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股发掘之凯盛新材

寒珊课程 2025-02-19 19:10:32
今天发掘的潜力股是凯盛新材。具体情况如下: 一、核心产品及行业地位 核心产品 - 氯化亚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氯化亚砜用于合成间/对苯二甲酰氯、对硝基苯甲酰氯、氯醚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以及食品添加剂、锂电池等领域。 - 芳纶聚合单体:主要为间/对苯二甲酰氯,可作为聚酰胺、聚酯、聚芳酯、聚芳酰胺、液晶高分子、芳纶1313等的单体下游产品,受益于芳纶产业的快速发展。 - 聚醚酮酮(PEKK):国内唯一具备聚醚酮酮完整技术体系的产业链一体化厂商,PEKK作为性能优异的热塑性树脂新型材料之一,在航天航空、3D打印、汽车工业、高端医疗等国家战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公司募投项目涉及该产品,LiFSI相比常用的六氟磷酸锂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电导率等优势,可用于高镍三元、半固态等高性能电池。 行业地位 - 全球氯化亚砜龙头: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凭借高纯度的优质产品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在全球氯化亚砜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与国际巨头美国杜邦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 国内芳纶单体领先:是国内领先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随着芳纶市场需求的增长,其在芳纶聚合单体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 PEKK技术引领者:在聚醚酮酮领域,是国内唯一具备完整技术体系的厂商,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具备聚醚酮酮自主知识产权及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 新能源材料潜力股:在新能源材料领域,随着双氟磺酰亚胺锂等产品的布局和发展,有望在锂电池电解液溶质等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行业情况 氯化亚砜行业 - 行业规模:2023年中国氯化亚砜产能达56.5万吨,需求量48.9万吨。 - 发展趋势:在三氯蔗糖、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兴领域市场需求快速放量以及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传统领域稳步发展等因素推动下,未来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同时行业将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 - 上下游情况:上游主要包括硫磺、氯气、二氧化硫等原材料;下游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食品添加剂、锂电池等领域。 - 供需格局:需求端受新兴和传统领域推动持续增长,供给端因环保制约,新增产能有限。 - 市场集中度:较高,2023年凯盛新材、金禾实业、和合化工和江西世龙四家企业产能合计占比超50%,其中凯盛新材产能占比26.55%。 芳纶聚合单体行业 - 行业规模:中国2023年对位芳纶消费量16840吨,间位芳纶消费量9886吨。 - 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在安全防护、锂电隔膜涂覆等领域需求增长的带动下,中国芳纶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 - 上下游情况:上游为基础化工原料供应商,下游是芳纶纤维生产企业,终端应用于安全防护、工业过滤、电气绝缘等领域。 - 供需格局:中国芳纶呈现结构性过剩趋势,部分高性能产品仍需进口。 - 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位芳纶龙头企业泰和新材和中国中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产能合计占比超过70%;间位芳纶产业集中度也较高,泰和新材产能遥遥领先。 聚醚酮酮行业 - 行业规模:中国2022年市场规模889万美元。 -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拓宽,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和电子等高端制造业的应用将更广泛。 - 上下游情况:上游为特定化学原料和中间体供应商,下游为航空航天、3D打印、生物医用等领域企业。 - 供需格局:需求处于上升态势,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张,供给将增加。 - 市场集中度:全球范围内主要生产厂家包括Solvay、Arkema以及凯盛新材等,市场竞争将随国内企业崛起更激烈。 双氟磺酰亚胺锂行业 - 行业规模: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截至2025年1月15日在建、拟建产能超25万吨。 - 发展趋势:作为新型电解质锂盐,因性能优势契合高性能锂电池发展方向,未来发展潜力大。 - 上下游情况:上游包括氯化亚砜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为锂电池生产企业。 - 供需格局:目前需求较小,但未来随着产能释放,需求将快速增长,供给端企业扩产积极。 - 市场集中度: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有永太科技、天赐材料等多家企业布局。 三、实控人,管理水平 实控人简介 凯盛新材的实控人为张松山。1961年生,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管理水平 战略眼光及执行力 - 战略眼光:凯盛新材管理团队提出“长期主义,极限思维,补齐短板,以进促稳”的总方针,打造氯硫双极驱动发展模式,为“一链两翼”战略发展增添动力。积极布局芳纶单体、聚醚酮酮等业务,向下游锂电池用新型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等产业延伸。 - 执行力:公司不断对芳纶单体产品工艺进行革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潍坊公司建设2万吨芳纶聚合单体项目,推进产业链延链产品上马;积极开拓PEKK在航空航天、人体植入材料等领域的市场。 诚信及声誉 凯盛新材作为7个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被确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发展历程及及重大事件点评 - 创立与初步发展(2005 - 2010年):2005年12月,山东凯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选址在化工工业大省山东,濒临河南、山西等能源大省,区域优势显著,能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成立之初,公司就确定了以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为核心的研发方向,专注于氯化亚砜的研发生产。 - 业务拓展与技术突破(2011 - 2016年):2011年,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被华邦颖泰(后更名为“华邦健康”)收购100%股权;2016年整体变更为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1月在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在此期间,2006年公司开始研制芳纶聚合单体,2013年开启聚醚酮酮技术的独立研发。这些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举措,为公司后续多元化发展、进军高端材料市场打下根基,使公司从单一产品生产向多品类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生产转变,拓展了盈利渠道 。 - 高速发展与产业升级(2017 - 2020年):2017年起,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还开发了高纯度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技术,开始对聚醚酮酮下游进行研发创新。2017年11月入选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2019年9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名单;2020年7月被评为2020年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 创业板上市与战略布局(2021年至今):2021年9月27日,凯盛新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后,公司制定“一链两翼”战略,以氯化亚砜为基础,向下游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拓展。第一次募投项目完善新材料产业布局,第二次募投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布局。 五、品牌建设 知名度 - 行业内知名度高: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国内领先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唯一具备聚醚酮酮完整技术体系的产业链一体化厂商,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行业内广为人知。 - 国际市场有声誉:与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地人、韩国克隆等国际巨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美誉度 - 技术创新获认可: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上百项科研成果和国家专利,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积极推动行业进步,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 产品质量有口碑:产品质量高,是7个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以优质的产品和稳定的供货能力,赢得了上下游市场客户的青睐。 忠诚度 - 客户忠诚度较高: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客户提供生产、销售、服务、技术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忠诚度较高。 消费者认可度 - 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在农药、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化工、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都有应用,且市场需求稳定。 - 品牌形象良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入选2023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慈善公益500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六、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成本优势及与主要竞争对手 核心竞争力 -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以氯化亚砜为基础,向下游延伸至芳纶聚合单体、聚醚酮酮(PEKK)、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等新材料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 客户资源优势:与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帝人、韩国克隆等国际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品牌与标准制定优势:是7个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技术实力 - PEKK技术领先: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完整技术体系的聚醚酮酮生产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具备聚醚酮酮自主知识产权及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本优势 - 原材料供应优势:公司位于化工工业大省山东,濒临河南、山西等能源大省,区域优势显著,能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 一体化生产降本:自产氯化亚砜用于制备芳纶聚合单体和PEKK,减少了中间采购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 - 规模效应降本:作为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拥有15万吨/年的产能,芳纶聚合单体已具备3.1万吨产能,未来将扩产至5.1万吨,大规模生产有助于摊薄固定成本。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 与中研股份对比:中研股份是国内最大、全球前四的聚醚醚酮(PEEK)生产商,而凯盛新材的PEKK可作为PEEK的替代产品,且凯盛新材在PEKK领域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具备1000吨/年的产能,在建2000吨/年项目。 - 与沃特股份对比:沃特股份主要产品为特种高分子材料,正在建设PEEK产线,而凯盛新材在氯化亚砜、芳纶聚合单体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并且在PEKK领域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 与新瀚新材对比:新瀚新材是芳香酮产品专业生产商,主要产品为特种工程塑料核心原料,凯盛新材在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更具优势。 七、最新财报解读 营收方面 - 整体下滑: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96亿元,同比下降4.3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2.01亿元,同比下降14.63%,下滑幅度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扩大。 利润方面 - 降幅较大:归母净利润5224.46万元,同比下降60.9%;扣非净利润3585.76万元,同比下降72.48%。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6.45万元,同比下降105.7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623.17万元,同比下降121.02%。 盈利指标方面 - 毛利率稳定:毛利率为23.87%,较之前虽有一定波动但仍保持在一定水平。 - 净利率下降:销售净利率为7.47%,同比下降59.23%,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受净利润大幅下降影响,表明公司在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期间费用对利润的侵蚀较为明显。 资产负债方面 - 负债率合理:资产负债率为32.7%,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 八、存在的问题、负面信息及全面风险 存在的问题及负面信息 - 业绩下滑:2024年三季报显示,主营收入同比下降4.3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0.9%,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2.48%,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6.45万元。 - 市场竞争压力大:氯化亚砜产品面临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产品售价持续低迷;芳纶聚合单体产品价格竞争加剧。 九、综合评价 有利因素 - 行业地位突出: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亚砜生产企业,年产能15万吨,在氯化亚砜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国内领先的芳纶聚合单体生产企业,能为芳纶纤维生产企业供应高品质芳纶聚合单体。 - 产品应用广泛且市场潜力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锂电池等多个行业。其PEKK产品可替代PEEK,PEEK材料在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等领域需求强烈,PEKK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工业制造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 技术研发实力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在“氯化亚砜制备”工艺等方面技术领先,曾获得山东省中小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还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推进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相关技术储备。 - 客户资源优质:与国际巨头美国杜邦公司、日本地人、韩国克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不利因素 - 业绩增长面临压力:2024年业绩下滑明显,2024年三季报营业总收入6.96亿元,同比-4.37%,净利润5224.46万元,同比-60.90%。 - 行业竞争激烈:化学原料行业竞争激烈,虽然凯盛新材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但仍面临着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 高市盈率风险:其市盈率曾高达79.79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7 阅读: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