。

图片来源网络

1981年春天,马吉爱被招工到公社邮电所,负责汇兑工作,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吃上了国库粮。两年以后,赵明来也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被招工到乡粮站工作。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赵明来很知足。

后来,马吉爱的女儿考上了卫生学校,毕业后在县医院当了一名护士。他们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回到五原县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两个孩子都在县城安家落户,都有了稳定的工作。

退休后,马吉爱夫妻俩又回到村里,他们翻盖了旧房子,垒砌了围墙,宽敞的大院子里能种菜,能养鸡鸭,他夫妻俩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去年国庆节过后,杨朝旭他们当年一起到内蒙古插队落户的几名好同学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当大家出现在马吉爱面前时,马吉爱激动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她拉着同学们的手一一和大家拥抱。

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马吉爱让赵明来杀了两只大公鸡,还买来了羊肉和黄河鲤鱼,热情款待了大家。同学们离开的时候,杨朝旭把五千块钱塞给马吉爱说:“大家的一点心意,别嫌少。”马吉爱擦掉眼角的泪水,哽咽着说:“大家能来看看我,大家还牵挂着我,我就非常感激了,这钱我是绝对不能要。再说了,我和赵明来都有退休金,我们的生活不比别人差,儿女的条件也不错,我们月月都有余款,经济上没有任何负担。”

分别时,马吉爱夫妻俩为几位好同学送了当地特产,他夫妻俩也答了应同学们的邀请,等来年春天四五月份,他们一定到天津来看望大家。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杨朝旭老师提供素材)

0 阅读:0

草根知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