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执兵器讲解

另类评说 2024-12-26 16:13:55

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的四月,朝廷重申了一条禁令: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携带兵器以及弓箭之类。(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元纪》)

这里的汉人,指的是北方曾受辽金统治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等;这里所说的南人,指的主要是原南宋境内的汉人及其他各族人;高丽人,即原来元朝藩属国高丽之人。之所以要重申这条禁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元朝末年,中央政府对地方上的控制力严重下降,加之各类起义蜂起,让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试图通过加强兵器的控制来掌控全局——钉耙锄头固然可以作为兵器的替代品,但是从它们作战的效能的角度来说,与真正的兵器还是有差距的。

另一方面,虽然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但是,蒙古人与汉人——亦即今天意义的汉民族,当年包括南北方的汉族之人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总人口的规模相比,还是处于明显的劣势。有统计数据表明,元顺帝时期,中国的人口超过一亿两千万,这其中的汉人占一亿之多,两大民族人口之比大约为1:5。因此,元朝的统治者来对能不能有效得控制局势,是存在巨大的担心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兵器的控制,以削弱被压迫者的反抗的能力,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众所周知的是,元朝统治者对兵器控制,甚至拓展到了对于民间可能用来作为替代性的日常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的地步,是今天的老百姓可能都有所听闻的。我就记得小时候老人们说,在元朝,至少有一阵,是有“一甲一把切菜刀”的说法的(元政府将汉人每十户编为一甲,每一甲派一名蒙古族士兵担任甲长)。而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实,难说。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那时的朝廷对于兵器的控制委实十分严格。

不过,如此严格的兵器控制,我们从后来的结果看,其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也就在重申这道禁令后不过2年时间,这个朝代也就寿终正寝了。道理何在?元朝末年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是可能的原因之一,而吏治腐败十分严重,从上到下充满颓废之气,人心动荡,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吏治腐败,必然导致民怨与民愤,让忍无可忍的民众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哪怕他们手中紧握的不过是钉耙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而非兵器,那战斗力也是无法小视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与遇到这样不要命的人,哪怕是披坚执锐的官兵,也无法抵挡。

说到底,一个政权想要国家长治久安,最为重要的是把老百姓当回事,把他们当人,尊重他们的感受,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如果官僚阶层一个个醉生睡死,忘情享受,而老百姓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即便是手持切菜刀的老百姓也可能成为你最危险的敌人;江山的颠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0 阅读:1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